氣能稻種吸播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2:45:21 1
專利名稱:氣能稻種吸播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農業機具,確切地說是一種氣能稻種吸播機。
目前在農村推廣的單株水稻育苗技術,是先將單顆稻種點播或撒播在置於秧盤上的內放土壤和肥料的種兜內,然後再撒一層土將種子蓋住,待秧長大後再移拋到稻田去。這種技術既可使秧苗來棵快,成熟期提前六天,且可增產,每畝可增產200斤稻子。但是向秧盤種兜內人工點播稻種,卻費工費時;撒播則易造成種兜內的稻種漏種或多種,致使種兜內稻種不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快速、準確、均勻的向秧盤種兜內播種的氣能稻種吸播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風機的進風口設有連接吸播盤的進風管,吸播盤上方一側設有旋鈕控制的氣門,盤面上均勻布有吸播嘴。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吸播盤上的吸播嘴在風機高速氣流的作用下吸住稻種,打開氣門旋鈕,釋放氣流,使吸播嘴突然失去氣流的吸力而播下稻種,故可實現快速、準確、均勻地向秧盤種兜播種的目的,省工省時,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吸播嘴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實施例。板車1上固定有機腳板2,機腳板2上設有固定風機11的支架3和電機12,電機12的輸出軸輪由皮帶13與蝸式風機11的蝸輪連接。風機11的進風口連接有塑料進風管14,進風管14的端頭連接一喇叭狀空心吸播盤15,吸播盤15的上方設有手提16,上方一側設有由旋鈕17控制的氣門18,氣門18的下端由鉸鏈固定在吸播盤15上,氣門18與吸播盤15之間粘貼有密封圈19。吸播盤15的盤面20與秧盤的面積和形狀相同,盤面20上均勻地布設與秧盤種兜數、間距相等的吸播嘴21,吸播嘴21的中心為氣孔,嘴孔直徑約為稻種嘴直徑的1/3,吸播嘴21的圓平面直徑約為7mm,吸播盤15及其盤面20可一次注塑成型。風機11的排氣口處連接有排風管22。
使用時,將板車1前架上的活動支腳5放下,並用鉤6與板車1連接固定,接通電源,電機12帶動風機11工作,關閉氣門18,用手提住手提16,使吸播盤盤面的吸播嘴21與放置在板車1後面的稻種箱4內的稻種逐漸接近,直至將稻種吸住,並前後左右略微移動一下,讓吸播嘴21在風機11高速氣流的作用下都吸住稻種,這時再移動吸播盤15,將吸播嘴21對準秧盤上的種兜,打開氣門旋鈕17,使吸播嘴21上吸住的稻種因突然失去氣流的吸力而落入秧盤上的種兜內。播種好一張秧盤後,拖動板車1再繼續播種另外一張秧盤,使用十分方便快速,且向秧盤種兜內播種均勻,準確。
權利要求1.一種氣能稻種吸播機,包括電機(12)、風機(11)和固定支架(3),其特徵是所述風機(11)的進風口設有連接吸播盤(15)的進風管(14),吸播盤(15)上方一側設有由旋鈕(17)控制的氣門(18),盤面(20)上均勻布有吸播嘴(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能稻種吸播機,其特徵是所述吸播盤(15)的上方設有手提(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能稻種吸播機,其特徵是所述吸播嘴(21)的嘴孔直徑約為稻種嘴直徑的1/3,吸播嘴(21)的圓平面直徑為7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農業生產機具,包括電機、風機和固定支架,其特徵是:所述的風機的進風口設有連接吸播盤的進風管,吸播盤上方一側設有由旋鈕控制的氣門,盤面上均勻布有吸播嘴。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吸播盤上的吸播嘴在風機高速氣流的作用下吸住稻種,打開氣門旋鈕釋放氣流,使吸播嘴突然失去氣流的吸力而播下稻種,故可實現快速、準確、均勻地向秧盤種兜播種的目的,省工省時,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A01C7/04GK2362262SQ99227438
公開日2000年2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4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4日
發明者湯炳南 申請人:湯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