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瓶轉向傳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3:27: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瓶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金屬瓶轉向傳送裝置。
背景技術:
金屬瓶在生產的過程中一般先將瓶身加工完成,形成圓筒,再為兩端封口,形成整體。在該加工過程中,需要傳送帶對瓶身進行運輸,如公布號為CN105197488A所公開的一種新型傳送帶,其通過同步帶以及設置在其的槽進行傳送瓶子等柱狀體。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這種傳送帶僅僅用於直線上的傳送,而在進行轉向傳送時,其容易產生擠壓或者被阻擋,容易出現傳送失誤的現象,或者採用專用的機械手進行夾持傳送達到轉向的效果,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讓金屬瓶順利進行轉向傳送的金屬瓶轉向傳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金屬瓶轉向傳送裝置,包括進入帶、與進入帶接尾的提升轉向機構以及與提升轉向機構接合的暫存槽,所述提升轉向機構包括支架、安裝在支架上的輸送輥以及通過輸送輥傳動的輸送帶,所述輸送輥設有驅動機構驅動其旋轉,所述支架上設置有磁條,所述磁條與輸送帶貼合設置,所述輸送輥外圈設置有磁環,所述輸送帶套在磁圈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進入帶可以將加工好的瓶身接入,通過提升轉向機構進一步傳送,進入到暫存槽內進行緩存,磁條可以將進入帶傳送過來的金屬瓶進行吸附,在通過輸送帶進行輸送,由於磁條的存在,金屬瓶能夠穩定的吸附在輸送帶上進行移動,輸送到端部後,通過磁圈上的磁性進一步吸附,從而讓金屬瓶轉向,並且進入到暫存槽內進行暫存,進而解決在前道工序與後道工序之間進行加工時,由於時間上的原因而造成工序不能夠對接的問題,並且能夠對瓶身進行轉向進而讓其能夠與後道工序的設備進行匹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輸送帶靠近暫存槽的一側設置錯位輥組,所述錯位輥組包括均安裝在支架上的第一輥和第二輥,所述第一輥置於靠近暫存槽位置,所述第二輥置於背離暫存槽位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輥與第二輥的設置讓輸送帶向內進行收縮,從而形成一個臺階,此時,將暫存槽置於臺階位置可以將瓶身送入到暫存槽內,實現傳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磁條包括第一磁條和第二磁條,所述第一磁條兩端均設置有弧形部,且分別與輸送輥契合,所述第二磁條置於第一輥與輸送輥之間,且第二磁條兩端設有與第一磁條相同的弧形部。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磁條能夠將瓶身從進入帶吸附過來,從而進行提升,通過弧形部與磁圈進行結合,由於磁圈固定在輸送輥上,能夠進行轉動,因此磁圈與弧形部之間留有間隙,在經過磁圈後進入到第二磁條上,通過第二磁條讓其在進入暫存槽前不會輕易掉落,同時第二磁條弧形部同樣與輥進行配合,並留有間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磁條與第二磁條均通過連接板與支架固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輸送帶上設置有張緊輥組,所述張緊輥組包括固定輥以及張緊輥,所述張緊輥與固定輥均安裝在支架上,所述張緊輥與支架之間設置張緊機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張緊輥組的設置能夠對輸送帶進行張緊,從而讓輸送帶處於繃緊狀態,從而輸送時比較穩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張緊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架上的滑動槽、置於滑動槽內且沿滑動槽滑動的滑塊以及在滑動槽內轉動且驅動滑塊在滑動槽內滑動的調節杆,所述調節杆與滑塊螺紋連接,所述張緊輥安裝在滑塊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動槽能夠讓滑塊滑動,通過調節杆讓其進行滑動,並且固定在滑動槽內,而張緊輥通過滑塊進行固定位置,通過張緊輥與固定輥的配合進行張緊,同時固定輥可以防止輸送帶的位置變換造成輸送帶對其他結構形成印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暫存槽包括設置在兩側的槽壁板以及置於兩槽壁板之間的槽底板,所述槽壁板包括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一端與輸送帶配合,所述第二側板上設有阻擋板,所述阻擋板置於暫存槽與輸送帶結合一端,所述槽底板靠近輸送帶的一端水平位置高於另一端水平位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兩槽壁板可以對瓶身的兩端進行限制,並且第一側板與輸送帶配合,可以將瓶身從輸送帶上接下,同時阻擋板的設置可以防止瓶身飛出。槽底板的水平高度的設置能夠讓瓶身從上端進入並且滾動到底端進入後序工序的設備中。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槽壁邊板上安裝有防護杆,所述防護杆與槽底板對應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防護杆的設置可以防止瓶身在受到擠壓而向上凸起,防止部分瓶身被擠出暫存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暫存槽與輸送帶之間設有接引組件,所述接引組件包括第一導向杆與第二導向杆,所述第一導向杆與槽底板連接,所述第二導向杆與防護杆一體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導向杆的設置可以將瓶身導入到暫存槽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整體結構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是圖1中B處的放大圖。
圖中:01、瓶身;1、進入帶;2、支架;3、輸送輥;31、磁環;32、第一磁條;33、第二磁條;34、磁條;35、連接板;36、輸送帶;37、弧形部;38、錯位輥組;381、第一輥;382、第二輥;4、張緊輥組;41、固定輥;42、張緊輥;43、張緊機構;431、滑動槽;432、滑塊;433、調節杆;5、暫存槽;51、第一側板;52、第二側板;53、槽底板;54、防護杆;55、阻擋板;56、導板;57、第二導向杆;58、第一導向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金屬瓶轉向傳送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進入帶1、與進入帶1接尾的提升轉向機構以及與提升轉向機構接合的暫存槽5,提升轉向機構包括支架2、安裝在支架2上的輸送輥3以及通過輸送輥3傳動的輸送帶36,輸送輥3設有驅動機構驅動其旋轉,支架2上設置有磁條34,磁條34與輸送帶36貼合設置,輸送輥3外圈設置有磁環31,輸送帶36套在磁圈上。進入帶1可以將加工好的瓶身01接入,通過提升轉向機構進一步傳送,進入到暫存槽5內進行緩存,磁條34可以將進入帶1傳送過來的金屬瓶進行吸附,在通過輸送帶36進行輸送,由於磁條34的存在,金屬瓶能夠穩定的吸附在輸送帶36上進行移動,輸送到端部後,通過磁圈上的磁性進一步吸附,從而讓金屬瓶轉向,並且進入到暫存槽5內進行暫存,進而解決在前道工序與後道工序之間進行加工時,由於時間上的原因而造成工序不能夠對接的問題,並且能夠對瓶身01進行轉向進而讓其能夠與後道工序的設備進行匹配。
如圖1-3所示,輸送帶36靠近暫存槽5的一側設置錯位輥組38,錯位輥組38包括均安裝在支架2上的第一輥381和第二輥382,第一輥381置於靠近暫存槽5位置,第二輥382置於背離暫存槽5位置。第一輥381與第二輥382的設置讓輸送帶36向內進行收縮,從而形成一個臺階,此時,將暫存槽5置於臺階位置可以將瓶身01送入到暫存槽5內,實現傳送。
如圖1-3所示,磁條34包括第一磁條32和第二磁條33,第一磁條32兩端均設置有弧形部37,且分別與輸送輥3契合,第二磁條33置於第一輥381與輸送輥3之間,且第二磁條33兩端設有與第一磁條32相同的弧形部37。第一磁條32能夠將瓶身01從進入帶1吸附過來,從而進行提升,通過弧形部37與磁圈進行結合,由於磁圈固定在輸送輥3上,能夠進行轉動,因此磁圈與弧形部37之間留有間隙,在經過磁圈後進入到第二磁條33上,通過第二磁條33讓其在進入暫存槽5前不會輕易掉落,同時第二磁條33弧形部37同樣與輥進行配合,並留有間隙。第一磁條32與第二磁條33均通過連接板35與支架2固定。
如圖1-3所示,輸送帶36上設置有張緊輥組4,張緊輥組4包括固定輥41以及張緊輥42,張緊輥42與固定輥41均安裝在支架2上,張緊輥42與支架2之間設置張緊機構43。張緊輥組4的設置能夠對輸送帶36進行張緊,從而讓輸送帶36處於繃緊狀態,從而輸送時比較穩定。
如圖1-3所示,張緊機構43包括設置在支架2上的滑動槽431、置於滑動槽431內且沿滑動槽431滑動的滑塊432以及在滑動槽431內轉動且驅動滑塊432在滑動槽431內滑動的調節杆433,調節杆433與滑塊432螺紋連接,張緊輥42安裝在滑塊432上。滑動槽431能夠讓滑塊432滑動,通過調節杆433讓其進行滑動,並且固定在滑動槽431內,而張緊輥42通過滑塊432進行固定位置,通過張緊輥42與固定輥41的配合進行張緊,同時固定輥41可以防止輸送帶36的位置變換造成輸送帶36對其他結構形成印象。
如圖1-3所示,暫存槽5包括設置在兩側的槽壁板以及置於兩槽壁板之間的槽底板53,槽壁板包括第一側板51與第二側板52,第一側板51一端設置導板56與輸送帶36配合,將金屬瓶導入到暫存槽5,第二側板52上設有阻擋板55,阻擋板55置於暫存槽5與輸送帶36結合一端。槽底板53靠近輸送帶36的一端水平位置高於另一端水平位置。兩槽壁板可以對瓶身01的兩端進行限制,並且第一側板51與輸送帶36配合,可以將瓶身01從輸送帶36上接下,同時阻擋板55的設置可以防止瓶身01飛出。槽底板53的水平高度的設置能夠讓瓶身01從上端進入並且滾動到底端進入後序工序的設備中。
如圖1-3所示,槽壁邊板上安裝有防護杆54,防護杆54與槽底板53對應設置。防護杆54的設置可以防止瓶身01在受到擠壓而向上凸起,防止部分瓶身01被擠出暫存槽5。暫存槽5與輸送帶36之間設有接引組件,接引組件包括第一導向杆58與第二導向杆57,第一導向杆58與槽底板53連接,第二導向杆57與防護杆54一體設置。導向杆的設置可以將瓶身01導入到暫存槽5內。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