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4 03:06:51 1
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屬於冶金行業煉鐵設備【技術領域】。技術方案是:包含上料倉(1)、上料皮帶(2)、下料溜槽(3)、棒條篩(4)和振打裝置(5),所述棒條篩包含上料口、出料口和棒條,棒條篩由上料口至出料口逐漸變窄,棒條篩內部設有多根平行布置的棒條,棒條篩的上料口上方設有下料溜槽,下料溜槽連接上料皮帶,所述振打裝置包含軸套(8)、鋼條(9)和轉動軸承(10),鋼條兩端分別設有軸套和轉動軸承,振打裝置通過軸套(8)固定在棒條篩(4)上方。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焦丁顆粒堵塞棒條篩,提高篩分效率,焦丁繼續返給高爐使用,降低燃料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屬於冶金行業煉鐵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冶金行業為降低鐵前燃料成本,煉鐵返焦一般均採用滾篩進行二次篩分,選出> 8mm的焦丁,供給高爐使用。在篩分時,一些直徑與棒條縫隙相近的顆粒,非常容易堵塞在滾篩棒條之間,影響篩分效果,焦面篩不淨,造成焦丁中含粉太高,不利於高爐順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利用棒條篩加振打的方式,避免焦丁堵塞棒條篩,提高篩分效率,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包含上料倉、上料皮帶、下料溜槽、棒條篩和振打裝置,所述棒條篩包含上料口、出料口和棒條,棒條篩由上料口至出料口逐漸變窄,棒條篩內部設有多根平行布置的棒條,棒條篩的上料口上方設有下料溜槽,下料溜槽連接上料皮帶,所述振打裝置包含軸套、鋼條和轉動軸承,鋼條兩端分別設有軸套和轉動軸承,振打裝置通過軸套固定在棒條篩上方。
[0006]所述棒條篩的出料口包含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下方分別設有卸焦麵皮帶和卸焦丁皮帶。
[0007]採用本實用新型,把需要篩分的返焦粉用鏟車裝入上料倉,通過上料皮帶進入棒條篩,棒條篩旋轉的同時,振打裝置與棒條摩擦自動敲打,清除堵塞棒條的焦丁,篩分好的焦丁通過卸焦丁皮帶返給高爐繼續使用。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焦丁顆粒堵塞棒條篩,提高篩分效率,焦丁繼續返給高爐使用,降低燃料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振打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上料倉1、上料皮帶2、下料溜槽3、棒條篩4、振打裝置5、卸焦麵皮帶6、卸焦丁皮帶7、軸套8、鋼條9、轉動軸承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參照附圖1、2、3、4,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包含上料倉1、上料皮帶2、下料溜槽3、棒條篩4和振打裝置5,所述棒條篩4包含上料口、出料口和棒條,棒條篩4由上料口至出料口逐漸變窄,長度2.4m,最寬直徑1.2m,最窄處直徑1.0m,支撐結構為槽鋼,棒條篩4內部設有多根平行布置的棒條,棒條篩4的上料口上方設有下料溜槽3,下料溜槽3連接上料皮帶2,所述振打裝置5包含軸套8、鋼條9和轉動軸承10,振打裝置長度1.5m,滾動軸承長度15cm,直徑5cm,鋼條9為2cm直徑的鋼筋,振打裝置通過軸套固定在棒條篩4上方,可以活動,棒條篩4旋轉方向與安裝振打裝置方向相反,棒條篩4的出料口包含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下方分別設有卸焦麵皮帶6和卸焦丁皮帶7。
[0016]把需要篩分的返焦粉用鏟車裝入上料倉,通過上料皮帶進入棒條篩,棒條篩旋轉的同時,振打裝置與棒條摩擦自動敲打,清除堵塞棒條的焦丁,篩分好的焦丁通過卸焦丁皮帶返給高爐繼續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上料倉(I)、上料皮帶(2)、下料溜槽(3)、棒條篩(4)和振打裝置(5),所述棒條篩(4)包含上料口、出料口和棒條,棒條篩(4)由上料口至出料口逐漸變窄,棒條篩(4)內部設有多根平行布置的棒條,棒條篩(4)的上料口上方設有下料溜槽(3),下料溜槽(3)連接上料皮帶(2),所述振打裝置(5)包含軸套(8)、鋼條(9)和轉動軸承(10),鋼條(9)兩端分別設有軸套(8)和轉動軸承(10),振打裝置(5)通過軸套(8)固定在棒條篩(4)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焦丁篩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棒條篩(4)的出料口包含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焦面出料口和焦丁出料口下方分別設有卸焦麵皮帶(6)和卸焦丁皮帶(7)。
【文檔編號】B07B1/28GK203750835SQ201420180717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袁蛟龍, 劉祚朋, 孟德禮, 馬立新, 周志軍, 班友合, 李曉梅, 李玉貴, 田懷東, 翟桂霞 申請人: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