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卡扣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3:29:37 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膠卡扣,尤其涉及一種伸縮性能好且安裝方便的塑膠卡扣。
背景技術:
卡扣是管路連接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連接部件,現有的卡扣通常為碳鋼U型卡扣,其重量較重,且在連接過程中,容易造成管路的損傷。同時,現有的碳鋼U型卡扣安裝工序繁瑣,不利於施工的進行。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塑膠卡扣,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塑膠卡扣,其包括:底座、螺栓、自所述底座上延伸而出的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所述底座、第一卡臂以及第二卡臂的材質為塑膠;
所述第一卡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卡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第二卡扣進行選擇性配合,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第二卡扣配合時,所述第一卡扣位於所述第二卡扣上方,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底座上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螺栓進行螺接的螺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改進,所述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彎曲設置,所述第二卡臂的臂厚大於所述第一卡臂的臂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改進,所述第一卡臂的表面開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若干凹槽等間距排列,且所述若干凹槽沿所述第一卡臂的寬度方向延伸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改進,所述第一卡臂與所述底座之間設置有弧形的過渡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改進,所述螺孔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底座上的螺孔相對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重量輕,伸縮性好,安裝方便快捷,不易損傷安裝產品。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具有兩種安裝方式,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方便施工。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一具體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但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實施方式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包括:底座10、螺栓、自所述底座10上延伸而出的第一卡臂30和第二卡臂40。其中,所述底座10、第一卡臂30以及第二卡臂40的材質為塑膠,如此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重量輕,伸縮性好,安裝方便快捷,不易損傷安裝產品。
所述第一卡臂30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卡扣31,所述第二卡臂40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卡扣41,其中,所述第一卡扣31與所述第二卡扣41進行選擇性配合,從而,所述第一卡扣31與所述第二卡扣41配合時,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扣合。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的扣合時,所述第一卡扣31位於所述第二卡扣41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臂30和第二卡臂40彎曲設置,所述第二卡臂40的臂厚大於所述第一卡臂30的臂厚。此外,所述第一卡臂30的表面開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若干凹槽等間距排列,且所述若干凹槽沿所述第一卡臂30的寬度方向延伸設置。如此設置,進一步增大了第一卡臂30的彈性,便於使第一卡臂30發生形變,以靠近第二卡臂40進行扣合。此外,為了方便第一卡臂30的發生形變,所述第一卡臂30與所述底座10之間設置有弧形的過渡槽。
所述第二卡扣41和所述底座10上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螺栓進行螺接的螺孔。優選地,所述螺孔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第二卡扣41和所述底座10上的螺孔相對設置。從而,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具有兩種安裝方式,即將螺栓自上而下進行安裝,或自下而上進行安裝,以完成本實用新型塑膠卡扣的鎖緊。從而,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安裝方式,方便施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重量輕,伸縮性好,安裝方便快捷,不易損傷安裝產品。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塑膠卡扣具有兩種安裝方式,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方便施工。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