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自旋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8:00:01 2
專利名稱:抽油泵自旋轉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抽油泵自旋轉器。
現各油田處於採油階段時的鏈條式抽油機和遊梁式抽油機配置為常規整筒式抽油泵,它們的基本構成是由帶接箍的泵筒、柱塞體、固定閥組成,其缺陷是在採油過程中易出現砂卡,杆柱脫落,定向磨損、壽命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置於抽油泵上可使其減少磨損、防止砂卡、提高壽命的抽油泵自旋轉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設計方案這種抽油泵自旋轉器,由與抽油泵抽油杆連接的抽油杆接頭、旋轉室、出油旋流器、旋漿及柱塞接頭相互固定聯接組成;所述的旋轉室包括一軸承罩,其內設置一旋轉軸,軸上套有滾動軸承和止推軸承;所述的出油旋流器內中心有供出油的流道;下埠呈錐形,內壁上有一組螺旋線;上埠壁上開有一組出油口;所述的旋漿有一組旋葉、一中心軸,中心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出油旋流器及柱塞接頭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抽油泵自旋轉器由抽油杆接頭1、旋轉室2、出油旋流器3、旋漿4及柱塞接頭5相互固定聯接組成;抽油杆接頭1作為一個可與抽油泵抽油杆連接的功能部件;旋轉室2包括一軸承罩,其內設置一旋轉軸201,軸上套有滾動軸承202和止推軸承203;出油旋流器3內中心有供出油的流道,在出油旋流器外壁上套有碳纖維密封環301;下埠段呈錐形,內壁上有一組螺旋線302;上埠段壁上開有一組出油口303,該一組螺旋線、出油口為兩個以上,以六個為佳;螺旋線302的厚度應在2.5-4mm為佳;旋漿4有一組旋葉、一中心軸,二者可制為一體,中心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出油旋流器3及柱塞接頭5上,旋漿旋葉為順時針左旋的2-6片旋葉。
柱塞接頭5為可與抽油泵柱塞連接的功能部件。
上述各部件之間的聯接可通過焊接或絲扣加固定銷固定聯接。
其工作原理為將本裝置安置在現有抽油泵的柱塞與抽油杆間即可工作(柱塞接頭接現有柱塞,抽油杆接頭聯接抽油杆)。柱塞下行時,液體油順著柱塞內孔進入旋槳段,因旋葉旋向設置的作用,液流旋轉上流,推動旋槳旋轉,又同時反過來借液流的衝力再帶動柱塞旋轉,使整體均勻的旋轉下行,液體進入出油旋流器內的流道中,其內壁的螺旋線繼續帶動液流旋轉向上直到經出油口抽出。當柱塞上行時,本裝置不旋轉,隨柱塞總成直行。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改變了現有抽油泵柱塞的運行方式,杜絕了其工作段內的雜質產生集聚,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定向磨損、卡泵、壽命短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抽油泵自旋轉器,其特徵在於由抽油杆接頭、旋轉室、出油旋流器、旋漿及柱塞接頭相互固定聯接組成;所述的旋轉室包括一軸承罩,其內設置一旋轉軸,軸上套有滾動軸承和止推軸承;所述的出油旋流器內中心有供出油的流道;下埠呈錐形,內壁上有一組螺旋線;上埠壁上開有一組出油口;所述的旋漿有一組旋葉、一中心軸,中心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出油旋流器及柱塞接頭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自旋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油旋流器下埠內壁上的一組螺旋線為六條;上埠壁上開有的一組出油口為六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自旋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漿旋葉為順時針左旋的兩片以上的旋葉。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油泵自旋轉器,其特徵在於在出油旋流器外壁上套有碳纖維密封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抽油泵自旋轉器,由抽油杆接頭、旋轉室、出油旋流器、旋槳及柱塞接頭相互固定聯接組成;旋轉室包括一軸承罩,其內設置一旋轉軸,軸上套有滾動軸承和止推軸承;出油旋流器內中心有供出油的流道;下埠呈錐形,內壁上有一組螺旋線;上埠壁上開有一組出油口;旋槳有一組旋葉、一中心軸,中心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出油旋流器及柱塞接頭上。改變了現有抽油泵柱塞的運行方式,使功能部件的定向磨損相對較小,且不易卡住。
文檔編號F04B53/00GK2433419SQ0024397
公開日2001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28日
發明者魯廣立, 王霞, 高月卿 申請人:魯廣立, 高月卿,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