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藥物保健兜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21:27:26 1
專利名稱:小兒藥物保健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兒藥物保健蔸。
嬰幼兒患病不能自述症狀或者敘述不清,全憑醫生望、聞、切等方法及經驗診斷和治療,給診斷和治療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西醫常用抗菌類藥物,大多容易引起副作用;中醫多用中草藥,其味苦難以入口,免強嬰幼兒服用後,也容易引起反胃,甚至嘔吐,難以達到預期療效。
目前,市場上雖有多種少年兒童保健中藥蔸,如「505」神功元氣袋,但不適應於嬰幼兒。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根據中醫內病外治的原理,提供一種適應於小兒的中草藥保健蔸,它對於剛出生的嬰兒至十歲以下兒童均能適應,能預防和治療小兒常見病和易發病。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兒童常用的蔸型外套,在其裡面套入內套,在內套中裝進中藥胎,在外套上設計兩組系帶,其特殊之處在於中藥胎為藿香、佩蘭、腹毛、檳榔、厚樸、艾葉、小茴、山柰、肉桂、白寇、太子參、人參、羚羊角、白朮、蒼朮、茵陳、丹參、冰片、樟腦、烏藥、青木香、桔葉、珍珠、琥珀加工成而。使用時,將一組系帶相聯繫掛在脖子上,另一組系帶相聯繫系在腰上,使中藥胎中心對準小兒神闕穴(即肚臍眼),經常貼身於中下腹部,藥性即可通過吸收力最強的肚臍眼,滲透進入體內。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1)符合小兒生理特點,有利於吸收藥物。根據中醫理論,小兒腎氣未充,氣血未足,臟腑嬌嫩,脾胃薄弱,皮膚多血,腠理松疏,神氣怯懦,精神未全,因而易受風寒,易傷飲食、乳食,易於轉變,易虛易實,易受驚嚇的特點,小兒口服藥物困難,而「皮膚多血,腠理疏鬆」,則有利於傳導和吸收外用藥物的藥性。(2)符合中醫對兒童保健的要求。中醫學理論認為,兒童保健「頭要涼,腹、背、足要暖」,本發明滿足了「腹要暖」的要求。(3)預防和治療效果明顯。通過發明人兩代人五十餘年的醫療經驗積累和成千上萬例的臨床應用考證,特別是通過近年的深入研究整理,精選出幾十味中草藥製成的小兒保健藥蔸,由於採用的藥物具有助元陽,溫經絡血,健脾胃,促消化,逐寒暑,消腫脹,解毒火的功效,因此對於小兒感冒、腹痛、腹瀉、嘔吐、疳積、盤腸氣、疝氣、驚風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並能促進小兒正常發育生長;無任何毒副作用。實驗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98%。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局部剖面圖。
如圖1所示,外套1包裹內套2,將中草藥加工成藥胎3,置入內套2;在外套2上設計有二組系帶,其中一組系帶4、5,用於系在腰部,另一組系帶6、7,掛在脖子上。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兒藥物保健蔸,由外套〔1〕、置於外套〔1〕內的內套〔2〕和置於內套〔2〕內的中藥胎〔3〕、設計在外套〔1〕上的兩組系帶〔4、5,6、7〕組成,其特徵在於中藥胎為藿香、佩蘭、腹毛、檳榔、厚樸、艾葉、小茴、山柰、肉桂、白寇、太子參、人參、羚羊角、白朮、蒼朮、茵陳、丹參、冰片、樟腦、烏藥、青木香、桔葉、珍珠、琥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兒藥物保健兜,它由外套、內套和中藥胎組成。中藥胎採用的藥物具有助元陽、溫經絡血、健脾胃、促消化、逐寒溼、消腫脹,解毒火的功效,對小兒感冒、腹痛、腹瀉、嘔吐、疳積、盤腸氣、疝氣、驚風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並能促進小兒正常發育生長,無任何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41B13/10GK1114576SQ9411101
公開日1996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1994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1994年5月24日
發明者肖樹庭 申請人:肖樹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