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扣釘及用其連接的板材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0:30:5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緊固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扣釘及用其連接的板材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的日用品種類越來越豐富,不同日用物品相連接的緊固件成為關鍵,緊固件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零件(或構件)緊固連接成為一件整體時所採用的一類機械零件的總稱。螺釘和組合式扣件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兩類緊固件。如專利號為CN201510433857.7的一種螺釘,包括:螺釘帽、螺釘杆和螺釘蓋;所述螺釘帽固定在所述螺釘杆上,且螺釘帽上表面至螺釘杆底端開有通孔。又如專利號為CN201420244463.8的一種組合卡扣,包括位於中間的基體以及位於所述基體兩端分別用於夾持線束的第一夾持部與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的尺徑大於所述第二夾持部的尺徑,且所述第一夾持部與所述基體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夾持部與所述基體之間轉動連接。
但是上述兩種緊固件使用時都存在一定缺陷,螺釘使用時需要用螺絲刀來擰緊,並且會留下釘孔,破壞需要連接的物體;組合式扣件由於零件需要兩個以上,容易丟失,並且結構複雜,使用也不甚方便。並且上述兩種連接件功能單一,連接方式固定,無法滿足連接方式多樣性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使用,連接方式多樣連接緊固件實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扣釘,包括依次連接的基座、釘杆和釘頭,所述扣釘呈啞鈴狀,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凸起處設置有彈性開口。基座底部凹槽的設計,可以與物體的凸點相配合連接,彈性開口增強了連接時的彈性,使連接更加緊密,拆卸更加方便,另一端的釘頭根據需要連接的另一個物體上開孔的大小定製扣釘釘頭和釘杆的大小,利用物體開孔處的彈性形變通過較大的釘頭,在啞鈴狀扣釘的較細的釘杆處恢復形狀,使物體卡接於釘杆上。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彈性開口的數量為1~20個,最好採用兩個彈性開口,使其在所述基座底部相對設置,使所述基座橫截面為兩個相對的C形。彈性開口的開設,使基座底部具有更好的彈性性能,可以與凸起更方便的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釘頭呈錐形結構,可以方便連接物體更加順暢的卡套於釘杆上。
進一步地,所述釘頭和釘杆上開設有豎直貫穿的溝槽;溝槽的開設是釘頭具有更大的彈性形變量,可以用於卡接不易發生形變的物體。優選的,所述溝槽的橫截面呈十字形,使得釘頭可以具有更好的彈性。
進一步地,所述釘杆套接有支撐耳,支撐耳可以用於更好的固定卡扣連接的物件,起到限位的作用。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耳與所述釘杆活動連接,所述支撐耳與所述基座之間的釘杆上套接有彈簧,彈簧的設計可以使支撐耳用於固定不同厚度範圍的物體,不需要根據物體的厚度來定製支撐耳位置不同的扣釘。
進一步地,做為較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凹槽的凹陷處呈圓柱形,所述凹槽直徑為4.75mm~5.25mm,深度為0~1.75mm。所述彈性開口的寬度為0.5-2mm,高度為0~1.75mm。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上設置有螺紋或突起結構,螺紋可以與需要連接的的物件上的匹配螺紋進行經連接,突起結構用於增大摩擦力,使連接更加牢固,突起結構可以採用凸環或凸點。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釘杆和釘頭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結構簡單,生產方便。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板材組件,包括上板材和下板材,所述上板材和下板材通過上述的扣釘連接,所述上板材上設置於通孔,所述通孔卡接於所述釘杆上,所述下板材設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彈性開口匹配連接;可以實現上下板材的快速連接,並且拆卸方便,可以重複利用。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扣釘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更好應用的用於不同物件,可以實現快速連接,可回收利用;本實用新型板材組件,可以實現上下板材的快速連接,並且拆卸方便,可以重複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扣釘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扣釘基座的橫截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扣釘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扣釘的另一種實施例的縱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扣釘的再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扣釘的再一種實施例的縱剖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板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基座;2、釘杆;3、釘頭;4、凹槽;5、卡槽一;6、卡槽二;7、支撐耳;8、上板材;9、下板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和圖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扣釘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包括依次連接的基座1、釘杆2和釘頭3,所述扣釘為啞鈴狀結構,釘頭和基座較大,中間的釘杆較細,所述基座1底部設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的凸起處設置有彈性開口5。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基座1底部凹槽4的設計,可以與物體的凸點相配合連接,另一端的釘頭3根據需要連接的另一個物體上開孔的大小定製扣釘釘頭3和釘杆2的大小,利用物體開孔處的彈性形變通過較大的釘頭3,在較細的釘杆2處恢復形狀,使物體卡接於釘杆2上。
作為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彈性開口5的數量為1~20個,如圖2所示,最好採用兩個彈性開口5,使其在所述基座1底部相對設置,使所述基座1橫截面為兩個相對的C形。彈性開口5的開設,使基座1底部具有更好的彈性性能,可以與凸起更方便的連接,當凸起直徑稍大時,由於彈性開口5的開設,使得基座1的彈性形變增大,亦可以用力插入所述凹槽4中,並且連接更加牢固。
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優選方案,所述釘頭3呈錐形結構,可以方便連接物體更加順暢的卡套於釘杆2上。
進一步地,圖3和圖4給出了本實用新型釘扣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所述釘頭3和釘杆上2開設有豎直貫穿的溝槽6;優選的,所述溝槽6的橫截面呈十字形,使得釘頭3可以具有更好的彈性。溝槽6的開設使釘頭3具有更大的彈性形變量,可以用於卡接不易發生形變的物體。具體工作過程為,需要連接的物體上設置於通孔,釘頭3最底端的截面積大於通孔的面積,釘頭3和釘杆2由於溝槽6的設置,相向靠近,使間隔設置的釘頭3閉合,截面變小,使其通過通孔,通孔進入釘杆2出後,在彈性作用下,釘杆2和釘頭3恢復原狀,使物體卡接於釘杆2上。
進一步地,圖5和圖6給出了本實用新型釘扣的再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釘杆2套接有支撐耳7,支撐耳7可以用於更好的固定卡扣連接的物件,起到限位的作用,根據平板厚度調整支撐耳7的高度,從而方便了平板的固定。
更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耳7與所述釘杆2活動連接,所述支撐耳7與所述基座1之間的釘杆2上套接有彈簧,彈簧的設計可以使支撐耳7用於固定不同厚度範圍的物體,不需要根據物體的厚度來定製支撐耳7位置不同的扣釘。
進一步地,做為較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凹槽的凹陷處呈圓柱形,4直徑為4.75mm~5.25mm,深度為0~1.75mm。所述彈性開口5的寬度為4.75mm~5.25mm,高度為0~1.75mm。
所述凹槽4上設置有螺紋或突起結構,螺紋可以與需要連接的的物件上的匹配螺紋進行經連接,突起結構用於增大摩擦力,使連接更加牢固,突起結構優選採用凸環或凸點。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1、釘杆2和釘頭3由彈性材料一體製成,結構簡單,生產方便。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板材組件,包括上板材8和下板材9,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板材8和下板材9通過上述的扣釘連接,所述上板材8上設置於通孔,所述通孔卡接於所述釘杆2上,所述下板材9設置有圓柱狀凸起10,所述凸起10與所述凹槽4匹配連接;可以實現上板材8與下板材9的快速連接,並且拆卸方便,可以重複利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