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7:20:56 1
本發明涉及糧食烘乾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糧食烘乾機需要在內芯筒上布置多個電加熱棒,用來對外滾筒的糧食提供烘乾熱量,目前普通的做法是直接將電加熱棒環繞在內芯筒外壁上,沒有經過有效的布局設計,這樣就會導致發熱效率低下,加熱不均勻,最終影響到糧食烘乾機的烘乾效率,由於加熱棒採用金屬電阻通電發熱的方式提提供烘乾熱量,如何將電加熱棒有效支撐,放置漏電短路的現象發生,同時組織糧食與電加熱棒直接接觸,避免損壞糧食,是設計電加熱棒支撐用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
本發明包括糧食烘乾機本體,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設有內芯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的內芯筒外壁上還設有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所述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包括一組支撐架裝置和一組絕緣子裝置,所述支撐架裝置包括主支撐板和絕緣子支撐板,所述主支撐板的一側固定焊接在糧食烘乾機本體內芯筒的外壁上,所述絕緣子支撐板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的一側,所述絕緣子裝置包括一組絕緣子安裝板和多組絕緣夾,所述絕緣子安裝板上設有至少兩個絕緣夾安裝孔,絕緣子安裝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絕緣子支撐板上,所述絕緣夾裝配在絕緣子安裝板的絕緣夾安裝孔處。
所述一組支撐架裝置是6個支撐架裝置,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環形陣列式固定安裝在糧食烘乾機本體的內芯筒外壁上。
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位於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頂部的兩個支撐架裝置還設有用於防止糧食進入的a遮擋板和用於支撐遮擋板的支撐杆,所述a遮擋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杆分別與a遮擋板和糧食烘乾機本體的內芯筒外壁固定連接。
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位於糧食烘乾機本體內芯筒中部的兩個支撐架裝置還設有用於防止糧食進入的b遮擋板,所述b遮擋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上。
所述b遮擋板與主支撐板形成夾角α,90°≤α≤170°
本發明優點是:本發明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將糧食烘乾機的電加熱棒有效的進行支撐,並避免糧食直接與電加熱棒接觸,同時能夠保證電加熱棒發出的熱量均勻的發散,保證了糧食烘乾機的烘乾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糧食烘乾機本體1,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1設有內芯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1的內芯筒外壁上還設有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所述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包括一組支撐架裝置和一組絕緣子裝置,所述支撐架裝置包括主支撐板2和絕緣子支撐板3,所述主支撐板2的一側固定焊接在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的外壁上,所述絕緣子支撐板3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2的一側,所述絕緣子裝置包括一組絕緣子安裝板4和多組絕緣夾5,所述絕緣子安裝板4上設有至少兩個絕緣夾安裝孔,絕緣子安裝板4的一端固定安裝在絕緣子支撐板3上,所述絕緣夾5裝配在絕緣子安裝板4的絕緣夾安裝孔處。
所述一組支撐架裝置是6個支撐架裝置,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環形陣列式固定安裝在糧食烘乾機本體1的內芯筒外壁上。
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位於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頂部的兩個支撐架裝置還設有用於防止糧食進入的a遮擋板7和用於支撐遮擋板的支撐杆8,所述a遮擋板7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2上,所述支撐杆8分別與a遮擋板7和糧食烘乾機本體1的內芯筒外壁固定連接。
所述6個支撐架裝置位於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中部的兩個支撐架裝置還設有用於防止糧食進入的b遮擋板7,所述b遮擋板7的一端固定安裝在主支撐板2上。
所述b遮擋板7與主支撐板2形成夾角α,90°≤α≤170°
工作方式及原理:本發明的裝置能夠將糧食烘乾機的電加熱棒有效的進行支撐,且安裝便捷,由於糧食烘乾機本體1的糧食由上方落下,因此在設計用於支撐電加熱棒的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時,在位於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頂部的兩個支撐架裝置還設計用於防止糧食進入的a遮擋板7,a遮擋板7的存在能夠防止由於重力下落的糧食與安裝在絕緣子裝置中的電加熱棒直接接觸,避免了糧食被高溫燒壞,同時也避免了電加熱棒的短路現象。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包括糧食烘乾機本體(1),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1)設有內芯筒,所述糧食烘乾機本體(1)的內芯筒外壁上還設有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所述電阻絕緣傳熱散熱裝置包括一組支撐架裝置和一組絕緣子裝置,所述支撐架裝置包括主支撐板(2)和絕緣子支撐板(3),所述主支撐板(2)的一側固定焊接在糧食烘乾機本體(1)內芯筒的外壁上;本發明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將糧食烘乾機的電加熱棒有效的進行支撐,並避免糧食直接與電加熱棒接觸,同時能夠保證電加熱棒發出的熱量均勻的發散,保證了糧食烘乾機的烘乾效率。
技術研發人員:葉維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湖北葉威(集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葉威(集團)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07.13
技術公布日: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