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菌三閥組合密封蓋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5:01:31 1
專利名稱:一種無菌三閥組合密封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無菌三閥組合密封蓋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密封大輸液用直立式軟袋、多層共擠軟袋,尤其適合PP 軟袋的組合密封蓋,屬於醫藥包裝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醫藥行業所使用的塑料容器(瓶、袋)多採用組合焊接蓋進行密封,主要可分為拉環式密封蓋、雙閥蓋,上述蓋為方便醫院使用,均在外蓋設計有易破壞結構,但該機構容易造成密封不良,導致藥液或使用汙染風險;其次是拉環密封蓋使用一個膠片,其膠片用量大、且容易發生孔漏、側漏以及膠片的穿刺掉屑等問題;雙閥蓋使用兩個獨立孔,兩個膠片,其膠片也較大。上述兩種該具有膠片成本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成本,也容易發生孔漏、側漏且沒有足夠的密封安全保證,穿刺掉的屑讓患者和家屬誤認為是藥液中的異物, 導致嚴重的醫患糾紛從而會影響醫患關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供輸液行業使用的高度無菌保證的三閥密封蓋。本實用新型由內蓋、膠片、外蓋、內蓋凸起、外蓋第一凸起、外蓋第二凸起和內外凹凸配合部、外凸結構組成。本實用新型的連接關係和結構為在外蓋上形成外蓋第一凸起、 外蓋第二凸起,外蓋第二凸起有3個圓柱形孔;將三個膠片分別置於外蓋的第二凸起中;在內蓋上也有對應的外凸結構,外凸結構將膠片壓緊密封;內蓋與外蓋在邊緣有凹凸匹配的結構內外凹凸配合部。本實用新型即便對膠片有足夠的壓緊力,內蓋也不會脫出。使用時,只需剪開或則用消毒的利器切開外蓋上的小凸起,即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密封蓋膠片小,壓緊力大,不僅可防止使用過程中孔漏、側漏的發生,以及膠片的穿刺掉屑,且結構密封可靠,可獲得高無菌的保證;同時,供使用的孔為三個,其中兩個為加藥孔,避免了加兩種以上藥物多次穿刺同一加藥孔,從而防止掉屑的情況發生,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減少了醫患糾紛,解決了危害患者健康的風險。
附圖I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立體結構圖;附圖2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縱剖面示意圖;附圖3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內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4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膠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5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外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6 :本實用新型高無菌三閥密封蓋的外觀示意圖;圖中I是內蓋,2是股片,3是外蓋,4是內蓋凸起,5是外蓋第一凸起,6是外蓋第二凸起,7是內外凹凸配合部,8是外凸結構。[0015]下述實施例用於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限於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一種供輸液行業使用的高度無菌保證的三閥密封蓋,由內蓋I、膠片2、外蓋3、內蓋凸起4、外蓋第一凸起5、外蓋第二凸起6和內外凹凸配合部7、外凸結構8組成,在外蓋3 上形成外蓋第一凸起5、外蓋第二凸起6,外蓋第二凸起6形成圓柱形孔,共3個;將三個膠片2分別置於對應的圓柱形孔中;在內蓋I上也有對應的外凸結構8,外凸結構8將膠片壓緊密封;內蓋I與外蓋3在邊緣有凹凸匹配的結構內外凹凸配合部7。使用時,只需剪開或則有利器切開外蓋上的小凸起,即可使用。實施例2將三個膠片2分別放置於外蓋3的外蓋第二凸起6中;如圖2所示中,然後將內蓋 I的外凸結構8對準外蓋3的第一凸起5壓入,並通過內外蓋的內外凹凸配合部7將內外蓋固定;在醫院使用時,只需切開外蓋3的外蓋第二凸起6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無菌三閥組合密封蓋,其特徵在於所述三閥密封蓋由內蓋(I)、膠片(2)、外蓋(3)、內蓋凸起(4)、外蓋第一凸起(5)、外蓋第二凸起(6)、內外凹凸配合部(7)和外凸結構(8)組成在外蓋(3)上形成外蓋第一凸起(5)、外蓋第二凸起¢),外蓋第二凸起(6)有3個圓柱形孔;三個膠片(2)分別置於外蓋第二凸起(6)中;在內蓋(I)有對應的外凸結構(8),外凸結構(8)將膠片(2)壓緊密封;內蓋(I)與外蓋(3)在邊緣有凹凸匹配的結構內外凹凸配合部(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無菌三閥組合密封蓋,供輸液行業使用,由內蓋(1)、膠片(2)、外蓋(3)、內蓋凸起(4)、外蓋第一凸起(5)、外蓋第二凸起(6)和內外凹凸配合部(7)、外凸結構(8)組成,在外蓋(3)上形成3個圓柱形孔,三個膠片(2)分別置於對應的圓柱形孔中,在內蓋(1)上也有對應的外凸結構(8),外凸結構(8)將膠片壓緊密封,內蓋(1)與外蓋(3)在邊緣有凹凸匹配的結構內外凹凸配合部(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不僅可防止使用過程中孔漏、側漏的發生,以及膠片的穿刺掉屑,且結構密封可靠,可獲得高無菌的保證,同時避免了加兩種以上藥物多次穿刺同一加藥孔,從而防止掉屑的情況發生,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減少了醫患糾紛,解決了危害患者健康的風險。
文檔編號A61J1/10GK202355586SQ20112034304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4日
發明者吳帥輝, 文劍丹, 羅成鑫 申請人: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