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7:00:26 1
專利名稱: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機械領域,主要是一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
技術背景與本發明創造最接近的同類現有技術是目前茶葉生產中普遍使用的筒式炒幹機相關技 術。這類機械的類型、結構、工作原理、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如下-1、 類型。筒式炒幹機按筒體結構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滾筒式炒幹機(圓柱形筒體)、 瓶式炒幹機(筒體由二個圓錐體構成腰鼓形)、滾筒連續炒千機(圓柱形筒體傾斜安裝)、多 角滾筒炒幹機和輝幹機(筒體呈六邊形或八邊形等)。2、 結構。主要包括筒體、傳動系統、加熱裝置等三部分。3、 工作原理。筒體旋轉過程中,茶葉在重力、離心力、摩擦力的作用下,在筒體內作 翻滾運動,起到乾燥、做形的目的。4、 存在的問題和缺點。除滾筒連續炒幹機外,其他所有炒幹機都不能進行連續流水生 產,只能分次進行間隙性的生產。而滾筒連續炒千機的炒幹時間固定不變,在生產過程中難 以調整,使得茶葉只能在筒內走完一個流程,不能反覆進行滾動;其所制茶葉質量難以符合 工藝要求。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 機,用於各類茶葉的炒千、輝幹、提香,以及做形(包括理條、緊條、磨光、脫毛、去末) 等的加工作業。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1、實現茶葉加工全自動連續流水線作業。即從一端連續投入原 料,另一端分次送出加工後的成品茶,以達到連續自動化生產的目的。2、方便操作、使用;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3、提高茶葉產品質量。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這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千輝幹提香機,主
要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上設有貯茶筒和炒幹筒,貯茶筒出口與炒幹筒的入口相連通形成連 續流水線結構,貯茶筒和炒幹筒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的貯茶筒為滾筒式結構,其前端入口處設有前端連接鬥,貯茶筒出口處通過中間連 接鬥與炒幹筒的入口處相連通,炒幹筒上設有加熱裝置。所述的貯茶筒和炒幹筒靠近出口處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旋導葉板和第二螺旋導葉板。所述的貯茶筒上固接有與第一主動磨擦輪配合的第一被動磨擦輪,第一主動磨擦輪通過 第一傳動機構與第一變速電機相連接;炒幹筒上固接有與第二主動磨擦輪配合的第二被動磨 擦輪,第二主動磨擦輪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第二變速電機相連接。所述的貯茶筒上開有一組通孔,貯茶筒的下方設有接末鬥和接末箱。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1、 採用滾筒式貯茶裝置(貯茶筒),並與炒幹筒組合使用,其作用是能使連續投入的原 料貯存到一定數量或到一定時間後,進入炒幹筒完成炒千、輝幹、提香和做形等作業,實現 了連續流水生產的目的。解決了茶葉加工行業中長期存在的共性的技術難題,首次實現了茶 葉炒幹、輝幹、提香等作業的自動化、連續化的目的。2、 所加工的茶葉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變"人工分次間隙式投料、出料"方式為"機械 化連續投料,分次出料"方式,能明顯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及其穩定性。3、 採用全自動控制系統,並附有手動操作功能,減輕了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力。本 機對每批茶葉只要一次性設定好貯茶時間、炒幹時間、溫度等技術參數,滿足茶葉炒幹、輝 幹、提香和做形等不同作業的工藝要求,就可以全自動完成連續流水生產。加工、操作、控 制、使用都十分方便,設備自動化程度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自動控制流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氣控制原理圖。附圖標記說明前端連接鬥l,貯茶筒2、通孔2-1,第一主動磨擦輪3、第一傳動機構 4、第一變速電機5、第一託輪6、中間連接鬥7、炒幹筒8、第二主動磨擦輪9、第二變速電 機10、加熱裝置ll、第二託輪12,機架13,控制面板14,第一被動磨擦輪15,喇叭鬥16, 接末鬥17,接末箱18,第一螺旋導葉板19,第二傳動機構20,第二被動磨擦輪21,第二螺 旋導葉板2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和圖2示所示,這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主要包括機架13,所述的 機架13上設有貯茶筒2和炒幹筒8,貯茶筒2的前端入口處設有前端連接鬥1 (採用振動形 式),用於茶葉原料的投入。貯茶筒2出口處的喇叭鬥16通過中間連接鬥7 (採用振動形式) 與炒幹筒8的入口處相連通,中間連接鬥7用於茶葉原料的送出。貯茶筒2上開有一組用以 去末的通孔2-1,貯茶筒2的下方設有接末鬥17和接末箱18。所述的貯茶筒2和炒幹筒8 靠近出口處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旋導葉板19和第二螺旋導葉板22,貯茶筒2和炒幹筒 8順向旋轉時,第一螺旋導葉板19和第二嫘旋導葉板22不起作用,貯茶筒2和炒幹筒8反 向旋轉時,第一螺旋導葉板19和第二螺旋導葉板22具有對茶葉的推進作用。炒千筒8上設 有加熱裝置ll,本實施例中採用加熱管提供熱能,控制炒幹筒的溫度;可以通過控制系統用 於控制整機的各種動作及各種作業時間、溫度等技術參數,實現全自動化功能。動力傳動裝置所述的貯茶筒2的二端均固接有第一被動磨擦輪15, —端的第一被動磨 擦輪15與第一主動磨擦輪3配合併通過第一傳動機構4與第一變速電機5相連接,另一端 的第一被動磨擦輪15與第一託輪6配合,以實現貯茶筒2轉動平穩。同樣的,炒幹筒8的 二端均固接有第二被動磨擦輪21, 一端的第二被動磨擦輪21與第二主動磨擦輪9配合併通 過第二傳動機構20與第二變速電機10相連接,另一端的第二被動磨擦輪21與第二託輪12 配合,以實現炒幹筒8轉動平穩。本實用型自動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l)貯茶筒低速順轉,中速倒轉;炒幹筒中速順轉, 中速倒轉;兩隻滾筒的倒順轉速都能在一定範圍內調節,確保出茶較快而且 停穩後,自動順轉進入滾炒狀態;同時,貯茶筒停止順轉,延時數秒鐘,待筒體停穩後,倒 轉出茶;出茶完畢,延時數秒鐘,待筒體停穩後,自動順轉進入低速拋散狀態;(3) 二個筒 體既可聯動,又可手工單獨控制;(4)中間振動連接鬥在貯茶筒倒轉時同步啟動,開始工作; 在貯茶筒順轉時停止工作;另一接茶鬥(前端)在貯茶筒工作過程中(包括順轉、倒轉和停 穩等三個狀態)始終開啟,處於工作狀態。(5)電熱管與炒幹筒順轉同步進行,即炒幹筒順 轉過程中電熱管開啟,倒轉和停止過程中電熱管斷開。電氣控制原理如圖4所示提香機主電路包括貯茶筒電機、左振動器、右振動器、炒幹 筒電機、炒幹筒加熱器等組成。手動:SA1在手動位置,SB1, SB2, SB3控制貯茶筒電機。SB4, SB5, SB6控制炒幹筒電機, SA2控制右振動器,SA3控制左振動器,SA4是炒幹筒加熱開關溫度控制在溫控儀上調整,電 路比較簡單,不作說明了。自動l、貯茶筒SA1在自動位置時K1合上。KM1工作貯茶筒電機正轉,KT1延時1-99 分後(KM5溫度是否到設定值,到那KM5常閉接點接通)KT1延時接點接通,K2工作,斷開KM1 貯茶筒電機正轉停,KT2工作延時1-9秒後KT2延時接點合上,KM2工作貯茶簡電機反轉,KT3 延時1-9分後KT3延時常閉觸點斷開KM2,貯茶筒電機反轉停。同時KT4工作延時1-9秒後, 斷開K2, KM1重新工作,貯茶筒一個周期完成。2、炒幹簡加熱器溫控SA1在自動位置時 Kl合上,KT6延時1-99分後KT6延時接點合上,溫控儀開始工作。3、炒幹筒SA1在自動 位置時Kl合上。KT6延時1-99分後KT6延時接點合上,KM1工作貯茶筒電機正轉置KT2延 時接點合上,(KM2工作貯茶簡電機反轉時)KT5開始計時1-99分後,KT5延時常閉觸點斷開 KM3,炒千筒電機正轉停,同時KT5延時觸點接通KT7工作延時1-9秒後KT7延時接點合上, KM7工作炒幹筒電機反轉,KT8延時卜9分後KT9延時常閉觸點斷開KM2,貯茶筒電機反轉停。 同時KT4工作延時1-9秒後,斷開K2, KM1重新工作,貯茶筒一個周期完成。 工作原理茶葉半成品原料連續進入貯茶筒進行貯存、散熱、去溼、去末,待筒內茶葉達到一定數 量或待一定時間後,倒轉出茶;通過中間振動連接鬥,茶葉進入炒幹筒。炒幹筒將從貯茶筒 裡送出的茶葉進行炒幹、輝幹、提香和做形,茶葉在炒千筒內不斷旋轉,在離心力、磨擦力、 重力等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部分茶葉被帶到一定高度後自由落下,散^水分;部分茶葉與 筒壁接觸,在重力等的作用下沿筒壁下滑擠搓;這樣周而復始不斷交替進行,達到乾燥、脫 毛、磨光的作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設備能實現全自動連續流水生產。即從一端連續投入原料,另一端 分次產出成品茶。設備具有多種功能。能完成炒幹、輝幹、提香和做形(包括理條、緊條、 磨光、脫毛、去末)等加工作業。既可全自動控制,用於生產線配套;又可手動操作,用於 單機使用。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 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主要包括機架(13),其特徵是所述的機架(13)上設有貯茶筒(2)和炒幹筒(8),貯茶筒(2)出口與炒幹筒(8)的入口相連通形成連續流水線結構,貯茶筒(2)和炒幹筒(8)與動力裝置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其特徵是所述的貯茶筒(2) 為滾筒式結構,其前端入口處設有前端連接鬥(1),貯茶筒(2)出口處通過中間連接鬥(7)與炒幹筒(8)的入口處相連通,炒幹筒(8)上設有加熱裝置(11)。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其特徵是所述的貯茶筒(2)和炒幹筒(8)靠近出口處的內壁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旋導葉板(19)和第二螺旋導 葉板(22)。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千輝幹提香機,其特徵是所述的貯 茶筒(2)上固接有與第一主動磨擦輪(3)配合的第一被動磨擦輪(15),第一主動磨擦輪(3) 通過第一傳動機構(4)與第一變速電機(5)相連接;炒幹筒(8)上固接有與第二主 動磨擦輪(9)配合的第二被動磨擦輪(21),第二主動磨擦輪(9)通過第二傳動機構(20) 與第二變速電機(10)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千輝幹提香機,其特徵是所述的貯 茶筒(2)上開有一組通孔(2-1),貯茶筒(2)的下方設有接末鬥(17)和接末箱(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連續茶葉炒幹輝幹提香機,主要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上設有貯茶筒和炒幹筒,貯茶筒出口與炒幹筒的入口相連通形成連續流水線結構,貯茶筒和炒幹筒與動力裝置相連接。所述的貯茶筒為滾筒式結構,其前端入口處設有前端連接鬥,貯茶筒出口處通過中間連接鬥與炒幹筒的入口處相連通,炒幹筒上設有加熱裝置。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採用滾筒式貯茶筒,並與炒幹筒組合使用,能使連續投入的原料貯存到一定數量或到一定時間後,進入炒幹筒完成炒幹、輝幹、提香和做形等作業,實現了連續流水生產的目的。首次實現了茶葉炒幹、輝幹、提香等作業的自動化、連續化的目的。所加工的茶葉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文檔編號A23F3/06GK201029406SQ200720109378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4日
發明者唐小林, 鄭國建, 陳積霞 申請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