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別稱裡最好聽的名字(南京的外號你知道幾個)
2023-04-23 20:09:06 7
石頭城、越城、金陵…
粗略算了下,南京的別稱都要超過十個。
南京有著近2600年的建城史,近500年的建都史。
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除了南京這個名字,你還知道多少個其他別稱嗎?
冶城: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的一個小土山上築起一座土城,這是南京最早的土城。因為當時南京西南銅井一帶有豐富的銅、錫、鋁諸礦,正是鑄造青銅兵器不可缺少的好原料,所以稱冶城。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
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範蠡築城於今南京中華門外,史稱「越城」。
金陵邑: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在峭立江邊的「石頭」建城,置金陵邑。唐代《建康實錄》記載:"因山立號,置金陵邑"。一說,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秣陵: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置秣陵縣,秣陵縣一直是江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地勢岡阜連石頭,訪問故老,雲昔秦始皇東巡會稽經此縣,望氣者雲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名秣陵。今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宜為都邑。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石頭城:212年,吳國孫權遷至秣陵,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改名石頭城。石頭城扼守長江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廣義上石頭城是如今南京的別稱,狹義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頭山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建業:212年,孫權把秣陵改名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之大業」。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建業控京口,金陵款滄溟。君家臨秦淮,傍對石頭城。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建鄴:西晉武帝司馬炎把建業改回為秣陵。到282年以秦淮河為界,水南面為秣陵,水北設建鄴,鄴就是指鄴城,系司馬氏發跡地,寓意不忘故土。
建康:313年,東晉時期因晉愍帝名為司馬鄴,為避帝諱,改建鄴為建康。317年,司馬睿政權以建康為都,東建東府城。此後,南朝宋、齊、梁、陳均於建康為都。
臨江:西晉太康元年,析建鄴縣西南置臨江縣。
江寧:太康二年臨江縣改江寧縣。江寧之名由此而來。
南琅琊郡:東晉元帝時,設置了南琅琊郡。
丹陽:隋代,今白下區先屬蔣州江寧縣,後蔣州改為丹陽郡。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白下:唐代以前,「白下」專指白石山下白石壘一帶。
白下長幹住幾年,西風入夢即飄然。斷橋梅柳全非舊,古剎鍾魚大勝前。
上元:唐上元二年,改江寧縣為上元縣。
昇州:五代十國時期,吳王楊隆演建昇州城,後又以秦淮河分上元和江寧。
集慶:1329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應天:1356年朱元璋攻佔了集慶,將集慶路改為應天府。
南京: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北遷,以北京為京師,恢復南京之名,作為留都。廢上元、江寧縣。
天京: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稱天京。次年建天王府。
總結一下,南京有44個曾用名
先秦時期:越城、範蠡城、金陵邑、秣陵縣
秦漢時期:秣陵、宣亭縣、石頭城
六朝時期:建業、建鄴、建康
隋唐時期:懷德縣、費縣、蔣州、江寧、歸化
五代十國時期:金陵、白下、江寧郡、昇州、上元、昇州大都督府、江寧縣、金陵府、西都、江寧府
宋元時期:江南東路、建康府、建康路、集慶路、應天府
明清時期:京師、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寧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
民國時期:南京、南京市政廳、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