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地面接收天線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4:39:11 1
專利名稱:衛星地面接收天線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了結構的拋物面反射天線,是一種特別適用於同步衛星地面接收站的天線。
拋物面反射天線廣泛應用於跟蹤雷達,微波接力通信站和衛星地面接收站等系統中。一般說來,這種天線由兩部分組成即拋物面反射體和饋源。拋物面反射體把沿軸線方向傳來的電磁波聚集到置於拋物面焦點的喇叭饋源,由饋源饋送到前置低噪聲放大器。拋物面反射體一般是用金屬薄殼製作,分為圓拋物面,對稱切割拋物面和非對稱切割拋物面等型式。以一定的結構型式,將上述兩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構成所謂拋物面反射天線。
歷來的拋物面反射天線,大都採用一剛性支託結構件支託拋物面反射體薄殼及饋源。為抵抗風力及重力等負荷的作用,支託結構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最初,拋物面天線應用於軍事雷達系統。由於要求天線反射面軸向在空間掃描,因此它的支託結構是通過一可作方位轉動和仰俯轉動的軸支承在天線底座上的。而在微波地面固定接力通信站中,由於目標固定,不需轉動天線軸指向,因此天線的支託結構件放棄軸支承型式而採用多點受力的掛式或座式結構。目前,實際應用的衛生地面站天線,仍沿用上述結構型式。這種天線的結構特徵是支託結構件以一點或數點受力的型式支承在天線底座或鐵塔頂部。這種支承型式對支託結構件的剛度和強度要求很高,故天線造價十分昂貴。這種天線如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了結構的衛星地面接收用拋物面反射天線。它可在滿足天線電性能及工作狀態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廉價的結構材料製作,從而大幅度降低天線造價。
本實用新型是依據如下方案實現的由於同步衛星相對地面靜止於空間,並有一定仰視角(例如國際通信衛星V號,華南地區仰視角約為35度),地面對衛星傳來的電磁波基本無阻礙作用,故本實用新型完全捨去天線底座或鐵塔,並且放棄歷來的點受力支承型式,採用面受力支承型式,結構件的下表面直接支承並附著於地面或建築物表面。改進的天線如圖2所示。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拋物面反射面,選擇對稱軸指向衛星的旋轉拋物面的一部分切割面,其特徵是與地面或建築物表面儘量貼近,且能滿足天線電性能的要求。換言之,即支託結構件的上表面為一切割拋物面,與下表面(緊密支附於地面或建築物表面)儘量貼近。這樣就可最大限度地減小結構件的體積和風對反射面的剪切力,降低風力及自重等載荷對結構件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降低對支託結構件強度和剛度的要求。於是可選用溫度變形小,價廉的蜂窩狀輕質材料製造支託結構件。支承饋源的桅杆則直接固定於地面或建築物表面。進一步改進的天線如圖3所示。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及其附圖4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圖4是在水平面上,衛星仰視角為42度時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圖。
支託結構件1的上表面2為一旋轉拋物面的切割面即切割拋物面。下表面3為一平面。支託結構件1的上表面2的對稱軸4與下表面3交角為45度(系列型號交角分別為40,45,50,55度等)。金屬反射薄殼5鋪設在支託結構件1的上表面2上。地基表面6為一與水平面7交角3度的平面,由儀器測量而確定。支託結構件1通過其下表面3支承並附著於地基表面6上,下表面3與地基表面6密切吻合。饋源9由固定於地面的桅杆8支託在拋物面焦點,通過微調饋源9的位置實現對衛星漂移的跟蹤。
權利要求
1.用於同步衛星地面接收站的拋物面反射天線,其特徵是支託結構件以面受力的型式直接支承並附著於地面或建築物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天線,其特徵是反射面與地面或建築物表面儘量貼近,即支託結構件上表面與下表面儘量貼近。
專利摘要
一種拋物面反射天線,針對衛星地面接收的具體工作狀態而設計。由於捨去天線底座,以面受力形式使結構件直接支承並附著於地面或建築物表面及選用儘量貼近地面或建築物表面的切割拋物面反射面,因而改進結構的受力狀態,可用輕質廉價材料製作。
文檔編號H01Q19/10GK87206936SQ87206936
公開日1988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1987年4月24日
發明者易勇, 劉伯寧 申請人:易勇, 劉伯寧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