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7:23:06 2
專利名稱: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感冒的藥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
背景技術:
感冒分病毒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性感冒等。市面上治感冒的藥物種類繁多,但是,沒有一種針對上呼吸道感染能夠起到很好治療效果的藥物。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對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能夠起到很好治療效果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藥物是有下列組份製成(用量為重量份)山豆根8~12柴胡8~12 羌活8~12白芷8~12 丹皮8~12本發明藥物作為改進配方重量(份)配比範圍山豆根8~12柴胡8~12 羌活8~12 白芷8~12丹皮8~12 防風8~10 桔梗8~12 葛根8~12射幹8~12 黃芪27~35 生地12~18本發明藥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山豆根 10柴胡 10羌活 10白芷10丹皮 10本發明藥物作為改進配方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山豆根 10柴胡 10羌活 10白芷 10丹皮10桔梗 10葛根 10射幹 10黃芪30生地 15防風 10本發明藥物的煎制方法與一般中藥煎制方法相同,具體如下加水量為第一次用手壓住藥超過藥面2-3公分,泡1-2小時開始煎,大火開鍋,小火煎15分鐘、溫服,第2次加水量與藥面基本相平,煎時間同第一次,一劑藥煎兩次,兌一塊分開服。
山豆根抗病毒、清熱解毒、消炎。柴胡清熱、調和表裡。羌活疏風散寒、解表。白芷引藥上行、祛風止痛。丹皮退熱。桔梗宣肺、瀉熱。葛根清氣熱、促進血液循環。射幹抗細菌感染、收斂鼻腔黏膜。黃芪益氣固態。生地涼血養陰。防風調和表裡、解肌。
功用清熱解毒、退熱、止咳、止頭痛、身痛、鼻塞、流涕。
具體實施例方式
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克)山豆根 10柴胡 10羌活 10 白芷 10丹皮10最佳實施例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克)山豆根 10柴胡 10羌活 10 白芷 10
丹皮 10桔梗 10葛根 10射幹 10黃芪 30生地 15防風 10本發明藥物的煎制方法加水量,第一次用手壓住藥超過藥面2-3公分,泡1-2小時開始煎,大火開鍋,小火煎15分鐘、溫服,第2次加水量與藥面基本相平,煎時間同第一次,一劑藥煎兩次,兌一塊分開服。
病例1、王繼良 男 27歲 高熱、頭痛、身痛、住院1周在昌平區醫院輸液不退,服藥1劑後,上述症狀消失,服藥3劑後痊癒。
2、程佔英 女 53歲 馬池口鎮橫橋村,高熱轉低熱、無食慾、精神不佳、打針、輸液、服藥1月之久,無效,服藥1劑後,上述症狀消失,服藥5劑後痊癒。
3、李鴻斌 女 51歲 橫橋村,身熱、頭痛、服1劑愈。
4、聶連一 男 68歲 下埝頭村人,2001年高熱、半身麻木、頭暈,服藥1劑後,上述症狀消失,服藥2劑後痊癒。
5、常津源 男 1周歲 高熱、無食慾,服藥1劑後痊癒。
6、王鑫 女 1.4周歲 在昌平區醫院高熱不退3天,搐風、口舌生瘡,服藥1劑後,上述症狀消失,服藥3劑後痊癒。
7、高麗萍 女 45歲 昌平西環裡,感冒發熱、頭暈、頭痛,服藥3劑後痊癒。
8、高和平 女 43歲 昌平西環3號樓,高熱、頭痛,服藥1劑後痊癒。
9、高洋 女 4周,昌平西環3號樓,高熱、咳嗽,服藥1劑後,上述症狀消失,服藥3劑後痊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製成山豆根8~12柴胡8~12 羌活8~12白芷8~12 丹皮8~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桔梗8~12 葛根8~12 射幹8~12黃芪27~35生地12~18防風8~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其特徵在於,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山豆根10柴胡 10羌活 10白芷 10丹皮 1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山豆根10 柴胡 10羌活 10白芷 10 丹皮 10桔梗 10葛根 10 射幹 10黃芪 30生地 15 防風 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型感冒的藥物,解決了在現有種類繁多藥物,沒有一種針對上呼吸道感染能夠起到很好治療效果的藥物。它是有下列組份製成(用量為重量份)山豆根8~12、柴胡8~12、羌活8~12、白芷8~12、丹皮8~12山豆根抗病毒、清熱解毒、消炎。柴胡清熱、調和表裡。羌活疏風散寒、解表。白芷引藥上行、祛風止痛。丹皮退熱。桔梗宣肺、瀉熱。葛根清氣熱、促進血液循環。射幹抗細菌感染、收斂鼻腔黏膜。黃芪益氣固態。生地涼血養陰。防風調和表裡、解肌。功用清熱解毒、退熱、止咳、止頭痛、身痛、鼻塞、流涕。
文檔編號A61P31/00GK1486738SQ0315583
公開日2004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5日
發明者常醴澄 申請人:趙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