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9:16:46 2
專利名稱: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超硬材料時所使用的複合導電鋼圈, 尤其涉及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
背景技術:
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由於具有優異的力學、熱學、光學、電學和化學等綜合性能, 它們在現代工業應用領域中,不僅可作為工程材料,而且還是一種具有發展前景和潛力很大的高效能功能材料,目前超硬聚晶材料燒結所用的導電材料均為複合鋼圈。複合鋼圈作為一種導電介質並帶有固體傳壓作用,填充密度就顯得優為重要,在高溫高壓下內部的填充物密度影響了傳壓性能,使生產超硬材料的壓力場受到了制約,超硬材料的發展受到了限制。現有的複合導電鋼圈如圖1所示,包括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內設空腔的筒形的導電鋼圈基體4,並在基體的空腔內填充有保溫傳壓添芯5,該基體採用鋼板,保溫傳壓添芯為葉臘石填充粉,這種結構的導電鋼圈由於填充密度低,造成腔體系統壓力提高,影響傳壓效果,影響了高品質金剛石及氮化硼的轉化,並使設備處於高負荷狀態,加速設備老化。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以解決現有導電鋼圈因填充密度低,影響傳壓效果,並使設備處於高負荷狀態,加速設備老化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包括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內設空腔的筒形的導電鋼圈基體,基體的空腔內填充有保溫傳壓添芯,所述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所述導電鋼圈基體的頂端設有與筒形導電鋼圈基體的筒壁形狀一致的鈦圈,所述鈦圈的下端面與導電鋼圈基體的上端面緊貼設置,所述保溫傳壓添芯延伸填充至鈦圈的上端面處。所述高密材料層由鐵粉、鋯粉材料混合壓制而成。所述混合料層由白雲石、鐵紅、葉臘石、粘合劑混合壓制而成。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的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兩層,比目前採用的葉臘石填充粉密度高,該結構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傳壓作用,降低合成壓力,使系統壓力降低,提高設備安全性,增加產出率,使生產效率最大化。
圖1是現有複合導電鋼圈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介紹。[0012]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 該導電鋼圈包括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內設空腔的筒形的導電鋼圈基體4,該基體所使用的材料為鋼板,基體的空腔內填充有保溫傳壓添芯,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3和混合料層2 ;導電鋼圈基體的頂端設有與筒形導電鋼圈基體的筒壁形狀一致的鈦圈1,進一步改善導電性能。鈦圈1緊貼設置於導電鋼圈基體4的上端面上,保溫傳壓添芯的混合料層2延伸填充至鈦圈的上端面處。本實施例中的高密材料層由鐵粉、鋯粉材料混合壓制而成;混合料層由白雲石、鐵紅、葉臘石、粘合劑混合壓制而成。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在壓制時,都是按一定配比將設定材料混均勻後用相應的模具壓製成基本形狀,然後分三次依順序進行壓製成型。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所採用的結構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傳壓作用,降低合成壓力,使系統壓力降低,提高設備安全性,增加產出率,使生產效率最大化。
權利要求1.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包括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內設空腔的筒形的導電鋼圈基體,基體的空腔內填充有保溫傳壓添芯,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鋼圈基體的頂端設有與筒形導電鋼圈基體的筒壁形狀一致的鈦圈,所述鈦圈的下端面與導電鋼圈基體的上端面緊貼設置,所述保溫傳壓添芯延伸填充至鈦圈的上端面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包括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且內設空腔的筒形的導電鋼圈基體,基體的空腔內填充有保溫傳壓添芯,所述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增密型導電鋼圈的保溫傳壓添芯從下到上依次包括高密材料層和混合料層兩層,比目前採用的葉臘石填充粉的密度高,該結構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傳壓作用,降低合成壓力,使系統壓力降低,提高設備安全性,增加產出率,使生產效率最大化。
文檔編號B01J3/06GK202263572SQ20112029535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李和鑫 申請人: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