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9:54:06 1
專利名稱: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屬於骨科關節脫位的復位器械,是一種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
背景技術:
肩關節前脫位的治療,可以在局部浸潤麻醉下使用手法復位。病人採取仰臥位,手術者在同側將足跟放置在病人腋窩的靠胸臂處,雙手握住患肢於外展位作徒手牽引,以足跟頂住腋部作為反牽引力。牽引時手術者膝關節微屈慢慢持續用力蹬伸,使得患肢伸直,牽引應該用力均勻並且持續。病人肩部肌肉逐漸鬆弛後,手術者內收、內旋上肢,肱骨頭經過肩關節前部關節囊的破口滑入肩胛盂內。感到有響聲,提示復位成功。這種手法復位的方法,存在醫護人員勞動強度比較大,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缺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包括腋窩約束裝置和患肢牽拉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上分別安裝有限位柱和牽拉柱,限位柱和牽拉柱之間安裝有連接杆;限位柱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調整套,調整套上安裝有腋窩杆,腋窩杆的前端安裝有腋窩檔,腋窩檔上安裝有軟墊;牽拉柱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轉動套, 轉動套上安裝有牽拉臂,牽拉臂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牽拉套,牽拉套上安裝有設置有牽拉環的牽拉杆,牽拉杆上安裝有彈性杆,彈性杆上安裝有腕套,腕套上設置有尼龍搭扣。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優點,可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肩關節前脫位復位術的精準程度。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牽拉杆2牽拉套3牽拉臂4彈性杆5轉動套6腕套7牽拉柱8底座9 連接杆10限位柱11調整套12腋窩杆13腋窩檔14軟墊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包括腋窩約束裝置和患肢牽拉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8上分別安裝有限位柱10和牽拉柱7,限位柱10和牽拉柱7之間安裝有連接杆9 ;限位柱10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調整套11,調整套11上安裝有腋窩杆12,腋窩杆12的前端安裝有腋窩檔13,腋窩檔13上安裝有軟墊14 ;牽拉柱7 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轉動套5,轉動套5上安裝有牽拉臂3,牽拉臂3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牽拉套2,牽拉套2上安裝有設置有牽拉環的牽拉杆1,牽拉杆1上安裝有彈性杆 4,彈性杆4上安裝有腕套6,腕套6上設置有尼龍搭扣。[0009]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病人患側,調整腋窩墊13的位置,使得軟墊14放置在病人的患側腋窩內,可以在牽拉時限制腋窩部的位移。將腕套6通過尼龍搭扣安裝在患肢的腕部,緩慢拉動牽拉杆1使得患肢受到牽拉。調整牽拉力並且通過牽拉套2上設置有緊固鈕固定牽拉杆1,使得患肢受到的牽拉力持續穩定。病人肩部肌肉逐漸鬆弛後,鬆開轉動套5上設置的緊固鈕,並且轉動牽拉臂3,可以進行患臂的內收和內旋。肱骨頭經過肩關節前部關節囊的破口滑入肩胛盂內。感到有響聲,提示復位成功。鬆開牽拉套上設置的緊固鈕,去除牽拉力;並且打開尼龍搭扣,使得安裝在患肢腕部的腕套6和患肢分離。完成復位手術後,常規固定即可。
權利要求1.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包括腋窩約束裝置和患肢牽拉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8)上分別安裝有限位柱(10)和牽拉柱(7),限位柱(10)和牽拉柱(7)之間安裝有連接杆(9); 限位柱(10)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調整套(11),調整套(11)上安裝有腋窩杆(12),腋窩杆(12)的前端安裝有腋窩檔(13),腋窩檔(13)上安裝有軟墊(14);牽拉柱(7)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轉動套(5),轉動套(5)上安裝有牽拉臂(3),牽拉臂(3)上安裝有設置有緊固鈕的牽拉套0),牽拉套( 上安裝有設置有牽拉環的牽拉杆(1),牽拉杆(1)上安裝有彈性杆0),彈性杆(4)上安裝有腕套(6),腕套(6)上設置有尼龍搭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骨科關節脫位的復位器械,是一種肩關節前脫位復位架,包括腋窩約束裝置和患肢牽拉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上分別安裝有限位柱和牽拉柱;限位柱上安裝有調整套,調整套上安裝有腋窩杆,腋窩杆的前端安裝有腋窩擋;牽拉柱上安裝有轉動套,轉動套上安裝有牽拉臂,牽拉臂上安裝有牽拉套,牽拉套上安裝有設置有牽拉環的牽拉杆,牽拉杆上安裝有彈性杆,彈性杆上安裝有腕套。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優點,可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肩關節前脫位復位術的精準程度。
文檔編號A61F5/045GK201968877SQ20112005325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7日
發明者李廣義, 馬玉榮 申請人:李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