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旋轉攪拌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7:09:47 1

本發明涉及化工領域,主要是液體的攪拌均勻,特別是涉及到一種雙旋轉攪拌器。
背景技術:
使液體、氣體介質強迫對流並均勻混合的器件。 攪拌器的類型、尺寸及轉速,對攪拌功率在總體流動和湍流脈動之間的分配都有影響。一般說來,渦輪式攪拌器的功率分配對湍流脈動有利,而旋槳式攪拌器對總體流動有利。對於同一類型的攪拌器來說,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條件下,大直徑、低轉速的攪拌器,功率主要消耗於總體流動,有利於宏觀混合。小直徑、高轉速的攪拌器,功率主要消耗於湍流脈動,有利於微觀混合。攪拌器的放大是與工藝過程有關的複雜問題,至今只能通過逐級經驗放大,根據取得的放大判據,外推至工業規模。
工業的很多領域都涉及到攪拌,生產過程中,液體之間的攪拌充分均勻是非常重要的,現有的攪拌器攪拌完成後,需要將罐體中液體倒出,然後對罐體進行清洗後才可以繼續使用,非常的浪費時間,而且現有的攪拌機的攪拌速度過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雙旋轉攪拌器,主要針對液體混合,解決現有攪拌器在攪拌完成後卸料、清洗浪費時間、攪拌速度慢的缺陷。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雙旋轉攪拌器,包括罐體,罐體的上端設置有罐蓋,且其內部設置有的內罐,罐體的內底部設置有一個旋轉電機,內罐的底端連接到旋轉電機的機軸上,內罐的上端與罐蓋可旋轉連接,罐蓋上設置有一個攪拌器,攪拌器包括電機和攪拌棒,攪拌棒由電機帶動轉動,其穿過罐蓋,伸入到內罐內,內罐在與攪拌棒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個軸承,使得內罐與攪拌棒無縫連接同時,且不影響攪拌棒的轉動,罐體的側壁設置有加熱器,所述的內罐的側端下部設置有一個進液口,進液口通過閥門關合,所述的內罐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螺旋槽,所述的攪拌棒上設置有螺旋葉,螺旋葉上布滿有通孔。
本裝置使用時,先將內罐取出,通過進液口將液體導入內罐中,關好閥門後,即將內罐放入罐體中,此時,內罐的底部應很好地卡合在罐體上,然後關好罐蓋,開啟加熱器,對液體進行加熱,並啟動電機,用攪拌棒對液體進行攪拌,在攪拌完成後,即取出內罐。可以看出本裝置中,罐蓋、內罐、攪拌器是一體的,在取出內罐後,可以再次使用一個新的內罐、罐蓋、攪拌器的集合體,加快了加工速度,之前的內罐、罐蓋、攪拌器的集合體即進行卸料,清洗。而且因為罐體內的溫度尚在,還節省了能源。
本裝置的內罐通過旋轉電機帶動旋轉,且旋轉方向與攪拌器的旋轉方向相反,這樣內罐的旋轉會帶動液體在外圍形成一個螺旋,而攪拌棒的旋轉會使得液體在內圍形成一個螺旋,兩個螺旋的方向是相反的,在接觸處,會進行劇烈的撞擊,就使得液體混合的速度得到極大的加快。
本裝置還在螺旋葉上設置通孔,當螺旋葉撞擊液體,液體會穿過通孔,液體會有一個加速,然後撞擊後面的液體,且內罐內壁上設置螺旋紋,使得液體的旋轉更加混亂,這樣液體被多樣帶動,衝撞變多,加快了混合速度。
進一步,上述的罐體的下端設置有一圈萬向輪,方便本裝置的運輸。
進一步,上述的罐蓋與罐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墊,保證罐體內的空間的密封性。
進一步,上述的罐蓋上設置有一個進氣口,進氣口連通到一個進氣裝置上,通過進氣裝置向罐體和內罐之間通入惰性氣體,保證了本裝置的隔熱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通過設置一個內罐,物料放入內罐,在加工完成後,即取出內罐,進行卸料和清洗,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本裝置的內罐也通過一個電機帶動旋轉,使得內罐中的混合液體分別在外圍和內圍處形成了兩個旋轉方向完成相反的螺旋,兩個螺旋發生碰撞,會加液體的混合速度;
本發明還在螺旋葉上設置通孔,液體通過通孔會得到加速,與後續液體進行碰撞,還在內罐的內部側壁上設置了螺旋槽,使得液體旋轉更加混亂,從而加快混合速度。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中A-A向剖視圖;
圖3 為內罐的結構示意圖;
圖4 為攪拌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5 為內罐的內部側壁結構示意圖;
圖中,1-罐體,2-罐蓋,3-內罐,4-攪拌器,5-萬向輪,6-進氣裝置,7-加熱器,101-旋轉電機,201-進氣口,301-軸承,302-進液口,303-螺旋槽,401-電機,402-攪拌棒,403-螺旋葉,404-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的結構不僅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雙旋轉攪拌器,包括罐體1,罐體1的上端設置有罐蓋2,且其內部設置有的內罐3,罐體1的內底部設置有一個旋轉電機101,內罐3的底端連接到旋轉電機101的機軸上,內罐3的上端與罐蓋2可旋轉連接,罐蓋2上設置有一個攪拌器4,攪拌器4包括電機401和攪拌棒402,攪拌棒402由電機401帶動轉動,其穿過罐蓋2,伸入到內罐3內,內罐3在與攪拌棒402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個軸承301,使得內罐3與攪拌棒402無縫連接同時,且不影響攪拌棒402的轉動,罐體1的側壁設置有加熱器7,所述的內罐3的側端下部設置有一個進液口302,進液口302通過閥門關合,所述的內罐3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螺旋槽303,所述的攪拌棒402上設置有螺旋葉403,螺旋葉403上布滿有通孔404。
本裝置使用時,先將內罐3取出,通過進液口302將液體導入內罐3中,關好閥門後,即將內罐3放入罐體1中,此時,內罐3的底部應很好地卡合在罐體1上,然後關好罐蓋2,開啟加熱器7,對液體進行加熱,並啟動電機401,用攪拌棒402對液體進行攪拌,攪拌棒402上設置有螺旋葉,在攪拌完成後,即取出內罐3。可以看出本裝置中,罐蓋2、內罐3、攪拌器4是一體的,在取出內罐3後,可以再次使用一個新的內罐3、罐蓋2、攪拌器4的集合體,加快了加工速度,之前的內罐3、罐蓋2、攪拌器4的集合體即進行卸料,清洗。而且因為罐體1內的溫度尚在,還節省了能源。
本裝置的內罐3通過旋轉電機帶動旋轉,且旋轉方向與攪拌器的旋轉方向相反,這樣內罐的旋轉會帶動液體在外圍形成一個螺旋,而攪拌棒的旋轉會使得液體在內圍形成一個螺旋,兩個螺旋的方向是相反的,在接觸處,會進行劇烈的撞擊,就使得液體混合的速度得到極大的加快。而內罐3與罐蓋2可轉動連接,所以在內罐3轉動時,上端有罐蓋2頂住,不會出現內罐3跳動的現象,保證了裝置的工作安全。
本裝置還在螺旋葉403上設置通孔404,當螺旋葉403撞擊液體,液體會穿過通孔404,液體會有一個加速,然後撞擊後面的液體,且內罐3內壁上設置螺旋紋303,使得液體的旋轉更加混亂,這樣液體被多樣帶動,衝撞變多,加快了混合速度。
進一步,上述的罐體1的下端設置有一圈萬向輪5,方便本裝置的運輸。
進一步,上述的罐蓋2與罐體1之間設置有密封墊,保證罐體1內的空間的密封性。
進一步,上述的罐蓋2上設置有一個進氣口201,進氣口201連通到一個進氣裝置6上,通過進氣裝置6向罐體1和內罐3之間通入惰性氣體,保證了本裝置的隔熱效果,進氣裝置6即採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