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缸制動鉗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3:12:21 2
專利名稱:一種多缸制動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制動鉗,特別是一種多缸制動鉗。
背景技術:
現有的液壓制動鉗一般包括鉗體、制動片、活塞,活塞推動制動片抵靠到制動盤上以實現制動。在高性能的車輛中,傳統上在制動鉗中往往採用對置的兩個活塞來分別推動制動片。制動片與活塞相連接。在制動時候,活塞伸出實現制動。在解除制動後,制動片隨活塞退回。通常,現有的制動鉗只具有兩個對稱設置的活塞,實現制動時制動力不平穩,制動穩定性較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穩定性高的多缸制動鉗。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多缸制動鉗,包括具有鉗口的鉗體,鉗口兩內側對稱的設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所述的鉗體上具有進油口和將進油口與活塞腔連通的過油通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鉗體的內具有至少四個的偶數個活塞腔,且活塞腔以鉗口中心兩兩對稱設置。本多缸制動鉗內具有驅動活塞在活塞腔內來回移動的普通的液壓系統,液壓系統即為液壓泵和與液壓泵相連的進油口、過油通道。制動片安裝在活塞上,當活塞推動制動片移動後,液壓制動鉗實現制動;在活塞退回後,制動片隨著退回。在上述的多缸制動鉗中,所述的過油通道的出油口位於活塞內端與活塞腔之間的活塞腔腔處。這樣使得進油口通入的油液能順暢的進入每個活塞腔處。在上述的多缸制動鉗中,所述的活塞與活塞腔之間設有密封圈。通過密封圈對活塞與活塞腔之間實現良好的密封。在上述的多缸制動鉗中,所述的過油通道具有與活塞腔數量相同的出油口。這樣的結構使得油液能順暢的由出油口進入每個活塞腔內。在上述的多缸制動鉗中,所述的活塞外端與活塞腔埠之間具有防塵卡圈。通過防塵卡圈使得灰塵等雜質無法進入活塞與活塞腔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多缸制動鉗由於具有四個活塞,在制動時四個活塞同時動作, 使得制動片受力均衡,因此,它的使用穩定性比較高。同時,本多缸制動鉗只是增加了活塞腔和活塞的數量,因此,它的結構比較簡單, 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圖1是本多缸制動鉗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是本多缸制動鉗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多缸制動鉗中活塞與活塞腔處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鉗體;la、鉗口 ;lb、活塞腔;2、進油口 ;3、過油通道;4、活塞;5、密封圈; 6、防塵卡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多缸制動鉗包括具有鉗口 Ia的鉗體1,鉗口 Ia兩內側對稱的設置有活塞腔lb,活塞腔Ib內設有活塞4,活塞4上能安裝制動片。如圖2和圖3所示,鉗體1上具有進油口 2和過油通道3,過油通道3將進油口 2 與活塞腔Ib連通。本實施例中,過油通道3的出油口位於活塞4內端與活塞腔Ib之間的活塞腔Ib腔體處,且過油通道3具有與活塞腔4數量相同的出油口。鉗體1內具有四個的活塞腔lb,且活塞腔Ib以鉗口 Ia為中心兩兩對稱設置,每個活塞腔Ib內均具有一個活塞4。工作時,油液經進油口 2、過油通道3進入四個活塞腔Ib內,制動片位於活塞4的外端面上,當四個活塞4推動制動片動作後,液壓制動鉗實現制動;在活塞4退回後,制動片隨著退回,消除制動。另外,在活塞4與活塞腔Ib之間設有密封圈5,在活塞4外端與活塞腔Ib埠之間具有防塵卡圈6。密封圈5其到密封作用,防塵卡圈6能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
權利要求1.一種多缸制動鉗,包括具有鉗口(1)的鉗體(Ia),鉗口(Ia)兩內側對稱的設置有活塞腔(Ib),活塞腔(Ib)內設有活塞G),所述的鉗體(1)上具有進油口(2)和將進油口(2) 與活塞腔(Ib)連通的過油通道(3),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鉗體(1)的內具有至少四個的偶數個活塞腔(Ib),且活塞腔(Ib)以鉗口(Ia)中心兩兩對稱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缸制動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過油通道(3)的出油口位於活塞⑷內端與活塞腔(Ib)之間的活塞腔腔(Ib)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缸制動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塞(4)與活塞腔(Ib)之間設有密封圈(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缸制動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過油通道C3)具有與活塞腔(Ib)數量相同的出油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缸制動鉗,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塞(4)外端與活塞腔(Ib)埠之間具有防塵卡圈(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缸制動鉗,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制動鉗制動不穩定的問題。本多缸制動鉗包括具有鉗口的鉗體,鉗口兩內側對稱的設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所述的鉗體上具有進油口和將進油口與活塞腔連通的過油通道,所述的鉗體的內具有至少四個的偶數個活塞腔,且活塞腔以鉗口中心兩兩對稱設置。本多缸制動鉗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高。
文檔編號F16D65/18GK202065389SQ20112016566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施劍波, 王樟解 申請人:台州萬洲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