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8:22:4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屬於配電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化工程設施和裝備的湧現,各行各業的用電量迅增,尤其是眾多的高層建築和大型廠房車間的出現,作為輸電導線的傳統電纜在大電流輸送系統中已不能滿足要求,多路電纜的並聯使用給現場安裝施工連接帶來了諸多不便。插接式母線槽作為一種新型配電導線應運而生,母線槽與傳統的電纜相比,在大電流輸送時充分體現出它的優越性,同時由於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大大降低的母線槽兩端部連接處及分線口插接處的接觸電阻和溫升,並在母線槽中使用了高質量的絕緣材料,從而提高了母線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個系統更加完善,然而現有母線槽側板普遍採用直板結構,耐壓效果差,致使母線槽側板使用安全性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剛性強度大,利於提高母線槽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包括側板本體,所述側板本體為一體式結構,其中,所述側板本體包括頂側板、豎直側板和底側板,所述頂側板和底側板分別與豎直側板兩端垂直相連,所述頂側板兩端設有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與頂側板垂直相連,所述頂側板上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位於第一折板與豎直側板外壁之間;
所述豎直側板外壁上設有若干散熱片,若干散熱片均勻間隔設置,所述豎直側板內壁上設有凸板和若干凸齒,所述凸板與豎直側板垂直相連,若干凸齒位於凸板和底側板之間均勻間隔設置,相鄰凸齒之間設有圓弧形凹口;
所述底側板兩端設有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與底側板垂直相連,所述底側板上設有第二連接孔和第三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孔和第三連接孔分別位於豎直側板兩側與第二折板之間。
上述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其中,所述豎直側板上設有若干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分別位於若干散熱片兩側。
上述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其中,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到豎直側板外壁的垂直距離分別為d1、d2,d1:d2=6: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第一連接孔與母線槽蓋板相連,並以第一折板和凸板限位,提高連接穩定性,通過第二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與母線槽底板相連,利於底板與側板連接穩定性;2)散熱板和凸齒結構,不僅利於提高母線槽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果,而且利於提高豎直側板剛性強度,提高耐壓效果;3)以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提高空氣散熱效果;4)採用d1:d2=6:5,利於使第二折板與母線槽底板結構配合,保證母線槽上下結構平齊,利於安裝,提高母線槽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側板本體1,頂側板2、豎直側板3和底側板4,第一折板5,第一連接孔6,散熱片7,凸板8,凸齒9,凹口10,第二折板11,第二連接孔12和第三連接孔13,第一散熱孔14和第二散熱孔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包括側板本體,所述側板本體為一體式結構,其中,所述側板本體包括頂側板、豎直側板和底側板,所述頂側板和底側板分別與豎直側板兩端垂直相連,所述頂側板兩端設有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與頂側板垂直相連,所述頂側板上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位於第一折板與豎直側板外壁之間;
所述豎直側板外壁上設有若干散熱片,若干散熱片均勻間隔設置,所述豎直側板內壁上設有凸板和若干凸齒,所述凸板與豎直側板垂直相連,若干凸齒位於凸板和底側板之間均勻間隔設置,相鄰凸齒之間設有圓弧形凹口;
所述底側板兩端設有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與底側板垂直相連,所述底側板上設有第二連接孔和第三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孔和第三連接孔分別位於豎直側板兩側與第二折板之間。
上述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其中,所述豎直側板上設有若干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分別位於若干散熱片兩側。
上述一種改良的母線槽側板,其中,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到豎直側板外壁的垂直距離分別為d1、d2,d1:d2=6:5。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為:
通過第一連接孔與母線槽蓋板相連,並以第一折板和凸板限位,提高連接穩定性,通過第二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與母線槽底板相連,利於底板與側板連接穩定性,提高母線槽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