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
2023-04-28 15:03:46 1
專利名稱: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尤其涉及在一桿材的二端分別形成一結合板及一帶動板,以將一墊圈限制於該結合板及帶動板之間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常用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如臺灣公告453383號「鎖具帶動板構造」新型專利所述,其包含一帶動杆91,該帶動杆91由一圓杆910製成,且該帶動杆91的二端分別設有一結合部911及一帶動板912。該結合部911與一鎖心組93結合。該帶動板912的剖面呈非正圓狀,且該帶動板912套設有一墊圈92,再穿設通過一鎖閂的一帶動輪〔未繪示〕。
上述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如下〔1〕、先將該圓杆910的二端分別衝壓形成該結合部911及帶動板912;〔2〕、再將一墊圈92自該帶動板912套入,該墊圈92的內徑d1相對大於該帶動板912的寬度w0及圓杆910的外徑d2,以便該墊圈92順利套入該帶動杆91;〔3〕、利用一帽蓋94將該帶動杆91及墊圈92結合於該鎖心組93。
但是,在製造過程中,當該墊圈92套設於該帶動杆91之後,進一步將結合後的該帶動杆91及墊圈92輸送至下一製造步驟,以便與該帽蓋94及鎖心組93進行組裝。但是該墊圈92在輸送途中容易產生相對於該帶動杆91脫落的情形,因而需要重複將該墊圈92套設於該帶動杆91的程序,以致相對降低生產的整體效率;此外,若未察覺該墊圈92已相對於該帶動杆91脫落,而直接將該帶動杆91與鎖心組93結合,將導致該鎖具無法正常動作,因而相對降低生產的良品率。因此,確實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常用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將一墊圈設置於一帶動杆的一結合板及一帶動板之間,並藉由尺寸差將該墊圈限制於該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使本發明具有避免該墊圈相對該帶動杆脫落的功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在一桿材的一端形成一結合板;將一墊圈由該杆材的另一端套入該杆材,該墊圈設有一軸孔;在該杆材的另一端形成一帶動板,且該帶動板的寬度相對大於該墊圈的軸孔的內徑。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墊圈限制於所述結合板及帶動板之間,進而避免所述墊圈自該帶動板脫落,藉此可提高生產的良品率、生產效率及組裝便利性。
圖1為常用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流程方塊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杆材的側視圖;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杆材及結合板的側視圖;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杆材、結合板及墊圈的側視圖;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帶動杆及墊圈的側視圖;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立體圖;圖8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組合剖示圖;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沿第8圖的9-9線的剖視圖;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墊圈與帶動杆結合前的立體分解圖;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墊圈與帶動杆結合後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確地被了解,下文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至圖4所示,其揭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第一步驟,其在一桿材10的一端形成一結合板11。該杆材10通常由一金屬線材〔未繪示〕按照適當長度切割而成,且該杆材10呈圓杆狀。該杆材10的一端可選擇以衝壓或鍛造的方式形成該結合板11,且該結合板11由該杆材10的外周緣徑向延伸形成一扁平板狀,即該結合板11的外徑相對大於該杆材10的外徑,以對應結合一鎖心組3〔如圖7所示〕。此外,所述結合板11具有一周緣〔未標示〕,該周緣設有一缺角110〔如圖7所示〕,該缺角110較佳大於180°,以便與該鎖心組3的一撥杆31〔如圖7所示〕結合,使該撥杆31選擇帶動該結合板11或形成空轉。
如圖2及圖5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第二步驟是將一墊圈2由該杆材10的另一端套入該杆材10,該墊圈2設有一軸孔21。該墊圈2的軸孔21的內徑D1相對大於該杆材10的外徑D2,以便順利套入該杆材10。同時,該墊圈2位於靠近該結合板11的一側。此外,該墊圈2的外周緣凹設一容置凹部22〔如圖7所示〕,以供該鎖心組3的撥杆31容置結合,藉此該墊圈2與鎖心組3形成連動。
如圖2、圖6及圖7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的第三步驟是在該杆材10的另一端形成一帶動板12,且該帶動板12的寬度W1相對大於該墊圈2的軸孔21的內徑D1。該杆材10的另一端,即遠離該結合板11的一端,可選擇以衝壓或鍛造的方式形成該帶動板12。該帶動板12的斷面呈非正圓狀〔如圖7所示〕,以供結合及帶動一鎖閂組的一帶動輪〔未繪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帶動板12呈長板狀,且該帶動板12的斷面呈矩形。該結合板11與帶動板12之間形成一頸部13,即該杆材10未經衝壓或鍛造加工的部位,且該墊圈2可轉動的套設於該頸部13。該結合板11、頸部13及帶動板12共同形成一帶動杆1。此外,該帶動板12的寬度W1相對大於該墊圈2的軸孔21的內徑D1,藉此該墊圈2可限制於該結合板11與帶動板12之間,進而避免該墊圈2在製程中相對該帶動杆1脫落。
如圖7至圖9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製得的帶動杆1及墊圈2的組合體可進一步藉由一帽蓋4結合於該鎖心組3。該帽蓋4具有一中孔40,以供該帶動杆1的帶動板12穿設通過。該帽蓋4的內周緣對應該鎖心組3的外周緣設置螺紋〔未標示〕,以供螺設結合,進而將該帶動杆1的結合板11及墊圈2夾設於該鎖心組3及帽蓋4之間。藉此該帶動杆1與鎖心組3形成連動關係。
如圖10及圖11所示,其揭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先在該杆材10〔如圖3所示〕的二端分別形成一結合板11』及一帶動板12』。接著,再預製一墊圈2』,該墊圈2』設有一開放缺口20』及一軸孔21』,該墊圈2』可由該開放缺口20』扣入一帶動杆1』的一頸部13』。該墊圈2』扣入該帶動杆1』的部位較佳位於該帶動板12』與頸部13』之間。該帶動板12』的寬度〔未標示〕相對大於該墊圈2』的軸孔21』的內徑〔未標示〕,該墊圈2』的開放缺口20』的寬度W2相對小於該帶動板12』的厚度t1,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利用該墊圈2』本身的彈性變形裕度,將該墊圈2』的開放缺口 20』由該帶動杆1』的帶動板12』及頸部13』之間強迫扣入,以將該墊圈2』套設於該結合板11』與帶動板12』之間。此外,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帶動板12、12』可根據需要選自各種形狀,以供結合各種形狀的鎖閂的帶動輪〔未繪示〕。例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帶動板12』選擇呈雙叉形。另外,該墊圈2』的開放缺口20』的二外開口緣分別形成一容置凹緣22』,以供容置結合該鎖心組3的撥杆31,藉此該墊圈2』與鎖心組3形成連動。
如上所述,相較於圖1所示的常用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先在該圓杆910的二端分別形成該結合部911及帶動板912,再將該墊圈92由該帶動板912套入該帶動杆91,因而造成該墊圈92相對於該帶動杆91容易脫離,以致產生降低生產效率等缺點,圖2所示的本發明藉由先在該杆材10的一端形成該結合板11;再將該墊圈2套入該杆材10的另一端;接著,在該杆材10的另一端形成該帶動板12,且該帶動板12的寬度W1相對大於該墊圈2的內徑D1,以將該墊圈2限制於該結合板11與帶動板12之間,其確實可避免該墊圈2相對該帶動杆1脫落,進而相對提高生產效率及組裝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前述較佳實施例詳細揭示,但是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一桿材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形成一結合板;將一墊圈由該杆材的第二端套入該杆材,該墊圈設有一軸孔;及在該杆材的第二端形成一帶動板,且該帶動板的寬度相對大於該墊圈的軸孔的內徑,以將該墊圈限制於該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選擇以衝壓、鍛造的方式形成於該杆材,以供結合一鎖心組。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具有一周緣,該周緣設有一缺角,以便與一鎖心組的一撥杆結合。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選擇以衝壓、鍛造的方式形成於該杆材,以供帶動一鎖閂組。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選擇形成長板狀、雙叉狀。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的斷面呈非正圓形。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形成一頸部,以供該墊圈套設結合。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頸部與帶動板共同形成一帶動杆,且該帶動杆可藉由一帽蓋結合於一鎖心。
9.一種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製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在一桿材的二端分別形成一結合板及一帶動板;及預製一墊圈,該墊圈設有一開放缺口及一軸孔,該墊圈由該開放缺口扣入該杆材的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該帶動板的寬度相對大於該墊圈的軸孔的內徑,且該帶動板的厚度相對大於該墊圈的缺口的寬度,藉此可將該墊圈限制於該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選擇以衝壓、鍛造的方式形成於該杆材,以供結合一鎖心組。
11.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具有一周緣,該周緣設有一缺角,以便與一鎖心組的一撥杆結合。
12.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選擇以衝壓、鍛造的方式形成於該杆材,以供帶動一鎖閂組。
13.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選擇形成長板狀、雙叉狀。
14.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帶動板的斷面呈非正圓形。
15.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與帶動板之間形成一頸部,以供該墊圈套設結合。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板、頸部與帶動板共同形成一帶動杆,且該帶動杆可藉由一帽蓋結合於一鎖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尤其涉及在一桿材的二端分別形成一結合板及一帶動板,以將一墊圈限制於該結合板及帶動板之間的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為解決現有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中,該墊圈相對帶動杆易於脫落的問題而發明。本發明所述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在一桿材的一端形成一結合板;將一墊圈由該杆材的另一端套入該杆材,該墊圈設有一軸孔;在該杆材的另一端形成一帶動板,且該帶動板的寬度相對大於該墊圈的軸孔的內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鎖具帶動杆的製造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墊圈限制於所述結合板及帶動板之間,進而避免所述墊圈自該帶動板脫落,藉此可相對提高生產效率及組裝便利性。
文檔編號E05B15/14GK1936246SQ200510104838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1日
發明者薛江林 申請人:臺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