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半導體涼帽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3:58:06
專利名稱:太陽能半導體涼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帽類製品,具體地說是一種太陽能半導體涼帽。
2、背景技術現有的太陽能涼帽,是利用帽子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把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再利用微型電動機帶動風扇來達到涼爽的目的,但是不管是利用什麼風扇或者電機,都增加了帽子的重量,增大了帽子的體積,影響了帽子的美觀,而且用風扇製冷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太陽能半導體涼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太陽能半導體涼帽,是由帽簷、帽體、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製冷片、導冷套構成,在帽簷的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在帽體的前、後、左、右、頂部各設置有半導體製冷片,半導體製冷片的外圍為散熱片,導冷套設置在帽體的內裡表面,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製冷片串聯在一起。
在帽簷上方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板並聯的可充電電池。
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太陽能發電和半導體製冷技術,其主要特徵是製冷設備小,輕便,並能使帽中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日光足夠強),戴上後不僅在日光下能起到防暑降溫的效果,而且在室內接上電源後,在辦公室學習的還能起到提神清腦,緩解疲勞的作用,同時,對於腦溢血患者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癒效果。
附圖1為太陽能半導體涼帽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太陽能半導體涼帽的A-A圖。
5、實施方式參照說明書附圖1和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半導體涼帽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半導體涼帽,是由帽簷4、帽體1、太陽能電池板6、半導體製冷片2、導冷套7構成,在帽簷4的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6,在帽體1的前、後、左、右、頂部各設置有半導體製冷片2,半導體製冷片2的外圍為散熱片3,導冷套7設置在帽體1的內裡表面,導冷套7中裝有導冷液,太陽能電池板6和半導體製冷片2串聯在一起。
在帽簷4上方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板6並聯的可充電電池5。
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半導體涼帽其加工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製作即可。
太陽能電池板的厚度約0.5毫米,置於帽簷上面,為了美觀,太陽能電池板和帽簷融為一體或者直接用它來做帽簷,太陽能電池板的總輸出電壓不得超出0.8-5V的範圍,否則半導體製冷片不但不製冷反而發熱,由於太陽能電熱板色調單一,且多為深色,因而將太陽能電池板裸露在外將大大影響其商業價值,因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太陽電池板上放上透明的塑料布或者塑料絲織成的布,同時也可以將太陽能電池板做成圖案或者文字等,放到帽簷上,當然要儘量保持帽簷的平整,以免影響帽子的美觀。
半導體製冷片最好小於1平方釐米,傳冷套大小與帽子的內壁吻合,半導體製冷片通過玻爾效應製冷,傳冷套內為導冷液,導冷套為強度高,韌性好的塑料薄膜,在導冷液中添加遇空氣凝固的膠水,目的是在導冷套意外被銳物刺破時,破損部分能自動癒合,為了使頭部的熱量儘快地進入導冷套中,且儘量不在擴散回頭部,就要使導冷套液體中的熱量向上擴散,就要把導冷套上、下層薄膜的下表面為黑色,上表面鍍上銀,這樣黑色表面能大量吸收頭部釋放出的紅外輻射,並將其轉化為熱量進入導冷液,同時上表面的銀色能反射導冷液中的紅外輻射,使之儘量被導冷套上層薄膜的下表面吸收,上層薄膜的上表面鍍銀則是為於將帽子和散熱片放出的紅外輻射反射回去,使之儘可能少的進入導冷液。
由於半導體有冷端又有熱端,而製冷的效果取決於熱端的散熱效果,因而在半導體製冷片的上還設置有散熱片。
為了使此產品能在室內使用,在帽簷上與太陽能電池板並聯有可充電電池。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太陽能半導體涼帽,其特徵在於是由帽簷、帽體、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製冷片、導冷套構成,在帽簷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在帽體的前、後、左、右、頂部各設置有半導體製冷片,半導體製冷片外圍為散熱片,導冷套設置在帽體的內裡表面,導冷套中裝有導冷液,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製冷片串聯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半導體涼帽,其特徵在於在帽簷上方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板並聯的可充電電池。
專利摘要太陽能半導體涼帽,是由帽簷、帽體、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製冷片、導冷套構成,在帽簷的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在帽體的前、後、左、右、頂部各設置有半導體製冷片,半導體製冷片的外圍為散熱片,導冷套設置在帽體的內裡表面,導冷套中裝有導冷液,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製冷片串聯在一起。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太陽能發電和半導體製冷技術,其主要特點是製冷設備小,輕便,並能使帽中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日光足夠強),戴上後不僅在日光下能起到防暑降溫的效果,而且在室內接上電源後,在辦公室學習的還能起到提神清腦,緩解疲勞的作用,同時,對於腦溢血患者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癒效果。
文檔編號A42B1/24GK2719061SQ20042005207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6日
發明者曹梅君 申請人:曹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