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
2023-04-28 12:44:31 3
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飛機環境控制系統,涉及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燃油進出口分別連接到飛機燃油系統的供油管路上,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出口與水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水分離器的出口與飛機電子設備進口相接,飛機電子設備的出口風扇連接,風扇前端的通風管路上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調節風扇的轉速,空氣通過風扇排至飛機的排氣活門。本發明具有構造簡單、重量小、工作穩定可靠等特點,利用燃油為空氣降溫,不需要從發動機引氣或從空調系統引氣,從而帶走航空電子設備工作產生的熱量,實現熱能的最優化管理,減少飛機代償損失。在一般情況下燃油溫度及流量相對穩定,系統工作也相對穩定可靠,因此,本發明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專利說明】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飛機環境控制系統,涉及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飛機機載電子設備強迫通風的冷卻方式主要有兩種:①是抽取座艙排氣直接冷卻電子設備;②是空調系統供氣帶走電子設備熱載荷;與電子設備熱交換後的排氣通過排氣活門直接排往機外。
[0003]採用抽取座艙排氣直接對電子設備進行冷卻的方法,未對座艙排氣進行溫度調節,隨著機載電子設備增多,電子設備功率增大,座艙排氣可能無法滿足電子設備的冷卻要求;
[0004]採用空調系統供氣冷卻電子設備的方法,若電子設備功率增大,需要增加空調系統供氣,要求增加發動機引氣,這將增加飛機的代償損失,減少飛機續航時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不消耗發動機引氣,並且不影響空調系統性能的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燃油進出口分別連接到飛機燃油系統的供油管路上,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出口與水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水分離器的出口與飛機電子設備進口相接,飛機電子設備的出口風扇連接,風扇前端的通風管路上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調節風扇的轉速,空氣通過風扇排至飛機的排氣活門。
[0006]所述的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進口置於飛機座艙地板下。
[0007]所述的空氣通過風扇排至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進口進行閉式循環。
[0008]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採用空氣-燃油熱交換循環冷卻系統,利用風扇抽取座艙排氣進入空氣-燃油散熱器內被燃油冷卻,再經過水分離器將冷卻空氣中的冷凝水去除,除水後的冷卻空氣與電子設備進行熱交換,帶走其工作中產生的熱量。風扇採用直流變頻電機,節約電能,控制精確,可根據其入口氣體溫度自動調節風扇的轉速,以確保空氣-燃油循環系統的溫度穩定。
[0009]本發明具有構造簡單、重量小、工作穩定可靠等特點,利用燃油為空氣降溫,不需要從發動機引氣或從空調系統引氣,從而帶走航空電子設備工作產生的熱量,實現熱能的最優化管理,減少飛機代償損失。在一般情況下燃油溫度及流量相對穩定,系統工作也相對穩定可靠,因此,本發明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明一種冷卻方法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明另一種冷卻方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2]參見附圖1和2。
[0013]圖1為開式循環系統,利用風扇I抽取座艙排氣進入空氣-燃油熱交換器2被燃油冷卻,再經過系統管路3進入水分離器4將冷卻空氣中的冷凝水去除,除水後的冷卻空氣與電子設備5進行熱交換,帶走其工作中產生的熱量,通過排氣活門排往機外,控制器7可根據風扇I入口氣體溫度傳感器6所測的氣體溫度自動調節風扇I的轉速,以保證氣體循環系統的溫度穩定。
[0014]圖2為閉式循環系統,利用風扇I為冷卻空氣提供循環動力,使冷卻空氣進入空氣-燃油熱交換器2被燃油冷卻,再經過系統管路3進入水分離器4將冷卻空氣中的冷凝水去除,除水後的冷卻空氣與電子設備5進行熱交換,帶走其工作中產生的熱量,控制器7可根據風扇I入口氣體溫度傳感器6所測的氣體溫度自動調節風扇I的轉速,以保證氣體循環系統的溫度穩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其特徵是,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燃油進出口分別連接到飛機燃油系統的供油管路上,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出口與水分離器的進口連接,水分離器的出口與飛機電子設備進口相接,飛機電子設備的出口風扇連接,風扇前端的通風管路上安裝一個溫度傳感器調節風扇的轉速,空氣通過風扇排至飛機的排氣活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其特徵是,所述的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進口置於飛機座艙地板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航空電子設備通風冷卻方法,其特徵是,所述的空氣通過風扇排至空氣-燃油熱交換器的空氣進口進行閉式循環。
【文檔編號】H05K7/20GK103561556SQ201310543171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5日
【發明者】李秦嶺, 張旭, 李豔娜, 張濤波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