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2:33:0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海岸工程建築施工裝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
背景技術:
在海岸工程建設過程中,可以使用水下土工布來提高地基土層的承載力和整體結構穩定性,尤其針對於軟基堤身結構工程還能起到保護約束堤基側向變形及防止軟基堤身充填料流失的作用。目前,水下土工布鋪設設計要求往往採用不允許褶皺、漂浮的標準,導致人工、機械等額外費用增加。在外海防波堤工程中,往往採用平板船配合滾筒方式進行水下壓載土工布鋪設,由於工程地處開敞式無掩護淤泥海岸,平均潮差大,潮流旋轉性質明顯,如土工布上部壓載不及時極易造成已完成鋪設的布體出現漂浮移位及褶皺現象,導致二次鋪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受潮差限制,抗風浪條件好,且鋪設完成後布體平順無褶皺,同時施工效率高的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包括土工布,土工布包括矩形底布和若干砂肋條,砂肋條通過加筋帶縫製在底布上,砂肋條上設有充砂口和出水口,砂肋條沿底布幅寬方向設置,其特徵在於:底布四角位置設有拉緊部一,還包括兩艘相平行的對拉船,對拉船船頭和船尾位置分別設有拉緊部二,對拉船船頭至船尾的長度大於底布幅寬,兩艘對拉船分別位於底布幅寬兩側,還包括四根纜繩,纜繩兩端分別與相鄰的拉緊部一和拉緊部二連接,並使兩艘對拉船鋪展所述的底布,還包括輸砂船,輸砂船上具有吸砂泵,吸砂泵進口端通過管道與填充料連接,出口端通過輸砂管與砂肋條的充砂口連接。
土工布製作採用預先縫製加工,底布四周邊緣各縫製一道加筋帶,以提高底布的抗拉能力。砂肋條加工成圓筒狀,在砂肋條兩頭分別留有充砂口和出水口,以保證充填料流動順利充盈,砂肋條與底布採用加筋帶縫製固定,保證了充填過程中砂肋條形態良好穩定性。砂肋條根據幅長平均設置間距,土工布鋪展採用兩艘對拉船平行站位用纜繩受力鋪展,人工將輸砂管與充砂口固定連接,輸砂管連接輸砂船,啟動吸砂泵充填料經輸砂管均勻注入砂肋條,充填過程緩慢均勻加壓,土工布受砂肋條壓載重力作用下沉均勻鋪設在海底表面,為避免砂肋條水下破裂,繼續充灌80%左右飽和率完成本次土工布鋪設壓載。
在上述的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中,所述的底布四周邊緣縫製有形成閉環結構的加筋帶,且拉緊部一位於加筋帶的結點上。
因此強度更高。
在上述的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中,所述的輸砂管上連接有若干充砂軟管,充砂軟管上設有分水閥門,且一根充砂軟管端部與一條砂肋條的充砂口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中,所述的輸砂管下方固定有浮筒。
因此提高輸砂管穩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中,所述的底布幅寬為6m、12m、18m、24m或30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土工布製作採用預先縫製加工,底布四周邊緣各縫製一道加筋帶,以提高底布的抗拉能力。砂肋條加工成圓筒狀,在砂肋條兩頭分別留有充砂口和出水口,以保證充填料流動順利充盈,砂肋條與底布採用加筋帶縫製固定,保證了充填過程中砂肋條形態良好穩定性。砂肋條根據幅長平均設置間距,土工布鋪展採用兩艘對拉船平行站位用纜繩受力鋪展,人工將輸砂管與充砂口固定連接,輸砂管連接輸砂船,啟動吸砂泵充填料經輸砂管均勻注入砂肋條,充填過程緩慢均勻加壓,土工布受砂肋條壓載重力作用下沉均勻鋪設在海底表面,為避免砂肋條水下破裂,繼續充灌80%左右飽和率完成本次土工布鋪設壓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機構使用狀態圖。
圖2是土工布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底布;11、拉緊部一;
2、砂肋條;21、充砂口;22、出水口;
3、加筋帶;
4、對拉船;41、拉緊部二;42、纜繩;
5、輸砂船;51、吸砂泵;52、輸砂管;53、充砂軟管;54、分水閥門;55、浮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水下土工布施工機構,包括土工布,土工布包括矩形底布1和若干砂肋條2,砂肋條2通過加筋帶3縫製在底布1上,砂肋條2上設有充砂口21和出水口22,砂肋條2沿底布1幅寬方向設置,底布1四角位置設有拉緊部一11,還包括兩艘相平行的對拉船4,對拉船4船頭和船尾位置分別設有拉緊部二41,對拉船4船頭至船尾的長度大於底布1幅寬,兩艘對拉船4分別位於底布1幅寬兩側,還包括四根纜繩42,纜繩42兩端分別與相鄰的拉緊部一11和拉緊部二41連接,並使兩艘對拉船4鋪展底布1,還包括輸砂船5,輸砂船5上具有吸砂泵51,吸砂泵51進口端通過管道與填充料連接,出口端通過輸砂管52與砂肋條2的充砂口21連接。
進一步的,底布1四周邊緣縫製有形成閉環結構的加筋帶3,且拉緊部一11位於加筋帶3的結點上。輸砂管52上連接有若干充砂軟管53,充砂軟管53上設有分水閥門54,且一根充砂軟管53端部與一條砂肋條2的充砂口21連接。輸砂管52下方固定有浮筒55。底布1幅寬為6m、12m、18m、24m或30m。
土工布製作採用預先縫製加工,底布1四周邊緣各縫製一道加筋帶3,以提高底布1的抗拉能力。砂肋條2加工成圓筒狀,在砂肋條2兩頭分別留有充砂口21和出水口22,以保證充填料流動順利充盈,砂肋條2與底布1採用加筋帶3縫製固定,保證了充填過程中砂肋條2形態良好穩定性。砂肋條2根據幅長平均設置間距,土工布鋪展採用兩艘對拉船4平行站位用纜繩42受力鋪展,人工將輸砂管52與充砂口21固定連接,輸砂管52連接輸砂船5,啟動吸砂泵51充填料經輸砂管52均勻注入砂肋條2,充填過程緩慢均勻加壓,土工布受砂肋條2壓載重力作用下沉均勻鋪設在海底表面,為避免砂肋條2水下破裂,繼續充灌80%左右飽和率完成本次土工布鋪設壓載。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底布1、拉緊部一11、砂肋條2、充砂口21、出水口22、加筋帶3、對拉船4、拉緊部二41、纜繩42、輸砂船5、吸砂泵51、輸砂管52、充砂軟管53、分水閥門54、浮筒55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