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貼壓藥粒療法粘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0:21:01 1
專利名稱:耳穴貼壓藥粒療法粘藥器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領域。
在耳穴貼壓藥粒療法中一般用手工把藥粒粘在膠布條上然後再貼在穴位上,把藥粒粘在膠布條上,手工操作效率低,病人候診時間長。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粘藥器代替手工粘藥。它結構簡單、製造使用維修方便、粘藥均勻牢靠。與手工粘藥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十倍。
本實用新型由料鬥〔15〕、工作輪〔7〕、定位輪〔5〕、導向輪〔9〕、膠條輪〔1〕、側壁板〔14〕、底盤〔11〕和緊固零件組成。見圖一、工作輪〔7〕圓柱面上有存粒穴〔16〕以存放待粘顆粒,如工作輪上箭頭亦沿工作輪轉動方向料鬥後壁板〔18〕的最下邊有開槽〔17〕以保證工作輪轉動時,存粒穴中的藥粒順利地被工作輪帶著通過開槽。為了把藥粒粘在膠條上,膠條〔12〕與存粒穴〔16〕中的第一個藥粒的粘接點的α角有效範圍由5°到150°,見圖一示,α角按反時針方向增大。
由於使用目的和藥粒種類不同,膠條、定位輪、工作輪、導向輪、前壁板、後壁板的寬度以及後壁板下方寬度方向上的開槽〔17〕數與工作輪圓柱面寬度上存粒穴的數、尺寸、間隙都是相匹配的,以確保藥粒按需要均勻牢靠粘在膠條上。可手動或自動拉出膠條。各輪相互位置應使藥粒便於粘在膠條上且拉出膠條的力越小越好。改變工作輪、定位輪的直徑或相互位置可改變α角,α角由5°到70°粘接效果最佳。對應不同α角的各方案後壁板〔17〕的位置也不同。一般的工作輪圓柱面,為一線段繞與其平行的軸線迴轉而面上的存粒穴均布,但也可按需要布置。當粘藥器取消單獨的導向輪時可由工作輪兩側壁板〔14〕對膠條導向,或工作輪做成直徑不同呈凹槽形的兩個圓柱面,槽與膠條的寬度相配,小直徑圓柱面上有存粒穴。
實施例用於耳穴貼壓藥粒療法粘藥器如圖一示,被粘藥粒是中藥粒王不留行,膠條是醫用膠布條,膠條輪〔1〕用軸〔3〕、定位輪〔5〕用軸〔6〕、工作輪〔7〕用軸〔8〕、導向輪〔9〕用軸〔10〕固定在兩側壁板〔4〕上。墊片〔2〕位於膠條輪兩側以減少轉動阻力。存粒穴〔16〕沿工作輪圓柱面圓周徑向均布,存粒穴的中心與徑向偏差在15°以內,穴深1.1到1.3毫米,直徑1.9到2.1毫米,王不留行直徑選在1.5到1.8毫米。料鬥〔15〕由前壁板〔14〕、後壁板〔18〕及兩側壁板〔4〕構成,前、後壁板下邊與工作輪圓柱面間有一定間隙,保證工作輪順利轉動而不應卡澀,又要防止王不留行從間隙中漏出。後壁板下邊開槽〔17〕與存粒穴〔16〕相對應,開槽〔17〕與存粒穴〔16〕中的王不留行保持一定間隙,以保證穴中王不留行隨工作輪轉動時順利通過。導向輪〔9〕沿圓周有二個凹槽,一個是讓粘在膠條上的王不留行在槽內隨導向輪轉動順利通過,另一個是用於膠條導向保證了膠條移動穩定,粘藥均勻整齊。膠條〔12〕從定位輪與工作輪之間穿過,沿導向輪按圖一示箭頭方向移動,藥粒王不留行〔13〕均勻牢靠地被粘在膠條上,〔11〕為底盤。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療器械領域的耳穴貼壓藥粒療法粘藥器由料鬥[15]、工作輪[7]、定位輪[5]、導向輪[9]、膠條輪[1]、側壁板[4]、底盤[11]和緊固零件組成,其特徵是(A)沿工作輪轉動方向料鬥的後壁板[18]的最下邊有開槽[17];(B)工作輪[7]圓柱面上有存粒穴[16];(C)膠條(12)與存粒穴[16]中的第一個藥粒的粒接點的α角有效變動範圍由5°到150°。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粘藥器,其特徵是工作輪〔7〕的圓柱面上存粒穴均布。
3.根據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粘藥器,其特徵是開槽〔17〕與存粒穴〔16〕中的藥粒保持一定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粘藥器,其特徵是導向輪〔9〕上有讓粘好藥粒的膠條順利通過的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粘藥器,其特徵是α角最佳範圍由5°到70°。
專利摘要
一種屬於醫療器械領域的耳穴貼壓藥粒療法粘藥器由料鬥、工作輪、定位輪、導向輪、膠條輪、側壁板、底盤和緊固零件組成,其特徵是沿工作輪轉動方向料鬥後壁板的最下邊有開槽、工作輪圓柱面上有存粒穴,膠條與存粒穴中的第一個顆粒的粘接點α角有效變動範圍由5°到15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粘藥器,它結構簡單、使用維修方便、粘藥均勻牢靠,與手工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二十倍。
文檔編號A61H39/00GK87200611SQ87200611
公開日1988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1987年1月23日
發明者王立寬 申請人:王立寬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