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鍋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1:51:56 2
專利名稱:漏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炊具
背景技術:
炊具中有撈箕和漏勺。我們常常碰到固態食物有時要從鍋中撈出來與液態分離,用撈箕較麻煩,有不有一種東西可以將固態食物一鍋端,省時省事;煮飯時常粘鍋,是因為米飯直接接觸溫度較高的鍋底,能讓米飯與鍋底有一定間隙,就會避免這種情況。
發明內容
為了能讓固態食物一次性從滾燙的液態中分離出來(例如撈飯),煮飯時避免粘鍋,這裡發明了一種新的炊具——漏鍋。
本發明技術方案根據用途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為和銻鍋(下稱銻主鍋)配套使用的漏鍋。其形狀與銻鍋類似,大小可根據不同型號的銻鍋而定,剛好可以內套於銻主鍋之內,可自由出進,上部邊緣外翻與銻主鍋邊緣吻合,仍然特製有防燙手柄一對,原銻主鍋鍋蓋照樣可以蓋住,底部儘量多地開有若干小孔成篩狀,孔小於米粒的大小,材料建議選用不鏽鋼,厚度適中,但漏鍋上端邊緣應足夠厚,以端起裝有食物的漏鍋不變形為宜。
建議配套生產漏鍋、煮鍋和蒸鍋三件套。煮鍋高於漏鍋約1釐米,蒸鍋高於煮鍋10釐米左右。漏鍋和煮鍋連用煮飯撈飯,撈出的飯直接和蒸鍋連用用於蒸飯。
第二種為和電飯煲(高壓鍋)(下稱電主鍋)配套使用的漏鍋。形狀與電飯煲內膽類似,大小可內套於電主鍋內,能出進自如,上端以不妨礙電主鍋鍋蓋蓋住鍋子為適中,底部和周圍製成篩狀,孔小於米粒的大小,底部有固定的乳頭狀三角支架,以使漏鍋底高出電主鍋鍋底1釐米為宜,材料建議選用不鏽鋼,厚度適中,邊緣可稍厚,內置活動拉環一對。
兩種漏鍋的不同之處①第一種只是底部成篩狀,側面成篩狀撈飯時周圍濺水,第二種底部和側面均成篩狀;②使用時第一種上掛式下懸,第二種下頂式下懸。
有益效果第一種與電主鍋配套使用的漏鍋1、淘米。煮飯前將大米倒於漏鍋內可以一次性淘好米,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待用。
2、煮飯。和銻主鍋連用,待銻主鍋水開後直接將淘好的米連同漏鍋一起下鍋,避免傳統下米法引起水濺。因漏鍋下端與配套銻鍋底部有一定距離,避免了燒糊而引起粘鍋。
3、撈飯。許多人喜歡吃撈飯,傳統的漏箕撈飯較麻煩,使用漏鍋撈飯可以直接將米飯一次性撈出,放置於飯盆內用三角支架支起漏水,最好用專制的不鏽鋼支架直接放在煮鍋內漏水(嚴格說是稀飯)。
4、蒸飯。漏鍋撈出的飯直接置於蒸鍋蒸飯,省事、快捷。
第二種,和電主鍋配套使用的漏鍋1、淘米。(用法與第一種相同)2、煮飯。和電主鍋連用,將淘好的米連同漏鍋一起下鍋,加水適量,蓋好鍋蓋。煮飯過程其實分成了從煮到蒸的兩個過程,因漏鍋下懸,避免了燒糊而引起粘鍋。
3、盛飯。扣住拉環可直接將飯盛上桌,避免了高壓鍋上桌的不便。
此產品一旦投入到市場被用戶接受,其需求量不言而喻,想必掀起炊具界的一場革命,其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炊具——漏鍋。在不同大小型號的銻鍋、高壓鍋、電飯煲內配置一個漏鍋,可用來煮飯、撈飯和蒸飯,其特徵是,煮飯不粘鍋,撈飯簡單快捷,蒸飯方便省事。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漏鍋,其特徵是根據不同大小型號的銻鍋、電飯煲、高壓鍋配置相應的漏鍋,大小以內陷於煮(蒸)鍋內能進出自如為宜,底部下懸,下懸高度煮鍋高於1釐米,蒸鍋高於10釐米。與銻鍋連用的上掛式下懸,靠漏鍋邊緣外翻支撐,配有手柄一對;與電飯煲(高壓鍋)連用的下頂式下懸,靠底部特製的固定乳頭狀三角支架支撐。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漏鍋,其大小為根據銻鍋大小、電飯煲(高壓鍋)大小生產的漏鍋系列,現今市面上銻鍋、電飯煲(高壓鍋)多以口徑大小劃分型號,有22公分、24公分、26公分……漏鍋同樣以此劃分型號。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炊具——漏鍋,用於輔助煮飯不粘鍋、撈飯簡便、蒸飯省事。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和銻鍋連用的漏鍋,形狀類似於銻鍋,根據銻鍋型號不同有不同的漏鍋系列,大小剛好內套於銻鍋,底部成篩狀,孔小於米粒大小,底面離鍋底有一定間隔高度,煮飯(用煮鍋)間隔1釐米,蒸飯(用蒸鍋)間隔10釐米。一種是和電飯煲(高壓鍋)連用的漏鍋,形狀同電飯煲內膽,根據電飯煲(高壓鍋)不同型號有相應型號的漏鍋系列,大小剛好內套於電飯煲(高壓鍋)內,底部和周圍均成篩狀,孔小於米粒大小,底部有固定的乳頭狀三角支架,支架高約1釐米。
文檔編號A47J36/20GK101053490SQ20061007923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8日
發明者曹竹卿 申請人:曹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