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6:50:16 3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部分大客車後置發動機冷卻水箱設置在發動機的側面,採用吸風式風扇來對冷卻水箱進行冷卻降溫,而風扇的動力可通過與其固連且能帶動其轉動的風扇輪以及連接在風扇輪與發動機曲軸輪之間的V帶(傳動帶)來獲得。由於發動機位置相對不變,風扇安裝後位置也相對不變,在安裝風扇輪以及後續維護V帶張緊力時都需要另設一個過渡輪。
現有的冷卻傳動機構一般包括相分離的風扇輪和過渡輪,風扇輪與過渡輪之間通過繞設的V帶進行動力傳遞,過渡輪與發動機曲軸輪之間通過另一條繞設的V帶進行動力傳遞。其中,風扇輪上沿其軸線還穿設有一風扇軸且該風扇軸與風扇輪迴連,過渡輪上沿其軸線穿設有一過渡輪軸且兩者軸向固定。設置時,將風扇軸和過渡輪軸平行設置,而風扇輪和過渡輪上用於卡入V帶的凹槽位置對應設置。
申請號為201210193725.8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強度的柴油機風扇傳動系統,其結構是,傳動軸箱固定在發動機機體前端,傳動軸箱內上下分別設有襯套,傳動軸箱下端的風扇齒輪與發動機惰齒輪嚙合,傳動軸通過傳動軸箱內的襯套支撐,風扇連接盤通過螺栓與傳動軸的上端連接固定,傳動軸下端與風扇齒輪過盈配合連接,風扇齒輪驅動傳動軸轉動,傳動軸箱內設有潤滑油道,潤滑油道與發動機機體上的油孔相通,潤滑油通過襯套為傳動軸提供潤滑。
上述傳動系統的不足之處是:在風扇轉動的過程中,傳動軸容易產生振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減小轉軸的振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包括固定座和轉軸,所述轉軸繞自身軸線轉動連接於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轉軸上套設有支撐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包括可拆卸連接的上蓋板和底座,所述上蓋板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一和螺栓二與底座相固定,所述上蓋板具有凹腔一,所述底座具有凹腔二,所述凹腔一和凹腔二共同組成內腔,所述支撐套上套設有具有彈性的橡膠套,所述橡膠套的外壁與所述內腔的內壁相緊貼。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轉軸的一端連接風扇離合器總成,風扇安裝在風扇離合器總成上,轉軸的另一端用於與傳動裝置相連接,傳動裝置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風扇離合器總成轉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旋轉,包括可拆卸連接的上蓋板和底座,上蓋板具有凹腔一,底座具有凹腔二,凹腔一和凹腔二共同組成內腔,該內腔用於安裝支撐套,支撐套對轉軸起到支撐作用,支撐套上套設有具有彈性的橡膠套,上蓋板和底座通過螺栓一和螺栓二相固定,上蓋板和底座均與橡膠套緊貼,上蓋板、底座和橡膠套共同將支撐套彈性壓緊,該結構對轉軸起到良好的減振作用,上蓋板和底座為分體式結構,拆裝方便,通過旋轉螺栓一和螺栓二,還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橡膠套對支撐套的壓緊力。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底座的左側和右側分別具有凸臺一和凸臺二,所述上蓋板的左側和右側分別具有凸臺三和凸臺四,所述凸臺一的頂面和凸臺三的底面相貼靠,所述凸臺二的頂面和凸臺四的底面相貼靠,所述螺栓一螺紋連接在凸臺一和凸臺三上,所述螺栓二螺紋連接在凸臺二和凸臺四上。凸臺一的頂面和凸臺三的底面相貼靠,凸臺二的頂面和凸臺四的底面相貼靠,能夠增大底座與上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螺栓一與凸臺一和凸臺三均螺紋連接,螺栓二與凸臺二和凸臺四均螺紋連接,該結構能增強底座與上蓋板之間連接的穩固性,使上蓋板、底座和橡膠套更好的將支撐套彈性壓緊,對轉軸起到更好的減振作用。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凸臺三和凸臺四的頂面上均設置有彈性墊圈,所述螺栓一和螺栓二分別穿過各彈性墊圈且二者的螺帽分別與各彈性墊圈相抵靠。當螺栓一和螺栓二的螺帽分別與各彈性墊圈相抵靠時,對應的彈性墊圈分別對螺栓一和螺栓二產生一個軸向力,該結構能增強底座與上蓋板之間連接的穩固性,使上蓋板、底座和橡膠套更好的將支撐套彈性壓緊,對轉軸起到更好的減振作用。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支撐套的前端部和後端部均固定有軸承一,兩個軸承一均套設在所述轉軸上,所述軸承一為306-2RS雙列角接觸軸承。306-2RS雙列角接觸軸承能夠提高轉軸轉動的穩定性且有效提高轉軸的軸向承載力,此外,其耐用性也很好。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底座包括兩塊相對設置的支撐板,所述上蓋板為兩個且分別可拆卸連接在各支撐板上,支撐板與對應的上蓋板分別形成內腔,所述支撐套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各個內腔內,橡膠套為兩個且分別套設在支撐套的兩端部,所述轉軸的後端部固定有帶輪一,所述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還包括橫梁和連接軸,所述橫梁的左端部轉動連接在所述支撐套的中部,所述連接軸的前端部固連於橫梁的右端部,所述連接軸的後端部設置有能繞連接軸的軸線轉動的帶輪二。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安裝在發動機的底盤上,在帶輪一和帶輪二上連接皮帶,發動機曲軸通過皮帶將動力傳遞到帶輪二上,帶輪二通過皮帶將動力傳遞到帶輪一上,帶輪一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風扇離合器總成轉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旋轉。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連接軸上套設有軸承二,所述帶輪二套設且固定在所述軸承二的外圈上,所述軸承二為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能夠提高連接軸轉動的穩定性,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也可以由6308-C-2HRS軸承替代,這兩種軸承都能夠有效提高連接軸的軸向承載力且耐用性好。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支撐套的橫截面為圓環形。該結構中,橫梁能繞支撐套的軸線轉動較大角度,轉動角度範圍為0-220°,使帶輪二位於固定座的左側或右側,該結構能夠根據客車上發動機的位置方便的調節帶輪二的位置,提高傳動裝置的適應性。
在上述的一種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所述支撐套的一個端部具有凸沿,所述凸沿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底座上插接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位於所述凹槽內。定位銷與凹槽相配合,對支撐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橫梁在轉動的時候帶動支撐套轉動,避免支撐套發生磨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在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中,上蓋板,底座和橡膠套共同將支撐套彈性壓緊,該結構對轉軸起到良好的減振作用,上蓋板和底座為分體式結構,拆裝方便,通過旋轉螺栓一和螺栓二,還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橡膠套對支撐套的壓緊力。
2、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能夠使橫梁相對於固定座左右翻轉,翻轉角度為0°-220°,使帶輪二能夠位於固定座的左側或右側,安裝者能夠根據客車上發動機的位置方便的調節帶輪二的位置,提高傳動裝置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圖1是轉軸安裝在固定座上的示意圖。
圖2是上蓋板安裝在底座上的示意圖。
圖3是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A部放大圖。
圖5是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的剖視圖。
圖6是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的立體圖。
圖中,1固定座;2轉軸;1a上蓋板;1a1凹腔一;1a2凸臺三;1a3凸臺四;1b底座;1b1凹腔二;1b2凸臺一;1b3凸臺二;1b4支撐板;3內腔;4螺栓一;5螺栓二;6彈性墊圈;7支撐套;7a凸沿;8軸承一;9帶輪一;10橫梁;11連接軸;12帶輪二;13軸承二;14凹槽;15定位銷;16風扇離合器總成;17橡膠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2所示,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包括固定座1和轉軸2,轉軸2繞自身軸線轉動連接於固定座1上,轉軸2上套設有支撐套7,固定座1包括可拆卸連接的上蓋板1a和底座1b,上蓋板1a的兩側分別通過螺栓一4和螺栓二5與底座1b相固定,上蓋板1a具有凹腔一1a1,底座1b具有凹腔二1b1,凹腔一1a1和凹腔二1b1共同組成內腔3,支撐套7上套設有具有彈性的橡膠套17,所述橡膠套17的外壁與所述內腔3的內壁相緊貼。
其工作原理是:轉軸2的一端連接風扇離合器總成16,風扇安裝在風扇離合器總成16上,轉軸2的另一端用於與傳動裝置相連接,傳動裝置帶動轉軸2轉動,轉軸2帶動風扇離合器總成16轉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旋轉,包括可拆卸連接的上蓋板1a和底座1b,上蓋板1a具有凹腔一1a1,底座1b具有凹腔二1b 1,凹腔一1a1和凹腔二1b1共同組成內腔3,該內腔3用於安裝支撐套7,支撐套7對轉軸2起到支撐作用,支撐套7上套設有具有彈性的橡膠套17,上蓋板1a和底座1b通過螺栓一4和螺栓二5相固定,上蓋板1a和底座1b均與橡膠套17緊貼,上蓋板1a、底座1b和橡膠套17共同將支撐套7彈性壓緊,該結構對轉軸2起到良好的減振作用,上蓋板1a和底座1b為分體式結構,拆裝方便,通過旋轉螺栓一4和螺栓二5,還能夠根據需要調節橡膠套17對支撐套7的壓緊力。
如圖1所示,底座1b的左側和右側分別具有凸臺一1b2和凸臺二1b3,上蓋板1a的左側和右側分別具有凸臺三1a2和凸臺四1a3,凸臺一1b2的頂面和凸臺三1a2的底面相貼靠,凸臺二1b3的頂面和凸臺四1a3的底面相貼靠,螺栓一4螺紋連接在凸臺一1b2和凸臺三1a2上,螺栓二5螺紋連接在凸臺二1b3和凸臺四1a3上。凸臺一1b2的頂面和凸臺三的底面相貼靠,凸臺二的頂面和凸臺四的底面相貼靠,能夠增大底座與上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螺栓一與凸臺一1b2和凸臺三1a2均螺紋連接,螺栓二與凸臺二1b3和凸臺四1a3均螺紋連接,該結構能增強底座1b與上蓋板1a之間連接的穩固性,使上蓋板1a、底座1b和橡膠套17更好的將支撐套7彈性壓緊,對轉軸2起到更好的減振作用。如圖1所示,凸臺三1a2和凸臺四1a3的頂面上均設置有彈性墊圈6,螺栓一4和螺栓二5分別穿過各彈性墊圈6且二者的螺帽分別與各彈性墊圈6相抵靠。當螺栓一4和螺栓二5的螺帽分別與各彈性墊圈相抵靠時,對應的彈性墊圈6分別對螺栓一4和螺栓二5產生一個軸向力,該結構能增強底座1b與上蓋板1a之間連接的穩固性,使上蓋板1a、底座1b和橡膠套17更好的將支撐套7彈性壓緊,對轉軸2起到更好的減振作用。
如圖5所示,支撐套7的前端部和後端部均固定有軸承一8,兩個軸承一8均套設在轉軸2上,所述軸承一8為306-2RS雙列角接觸軸承。306-2RS雙列角接觸軸承能夠提高轉軸2轉動的穩定性且有效提高轉軸2的軸向承載力,此外,其耐用性也很好。
如圖3或5或6所示,底座1b包括兩塊相對設置的支撐板1b4,上蓋板1a為兩個且分別可拆卸連接在各支撐板1b4上,支撐板1b4與對應的上蓋板1a分別形成內腔3,所述支撐套7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各個內腔3內,橡膠套17為兩個且分別套設在支撐套7的兩端部,轉軸2的後端部固定有帶輪一9,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還包括橫梁10和連接軸11,橫梁10的左端部轉動連接在支撐套7的中部,連接軸11的前端部固連於橫梁10的右端部,連接軸11的後端部設置有能繞連接軸11的軸線轉動的帶輪二12。本客車風扇的傳動裝置安裝在發動機的底盤上,在帶輪一9和帶輪二12上連接皮帶,發動機曲軸通過皮帶將動力傳遞到帶輪二12上,帶輪二12通過皮帶將動力傳遞到帶輪一9上,帶輪一9帶動轉軸2轉動,轉軸2帶動風扇離合器總成16轉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旋轉,此外,在支撐套7的兩端部分別套設一個橡膠套17,能夠平衡支撐套7的受力,且雙橡膠套17對轉軸2起到更好的減振作用。
如圖5所示,連接軸11上套設有軸承二13,帶輪二12套設且固定在軸承二13的外圈上,所述軸承二13為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能夠提高連接軸轉動的穩定性,3308-2RS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也可以由6308-C-2HRS軸承替代,這兩種軸承都能夠有效提高連接軸11的軸向承載力且耐用性好。
如圖1所示,優選的,支撐套7的橫截面為圓環形。該結構中,橫梁10能繞支撐套7的軸線轉動較大角度,轉動角度範圍為0-220°,使帶輪二12位於固定座1的左側或右側,該結構能夠根據客車上發動機的位置方便的調節帶輪二12的位置,提高傳動裝置的適應性。
如圖3-5所示,支撐套7的一個端部具有凸沿7a,凸沿7a上開設有凹槽14,底座1b上插接有定位銷15,定位銷15位於凹槽14內。定位銷15與凹槽14相配合,對支撐套7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橫梁10在轉動的時候帶動支撐套7轉動,避免支撐套7發生磨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