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1:09:46 1
專利名稱: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各種播種器械中,由於土地分散經營,「扎眼器」以其「微創 式」的入土播種方式倍受青睞,播種效果雖好,但由於用力方式的局限,不僅株距難以掌握, 勞動強度大,速度上也不理想;有一種滾動式,下籽時暗箱操作,調整也太費事。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各種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新產品,使 播種工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更加快捷省力。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由轉動的輪、輥部分和相對不動的箱、架部分組成。其特徵 是H型框架兩叉嘴間設一地輪,地輪中心左右分設排種輥和排肥輥,其中排種輥設兩排窩 眼,一排大,一排小,各為6個,用蓋瓦蓋住其中一排,排肥輥設6個肥槽和1個6爪調量套, 調量套外側設調量螺母,兩輥外端設軸承,以軸貫通;地輪外圈內兩面各設6個漏鬥,環成 內圈,每個漏鬥口下設一紮土鴨嘴,用螺釘固定於外圈,鴨嘴與廠字型下巴用軸活動結合, 兩輥上分設種箱和肥箱,箱底設軟分離片,下設排放管,清籽片,兩箱上部用連板與框架橫 梁固定。該實用新型播種可靠,等深等距,快捷省力。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圖1是左視圖,圖2是 後視圖。在圖1和圖2中1、框架;2、橫梁;3、連板;4、種箱;5、排種輥;6、排放管;7、槓桿; 8、下巴;9、外圈;10、漏鬥;11、鴨嘴;12、叉嘴;13、窩眼;14、清籽片;15、蓋瓦;16、調量螺 母;17、調量套;18、肥槽;19、排肥輥;20、肥箱;21、螺母;22、軸;23、地輪;24、軟分離片。
具體實施方式
使用前先將壠臺壓好滾子,再根據種粒大小選擇窩眼13,用蓋瓦 15蓋住另一排,再根據需要擰動調量螺母16,將6爪調量套17進退移動調好肥量;如按定 苗每株5克,則分別定為5克X4 + 6 = 3.5克(密植)或5克X3 + 6 = 2.5克(稀植), 然後,裝好種肥,手握框架1扶手前推,與框架一體的種箱4和肥箱20的排放管6向前平 移,排種輥5和排肥輥19及扎土鴨嘴11隨地輪23前轉向下,轉到地輪前下方的鴨嘴的廠 字形下巴8,由於重力作用,彎片形槓桿7前傾,下巴端關閉鴨嘴口入土,同時,軟分離片24 放過窩眼中種肥又不會硌壞種子,清籽片14迫使種子立即下落,(清籽片上端抵在排種輥 窩眼的清籽溝內,下端用螺釘固定在排放管後壁),經前方下轉過來的漏鬥10 口,依次承接 種肥,排給扎土鴨嘴(鴨嘴轉到下中點時,彎片形槓桿被壓緊貼外圈,下巴張口),實現播種 施肥。現有的滾動式播種器,按定植株距播種,在稀密品種轉換時,要卸很多螺絲換件, 很是麻煩。該機設計為6孔播單粒,可供絕大多數密植的27釐米株距和稀植的36釐 米株距通用,在稀密品種轉換時,不用拆卸機器,間苗時即可解決,如留2去1,株距為 (18+36+18+36)+4 = 27釐米(密植),留1去1,株距為(36+36+36)釐米(稀植),並且, 密植的「雙株式」比27釐米均播的通風透光條件要好。(當然,在外圈與鴨嘴間加墊,也可 微調株距)。與五孔輪相比,播下適量的侯補苗,對缺苗有重要的補償作用,很少移苗或補 種。另外,這種單粒播法,間苗不用彎腰,特省工省力。和扎眼器相比,同樣閉口入土,張口出土,播種效果相同,但這種獨輪車式,全部重量由大地承擔,只需推力即可,且株距準確。而扎眼器上提下扎都要用力,株距也容易「走 樣」,不僅雙肩酸痛,效率也差對半。
權利要求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其特徵在於H型框架兩叉嘴間設一地輪,地輪中心左右分設排種輥和排肥輥,其中排種輥設兩排窩眼,一排大,一排小,各為6個,用蓋瓦蓋住其中一排,排肥輥設6個肥槽和1個6爪調量套,調量套外側設調量螺母,兩輥外端設軸承,以軸貫通;地輪外圈內兩面各設6個漏鬥,環成內圈,每個漏鬥口下設一紮土鴨嘴,用螺釘固定於外圈,鴨嘴與廠字型下巴用軸活動結合,兩輥上分設種箱和肥箱,箱底設軟分離片,下設排放管,清籽片,兩箱上部用連板與框架橫梁固定。
專利摘要6孔輪式玉米播種器,屬於農業機械。其特徵是H型框架兩叉嘴間設一地輪,地輪中心左右分設排種輥和排肥輥,其中排種輥設兩排窩眼,一排大,一排小,各為6個,用蓋瓦蓋住其中一排,排肥輥設6個肥槽和1個6爪調量套,調量套外側設調量螺母,兩輥外端設軸承,以軸貫通;地輪外圈內兩面各設6個漏鬥,環成內圈,每個漏鬥下設一紮土鴨嘴,用螺釘固定於外圈,鴨嘴與廠子型下巴用軸活動結合,兩輥上分設種箱和肥箱,箱底設軟分離片,下設排放管,清籽片,兩箱上部用連板與框架橫梁固定。本實用新型播種可靠,等深等距,快捷省力。
文檔編號A01C7/18GK201733592SQ201020283718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6日
發明者王金新 申請人:王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