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0:00:1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落紗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自動落紗機的迅速發展,手工落紗工藝被逐步替代。自動落紗工藝採用自動落紗機替代人工,將工人從繁重單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落紗效率大大提高。當紗管上已經纏滿紗線時,自動落紗機的抓取裝置將滿紗管取出。例如採用氣囊式抓取裝置時,若需要抓取滿紗管時,通過空壓機向氣囊中充入壓縮空氣,氣囊在充氣的過程中迅速膨脹,夾緊紗管。並在運動機構的作用下向上拔滿紗管。但是,由於滿紗管在繞線之後,滿紗管與錠子粘合力緊密,需要很大的拔管力,不便於拔管且容易導致滿紗管受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防止拔管時紗管受損,成本較低,操作方便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頂板,縱向運動組件,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夾持部,所述頂板與驅動電機連接,所述第一、第二連接板平行設置,第一連接板位於第二連接板上方,所述夾持部有多個,夾持部沿第一、第二連接板方向間隔設置,夾持部與第一、第二連接板連接,夾持部包括兩塊夾板,兩塊夾板分別與第一、第二連接板連接,所述頂板設置在夾持部下方。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附屬技術方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夾持部的兩塊夾板內側分別設有柔性墊片,柔性墊片相對設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柔性墊片設有弧形凹陷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柔性墊片的表面設有滾花。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柔性墊片由矽膠製成。
作為優選方案,拔管機構包括夾緊電機,夾緊電機設置在第二連接板上,夾緊電機與第一滾珠螺杆副連接,第一滾珠螺杆副與第一連接板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驅動電機與頂板通過第二滾珠螺杆副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縱向運動組件包括第一電機,縱向運動件和連接件,第一電機與縱向運動件連接,連接件分別與縱向運動件和第一、第二連接板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拔管機構包括橫向運動組件,橫向運動組件包括第二電機和橫向運動件,第二電機與橫向運動件連接,橫向運動件與縱向運動件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能夠在夾緊紗管後,通過頂板衝擊夾板,從而使紗管克服與錠子的粘合力,防止紗管在拔出時由於受力太大而受損;此外,通過夾板夾取紗管,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通過設置柔性墊片能夠防止紗管受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夾持部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的另一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滾珠螺杆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包括驅動電機1,頂板2,縱向運動組件3,第一連接板4,第二連接板5和夾持部6,所述頂板2與驅動電機1連接。所述第一、第二連接板4、5平行設置,第一連接板4位於第二連接板5上方。所述夾持部6有多個,夾持部6沿第一、第二連接板方向間隔設置。夾持部6與第一、第二連接板4、5連接,夾持部包括兩塊夾板61,兩塊夾板61分別與第一、第二連接板4、5連接,所述頂板2設置在夾持部6下方。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第二連接板上的夾板61夾緊滿紗管,然後頂板由驅動電機驅動向上運動衝擊夾板,從而使滿紗管克服與錠子的粘合力,然後夾板連同滿紗管10通過縱向運動組件3向上運動,當滿紗管位置高出細紗機錠子的頂部後,完成拔紗工作。
如圖1至圖3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夾持部6的兩塊夾板61內側分別設有柔性墊片62,柔性墊片62相對設置,通過設置柔性墊片62,使得在夾緊時,能夠防止滿紗管被夾緊損壞。所述柔性墊片62設有弧形凹陷部621,通過相對設置在弧形凹陷部,使得夾緊時弧形凹陷部能夠貼緊滿紗管表面,從而防止其掉落。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墊片的表面設有滾花,經過滾花處理後的柔性墊片表面摩擦力更強,進一步增強夾緊力,所述柔性墊片由矽膠製成。拔管機構包括夾緊電機7,夾緊電機7設置在第二連接板5上,夾緊電機7與第一滾珠螺杆副8連接,第一滾珠螺杆副8與第一連接板4連接,本實施例中,夾緊電機7與第一滾珠螺杆副8通過聯軸器71連接。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夾緊電機7帶動第一滾珠螺杆副8的絲杆轉動時,第一、第二連接板進行相向運動,使得夾板夾緊滿紗管。所述驅動電機1與頂板2通過第二滾珠螺杆副9連接。所述縱向運動組件3包括第一電機31,縱向運動件32和連接件33,第一電機31與縱向運動件32連接,連接件33分別與縱向運動件32和第一、第二連接板4、5連接。從而使得通過第一電機帶動縱向運動件和連接件移動,使得第一、第二連接板能夠沿縱向運動。拔管機構包括橫向運動組件10,橫向運動組件10包括第二電機101和橫向運動件102,第二電機101與橫向運動件102連接,橫向運動件102與縱向運動件32連接。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拔管機構的橫向和縱向運動組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就位後,夾緊電機7帶動第一、第二連接板相向運動,此時夾板61夾緊滿紗管。然後頂板向上頂的力克服了滿紗管與錠子的粘合力後,滿紗管在縱向運動組件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當滿紗管位置高出細紗機錠子的頂部後,完成拔紗工作。
本實施例的自動落紗機的拔管機構能夠在夾緊紗管後,通過頂板衝擊夾板,從而使紗管克服與錠子的粘合力,防止紗管在拔出時由於受力太大而受損;此外,通過夾板夾取紗管,結構簡單,成本較低,通過設置柔性墊片能夠防止紗管受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