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
2023-05-21 18:03:06 1
專利名稱: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利用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應用,屬於生物環境保護技術理論領域。
背景技術:
藍藻水華是由於水體的富營養化,使水體中藍藻大量繁殖成為優勢種的ー種現象。藍藻水華引起水體水質惡化,危害水體生態環境,破壞水域景觀,在水資源匱乏的今天大大降低水資源利用效能。破裂的藍藻細胞還釋放大量較難去除的藻毒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所以,防治藍藻水華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目前,藍藻水華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⑴物理法。採用營養鹽控制措施,對外源性汙染採取截汙、汙水改道和汙水除磷等,對內源性汙染採取清淤挖泥、營養鹽鈍化、底層曝氣和稀釋衝刷等,還包括一些機械、濾膜、活性炭、和遮光控藻等技術。此類方法對環境較安全,但是成本較高、操作較困難。⑵化學法。主要使用化學藥劑如松香胺類、三聯氮衍生物、有機酸等有機物和硫酸銅類、鉀離子類、氯酸酐、臭氧、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等無機物化學殺藻劑,還有ー些電化學法、光化學降解法等。化學方法多用於藍藻水華突發時,效果不持續,可能造成二次汙染。⑶生物法。根據所使用的生物物種的不同大致可以概括為微生物控藻、水生植物控藻、大型動物控藻。微生物控藻一般是使用溶藻微生物,包括溶藻病毒、溶藻真菌、溶藻細菌等的溶藻作用,但不能去除出氮磷營養鹽,可能引起藍藻的再次爆發。水生植物控藻是利用蘆葦香蒲、石菖蒲、美人蕉、鳳眼蓮等水生植物吸收和同化水體營養物質,還可利用部分植物的化感物質控制藻類的生長。但是衰敗的高等植物會造成水體水質的惡化。針對大型動物的生物控藻,Shapiro曾提出生物操縱(biomanipulation)的概念,包括通過捕食作用控制藍藻繁殖的經典生物操控法,及我國學者劉健康和謝平等提出的利用濾食性魚類直接覓食藍藻的非經典生物操控法。由於湖泊水體生態系 統的複雜性,經典生物操控法很難使水體多營養級食物鏈上的魚類和浮遊動物種群保持穩定,浮遊動物是否能有效攝食絲狀藍藻及對形成群體的水華藍藻同樣有效尚存在疑問,而且我國大型淺水湖泊中浮遊動物的數量一般不多,對浮遊植物的攝食壓力並不大,所以經典生物操控法在我國水體成功的案例不多。因此我國學者劉健康和謝平等通過對武漢東湖的長期調查和實驗證實鰱鱅可以作為富營養化水體控制藍藻的方法,並提出非經典生物操縱法的概念。巴西的ー些學者在Paranoa水庫進行了高密度和中密度的鰱、羅非魚等4種魚的圍隔實驗,發現鰱魚顯著地降低了藍藻的密度。但是研究發現鰱鱅對藍藻的實際消化能力不高,未消化的藍藻細胞又能在水體系統中直接參與群體的増殖。
發明內容
本方法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環境友好、可行性高、能實現有效抑制藍藻水華發生的方法。
本發明公開了椎實螺(Lymnaeidae)在抑制藍藻水華中的用途。—種用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是在擬防治的水體放養椎實螺,椎實螺放養密度為 5-15Kg/1000m3。還可以在水體中輔助以漂浮物或者種植水錶生物供椎實螺棲息。進ー步地,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可以和鳳眼蓮、浮萍等吸N、P水錶植物聯合使用,更有效地浄化水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提供的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是ー類分布於全國的淡水軟體動物,在湖泊、池塘、水庫的沿岸地帯的不同環境中均可以發現。該螺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基眼目,椎實螺科,可以作為家禽或者淡水魚類、蟹類的食物。作為濾食性生物,椎實螺不僅可以在沿岸淺水生活,也可以漂浮於水表面下,或者附著於水面漂浮物上生活。本發明提供的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繁殖周期短,且夏季胚胎期更短,種群生物量可以對藍藻負荷快速響應,冬季可以鑽入泥內存活,不用每年大密度放養。本發明提供的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可以貼近水錶生活,生活區域和藍藻高密度區重疊。本發明提供的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螺體可以作為魚、蟹等的餌料,具有資源化優勢。本發明提供的藍藻水華抑制生物椎實螺,可以聯合鳳眼蓮、浮萍等吸N、P水錶植物聯合使用。
圖1野生混合藻的生長曲線(A)及OD值變化曲線⑶。圖2典型藍藻物種銅綠微囊藻生長曲線(A)及OD值變化曲線(B)。圖3低密度銅綠微囊藻與椎實螺共存條件下的生長曲線(A)及OD值變化曲線(B),中密度銅綠微囊藻與椎實螺共存條件下的生長曲線(C)及OD值變化曲線(D),高密度銅綠微囊藻與椎實螺共存條件下的生長曲線(E)及OD值變化曲線(F)。圖4超高濃度銅綠微囊藻與不同放養密度的椎實螺共存條件下的生長曲線(A)及OD值變化曲線(B)。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1.篩選實驗選擇了魚類、蟹類、蝦類、貝類、螺類的代表種類,按照60g/m3密度放養,和混合藍藻(密度為IO7 C ell ^mr1)充氣、共培養7天後檢測各動物生存情況和藍藻細胞密度,檢測水色。2.椎實螺的飼養
實驗所用的椎實螺採自於溧陽養殖場的池塘,在25°C左右的環境下用藍藻和研磨成粉末的魚飼料混合曝氣飼養,夏季每7天換一次水、冬季每10天換一次水。實驗時選用個體差異不大的成體螺進行研究。3.藍藻的培養
混合藍藻採用f/2培養基進行培養,銅綠微囊藻採用BG-1l培養基進行培養。接種藍藻的培養基均在121°C高溫下滅菌20min,接種後放在25°C左右室溫、2000Lux光照條件下連續12h光照曝氣培養。4.池塘實驗在池塘中按照大約10公斤/IOOOm3的密度在4月引入椎實螺,並在池塘水面布置少量漂浮物。引入前測定水體中的藻細胞密度,觀測水色;引入後不定期測定水體中的藻細胞密度、觀測水色。氣溫、降雨或水色變化顯著地時間加大檢測密度。實驗池塘分兩類,一類為換水池塘,每日換水約50-10%,養殖生物為河豚;另一類為靜水池塘,主要生物為散養河蟹,換水量極小,僅依靠自然換水。5.測定方法實驗採用光學顯微鏡對藍藻細胞數進行計數,並輔以酶標儀(630nm波長處)測定藻細胞OD值的方法收集數據,再對收集數據採用數據處理軟體進行整理和分析。本方法實施中的水生動物篩選採用水生動物與野生混合藍藻共培養的方式進行。在藻液中按照60g/m3引入水生動物,充氣培養7天後,檢查水生動物的存活情況和藻細胞密度變化,並觀測水色。表I在換水養殖池塘和靜水養殖池塘中引入椎實螺的藻類生長情況
權利要求
1.椎實螺在控制藍藻水華中的應用。
2.ー種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其特徵是:在擬防治的水體放養椎實螺,椎實螺放養密度為5-15Kg/1000m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是,在放養椎實螺的水體中輔助以漂浮物或者種植水錶生物供椎實螺棲息。
4.根據權利要求3 所述的方法,其特徵是,所述的水錶生物是鳳眼蓮、浮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應用,屬於生物環境保護技術理論領域。椎實螺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是在擬防治的水體中按5-15kg/1000m3密度放養椎實螺。本發明可行性高、能實現有效抑制藍藻水華的發生。
文檔編號C02F3/32GK103121757SQ201310082178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周曉見, 史少軍, 梁媛華, 繆莉, 王小治, 封克, 靳翠麗 申請人: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