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9:48:31 2
專利名稱:捕鼠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除害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捕鼠裝置。
背景技術:
老鼠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大敵害,人類為了消滅鼠類,發明了多種多樣的捕鼠器和滅鼠藥,雖然這些器具能起到捕鼠除害的效果,但有的使用起來較麻煩,有的使用不當還會給人類或其它動物造成傷害,且鼠藥也會誤傷小貓、小狗、小孩子,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是一種鼠夾,主要利用彈簧的力量將老鼠夾住,初用時效果還好,時間長了鼠夾上會留有血跡及鼠味,捕鼠效果就下降。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捕鼠裝置,它根據老鼠喜歡鑽洞的習性,利用誘餌將老鼠誘入,從而捕捉老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裝置由殼體、可活動針網、取物門洞、擋條等部件聯接構成,在殼體的內通道之間安有可向內單向開啟的針網,針網由若干根鋼針排列而成,每一根鋼針上端都固定聯接在固定軸上,針網整體斜置在一兩端聯接於殼體內壁上的擋條上,使針網向內傾斜並與水平面形成40~60°的傾角,尖銳的針網下端距底面5~15mm,殼體頂板上開有取物門。
所述殼體可是一端或兩端設進口的長方體或圓柱體結構。
所述的可單向活動的針網也可製作成和圓柱體殼體內壁匹配的喇叭形,前大後小的喇叭形針網其大端通過圓環形固定軸聯接在殼體上,小端為尖銳的針尖,指向內的圓環形針尖形成自由端。
上述多個相同結構的單向開啟針網在殼體內沿前進方向間隔設置;針網上的鋼針相互間距為5~15mm。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長方形捕鼠裝置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正面剖視圖。
圖3是圖1中的針網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圓柱形捕鼠裝置示意圖。
圖5是圖4的正面剖視圖。
圖6是圖4中的喇叭形針網投影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附圖及其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裝置,由殼體1、懸掛式可活動針網2、固定針網的軸4、取物門3、擋條5等部件聯接構成,殼體外形可製造成長方形、圓柱形或其它幾何形狀,可採用塑料、木材製作。殼體兩端開口,在殼體內壁的頂端安裝一固定在兩壁上的軸4,在軸上懸掛安裝由單個鋼針6排列而成的可活動性針網,針網鋼針不相連,每根可自由活動,相互間隔5-15mm。針網整體斜置在一兩端聯接於殼體內壁的擋條5上,使針網向內傾斜並與水平面形成40~60°的傾角,這樣針網就只可向殼內開啟;根據來鼠大小,只要鼠頭伸入針網,當老鼠想後退,針尖鋒利如刀子,迫使老鼠只能向前鑽而不能後退。針網由於其自身重力作用立即自動關閉,後面來鼠,針網門同樣往復運行,能夠多隻捕捉老鼠。殼體中間的上方有取物門,當捕到老鼠時,打開取物門,提取老鼠;並可從該取物門投放誘餌;殼體內的單向可活動性針網,也可製作成喇叭形狀,即進口大,出口小,這樣才能保證進入殼內的老鼠無法返回逃跑,為增加防逃效果,小端為鋼針尖,針尖指向殼內並形成自由端,製作時要求所有鋼針尖均向小端環心方向傾斜,角度均相同,而將喇叭形大端固定在殼體上。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兩種不同結構,其性能作用一致,在組裝時既可將兩個同時裝在一個外殼體內作為一種捕鼠裝置,又可兩種單獨配套使用,定型生產。本裝置使用方便,性能安全可靠,製造簡單,效果好、成本低,適用於城鄉的賓館、酒店、廚房、糧倉、庫房等地及廣大農村地區。
權利要求1.一種捕鼠裝置,由殼體、可活動針網、取物門洞、擋條等部件聯接構成,其特徵在於在殼體內安有可向內單向開啟的針網,針網由若干根鋼針排列而成,每一根鋼針上端都固定聯接在一固定軸上,針網整體斜置在一兩端聯接於殼體內壁上的擋條上,使針網向內傾斜並與水平面形成40~60°的傾角,尖銳的針網下端距底面5~15mm,殼體頂板上開有取物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殼體可是一端或兩端設進口的長方體或圓柱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可單向活動的針網也可製作成和圓柱體殼體內壁匹配的喇叭形,前大後小的喇叭形針網其大端通過圓環形固定軸聯接在殼體上,小端為尖銳的針尖,指向內的圓環形針尖形成自由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多個相同結構的單向開啟針網在殼體內沿前進方向間隔設置,針網上的鋼針相互間距為5~15mm。
專利摘要一種捕鼠裝置,它根據老鼠喜歡鑽洞的習性,利用誘餌將老鼠誘入,從而捕捉老鼠,在殼體的內通道之間有可向內單向開啟的針網,針網整體斜置在一兩端聯接於殼體內壁上的擋條上,使針網向內傾斜並與水平面形成40°~60°的傾角,尖銳的針網下端距底面5~15mm,殼體頂板上開有取物門,本裝置使用方便,性能安全可靠,製造簡單,效果好、成本低,適用於城鄉的賓館、酒店、廚房、糧倉、庫房等地及廣大農村地區。
文檔編號A01M23/08GK2671350SQ200320104698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明者李登奎 申請人:李登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