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9:07:56 3
專利名稱: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由於其輕、薄以及耗能低等優勢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追求更窄的邊框變成市場的主流。如圖1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包括膠框10、導光板20、設置在導光板20上的光學膜片21、背板30以及光源40 ;導光板20以及其上的光學膜片21設置在背板30上方,而使用膠框10來壓住導光板20的出光面以使導光板20固定在背板30內,膠框10通過其限位部11抵壓在導光板20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之上。隨著窄邊框化設計的進行,限位部11的寬度越來越小,即壓在導光板20上的尺寸越來越小,而膠框10由於本身的剛性較差,當導光板20有變形時,膠框10就很難再通過限位部11壓住導光板20,使導光板20發生較大的形變或位移,從而造成液晶顯示裝置顯示上品味降低勝者可能會將液晶面板頂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導光板固定較為可靠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導光板,設置在背板內;光源,設置在背光模組的一側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還包括一設置在導光板邊緣的用於對導光板進行限位的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為鈑金件,所述限位框架設置有一限位部以及與該限位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限位框架通過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背板上,所述限位部抵壓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之上。優選的,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上,所述背板的側壁上設置有避讓所述光源的缺口。這樣可以增大藕光距離,提高顯示效果;或者,可以同時增大導光板的寬度,在窄邊框化設計中有利於提高液晶顯示裝置邊緣處的亮度。優選的,所述限位框架的固定部與背板的側壁之間設置有相互咬合的倒扣和凹口,所述限位框架與背板通過所述相互咬合的倒扣和凹口實現相互固定。使限位框架與背板之間的組裝更為方便,提高背光模組的組裝效率。優選的,所述凹口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的固定部上,所述倒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側壁上。優選的,所述凹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側壁上,所述倒扣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的固定部上。優選的,所述中框用螺絲固定到背板上。螺絲固定的方式更為可靠。優選的,所述背板還設置有用於承託所述導光板的凸起。減少光源產生的熱量傳到導光板上。[0012]優選的,所述鈑金件材質為銅合金。銅合金的散熱效率較好。優選的,所述鈑金件材質為鋁合金。鋁合金相對較為便宜,且散熱效率較好。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組。本實用新型主要在於提供一種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用於對背光模組的導光板進行限位,由於鈑金材料具有剛性較高的特點,可提高對導光板限位的可靠性。在窄邊框化設計中,由於使用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具有較高的剛性,因而其限位部的寬度可以製作成相對於現有的膠框的限位部寬度更小,進而減小液晶顯示裝置的邊框寬度,而剛性較高的限位框架在減小限位部的寬度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限位固定導光板的功能,從而避免導光板在發熱變形時發生產生較大的位移而降低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味,也可有效的保護液晶面板的安全。
圖1現有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簡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背光模組的結構簡圖。其中10、膠框,20、導光板,30、背板,40、光源,11、限位部,31、背板的側壁,32、倒扣,33、凸起,50、限位框架,51、限位部,52、固定部,53、凹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包括限位框架50、導光板20、設置在導光板20上的光學膜片21、背板30以及光源40 ;導光板20以及其上的光學膜片21設置在背板30上方;而限位框架50用來來壓住(定位)導光板20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以使導光板20固定在背板30內;其中,所述限位框架50為鈑金件,所述限位框架50設置有一限位部51以及與該限位部連接並相對垂直的固定部52,所述限位框架50通過所述固定部52固定到所述背板30上,所述限位部51抵壓在所述導光板20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之上。本實用新型主要在於提供一種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50用於對背光模組的導光板20進行限位,由於鈑金材料具有剛性較高的特點,可提高對導光板20限位的可靠性。在窄邊框化設計中,由於使用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50具有較高的剛性,因而其限位部51的寬度可以製作成相對於現有的膠框的限位部更小的寬度,進而減小液晶顯示裝置的邊框寬度,而剛性較高的限位框架在減小限位部的寬度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限位固定導光板的功能,從而避免導光板在發熱變形時發生產生較大的位移而降低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味,也可有效的保護液晶面板的安全。限位框架50與背板30之間設置有相互咬合的倒扣32和凹口 53,所述限位框架50與背板30通過所述相互咬合的倒扣32和凹口 53實現相互固定。所述凹口 53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50上,而倒扣32則設置在背板30的側壁31上,組裝時將限位框架50壓下使凹口 53與背板30上的倒扣32相互咬合使限位框架50固定在背板30上;或者,凹口也可以設置在背板上,而倒扣設置在限位框架上。通過這樣的設置,有利於提高背光模組的組裝效率。當然,限位框架50也可以通過螺絲固定到背板30上,螺絲安裝的可靠性較高。光源40可直接設置在限位框架50上,在背板30的側壁31上設置有避讓該光源40的缺口(圖中未示出),該缺口可以容納光源40,使光源40能夠正對導光板20的入光面,。由於光源40設置在限位框架50上而不是背板上,其位置也就由背光模組內部向外側移動,從而增大其與導光板20的藕光距離,從而可以避免螢火蟲現象;或者,同時增大導光板20的寬度,使導光板20的邊緣向背光模組的最邊緣進一步靠近,這樣,有利於窄邊框化的設計,在窄邊框化設計時保證了液晶面板邊緣處顯示的亮度。為了減少光源40所產生的熱量通過背板30傳到導光板20上造成影響,在背板30上設置有用於承託導光板20的凸起33。同時,為了提高散熱效率,本實施例所述限位框架50所使用的鈑金材料最好為導熱性較好的材料,比如銅合金或鋁合金,這樣有利於及時將光源40所產生的熱量發散出去,保護背光模組內部的組件。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導光板,設置在背板內;光源,設置在背光模組的一側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設置在導光板邊緣的用於對導光板進行限位的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為鈑金件,所述限位框架設置有一限位部以及與該限位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限位框架通過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背板上,所述限位部抵壓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之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上,所述背板的側壁上設置有避讓所述光源的缺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框架的固定部與背板的側壁之間設置有相互咬合的倒扣和凹口,所述定位框架與背板通過所述相互咬合的倒扣和凹口實現相互固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凹口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的固定部上,所述倒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側壁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凹口設置在所述背板的側壁上,所述倒扣設置在所述限位框架的固定部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中框用螺絲固定到背板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背板還設置有用於承託所述導光板的凸起。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鈑金件材質為銅合金。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鈑金件材質為鋁合金。
10.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板;導光板,設置在背板內;光源,設置在背光模組的一側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還包括一設置在導光板邊緣的用於對導光板進行限位的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為鈑金件,所述限位框架設置有一限位部以及與該限位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限位框架通過所述固定部固定到所述背板上,所述限位部抵壓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的邊緣處之上。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種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用於對背光模組的導光板進行限位,鈑金材料具有剛性較高的特點,可提高對導光板限位的可靠性。在窄邊框化設計中,使用鈑金材料製作的限位框架具有較高的剛性,限位部的寬度可以製作成相對於現有的膠框的限位部寬度更小。
文檔編號F21V17/10GK202835056SQ20122051476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陳仕祥, 楊瑞連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