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0:47: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隔離機構驅動軸為高壓隔離開關的一個重要零件,圖1為隔離機構驅動軸的結構示意圖,包括中心軸10、驅動片20和底座固定塊30。中心軸的末端設置有切口槽11,驅動片20包括帶有第一中心孔211的第一驅動片21和帶有第二中心孔221的第二驅動片22,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串接在中心軸10上,底座固定塊30固定在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之間。
一般的,該驅動軸採用手工按壓定位的方式,將驅動片20焊接在中心軸10上。在手工定位焊接過程中,因操作人員或操作技巧的不同,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在中心軸10上的相對位置存在較大誤差,導致驅動軸不能配合隔離機構正常運轉,同時,第一中心孔211和第二中心孔221不能保持較高的同心度,同樣會影響驅動軸的正常轉動。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焊接質量和焊接效率的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
一種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用於焊接隔離機構驅動軸,所述隔離機構驅動軸包括一端帶有切口槽的中心軸,所述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包括:
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間的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所述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上均對應設置有與所述中心軸相適配的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設置有與所述中心軸的末端相適配的第二限位結構;
支撐件,包括位於所述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之間的第一支撐杆、位於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之間的第二支撐杆、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之間的第三支撐杆,其中,第一支撐杆用於調節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之間的間距;
固定限位杆,用於固定並防止所述驅動軸的驅動片轉動,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上均對應設置有與所述固定限位杆滑動配合的限位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從所述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的邊緣凹陷延伸至中心的限位缺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為位於所述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中心的限位通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包括由圓弧線和直線所圍成的兩月牙孔、以及與所述切口槽寬度相等的隔擋板,所述兩月牙孔關於所述隔擋板對稱。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為長圓弧形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撐杆和所述第三支撐杆的數量分別為三根;所述第一支撐杆的數量為四根;所述固定限位杆的數量為兩根。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杆、第二支撐杆、第三支撐杆和固定限位杆之間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杆、第二支撐杆和第三支撐杆均為多級可伸縮支撐杆;或所述支撐件與所述定位件均螺紋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均為相互平行設置的矩形平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設置有與所述中心軸的另一末端相適配的定位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由於第三定位板和第四定位板的定位作用,再加上第一支撐杆的調距作用,能方便調節並準確限定第一驅動片和第二驅動片在中心軸上焊接位置,避免驅動片在焊接過程中沿中心軸的滑動,減少了焊接的軸向尺寸誤差;固定限位杆能使驅動片在焊接過程中不產生隨意轉動,保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兩者之間的同心度,因此,該裝置能確保焊接後的驅動軸能配合隔離機構實現正常運轉,同時,焊接方便快捷,生產率大幅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隔離機構驅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某一視角的焊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另一視角的焊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隔離機構驅動軸與焊接裝置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內」、「外」、「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同時參閱圖1至圖4,一種隔離機構驅動軸焊接裝置000,包括定位件100、支撐件300和固定限位杆400。定位件100包括從上往下依次設置的第一定位板110、第三定位板130、第四定位板140和第二定位板120,因此,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位於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之間,各定位板均為相互平行設置的矩形平板,當然,也可以為其它凹形或凸形等曲面形狀,只要能對驅動軸00進行固定和限位即可。
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上均對應設置有第一限位結構,驅動軸00焊接時,其中心軸10的中段部分容置在第一限位結構內,第一限位結構用於限制中心軸10在水平面內的平移,第一定位板110上設置有第二限位結構,第二限位結構與中心軸10末端的切口槽11相配合,在驅動軸00焊接時,用於防止中心軸10轉動,從而限定切口槽11的開口方向。
支撐件300與定位件100之間可拆卸連接,支撐件300包括第一支撐杆310、第二支撐杆320和第三支撐杆330。支撐件300對定位件100形成固定支撐作用,兩者共同搭建成焊接裝置000的主體框架。第一支撐杆310夾設在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之間,第二支撐杆320夾設在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三定位板130之間,第三支撐杆330夾設在第二定位板120和第四定位板140之間。第一支撐杆310用於調節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之間的間距,當然,第二支撐杆320和第三支撐杆330同樣可以調節定位板之間的距離。
固定限位杆400用於固定驅動片20,防止驅動片20在水平面內相對中心軸10轉動,在驅動軸00的焊接過程中,第一定位板110、第二定位板120、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上均對應設置有限位槽500,固定限位杆400從上往下依次穿設在各個定位板上的限位槽500中。
限位槽500為長圓弧形孔,固定限位杆400數量為兩根,兩根固定限位杆400可以在限位槽500內滑動。當驅動軸00放置在焊接裝置000上焊接時,兩根固定限位杆400分別與驅動片20上的第一凹口23和第二凹口24配合,當兩根固定限位杆400在限位槽500內滑動時,可適度調整兩者之間的距離,對驅動片20形成夾緊作用,從而限制了驅動片20在水平內的轉動。
參閱圖2,具體的,第一限位結構為限位缺口600,限位缺口600分別從第三定位板130或第四定位板140的邊緣向其中心部位凹陷,焊接時,不用拆裝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可以將帶有驅動片20的中心軸10直接放入限位缺口600中,驅動片20不會與第三定位板130、第四定位板140或支撐件300之間產生幹涉,避免中心軸10不能與限位缺口600順利配合的現象發生。當然,第一限位結構也可以為限位通孔,限位通孔設置在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中心位置處,焊接時,將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與中心軸10配合,再通過限位通孔將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分別從中心軸10的兩端組裝到位,中心軸10穿過兩個限位通孔,同時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位於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之間,即第一驅動片21緊貼第四定位板140的上表面,第二驅動片22緊貼第三定位板130的下表面。
同時參閱圖2和圖3,具體的,第二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定位板110上的兩月牙孔111和隔擋板112,月牙孔111由圓弧線和連接圓弧線兩端的直線圍成,兩月牙孔111關於隔擋板112對稱,換言之,第二限位結構相當於沿某一直徑穿插有一隔擋板112的圓孔。隔擋板112的寬度與中心軸10末端的切口槽11的寬度相等,當中心軸10與第二限位結構配合時,隔擋板112卡置在切口槽11中,中心軸10末端分居切口槽11兩側的部分與月牙孔111相配合,焊接時,第二限位結構能限制中心軸10在水平面內的轉動,進而很好的限定切口槽11的開口方向。焊接前切口槽11的開口方向是否符合焊接定位要求,可以將切口槽11在驅動片20上的垂直投影與驅動片20上某條直線之間的夾角來衡量。第二限位結構也存在其它替代方式,例如,在第一定位板110下表面與切口槽11對應的部位設置一凸條,該凸條的寬度略小於切口槽11的寬度,凸條可以伸入切口槽11中,同樣可以限制中心軸10的水平旋轉和限定切口槽11的開口方向。
第二支撐杆320和第三支撐杆330的數量分別為三根;第一支撐杆310的數量為四根,當然,各支撐杆的數量可以增加和減少。第一支撐杆310、第二支撐杆320和第三支撐杆330均為多級可伸縮支撐杆,當第一支撐杆310產生伸縮時,可以調節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之間的距離,從而限定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在中心軸10上的相對位置和間距。同樣的,第二支撐杆320和第三支撐杆330伸縮時,可以調節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在中心軸10上的位置,以方便整個驅動軸00在焊接裝置000上的安裝。
支撐件300與定位件100之間也可以採用螺紋連接的方式,通過螺旋副同樣可以調節各定位板之間的相對間距,從而對驅動片20進行定位。
第一支撐杆310、第二支撐杆320、第三支撐杆330和固定限位杆400之間相互平行,當然,當各支撐杆之間採用交叉的方式設置時,它們之間是不平行的。
第二定位板120上設置有定位孔121,該定位孔121與中心軸10的下端相適配,可以進一步限定中心軸10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動,可以理解,第二定位板120上也可以不設置定位孔121,直接利用第二定位板120上表面與中心軸10之間的抵緊力以防止中心軸10竄動。
當驅動軸00在焊接裝置000上焊接時,將底座固定塊30也連接在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之間,這樣更有助於調節驅動片20之間的間距、以及第一中心孔211和第二中心孔221之間的同心度。第三定位板130和第一驅動片21接觸,第四定位板140和第二驅動片22接觸,通過調節第一支撐杆310以確定第三定位板130和第四定位板140的位置和間距,從而保證第一驅動片21和第二驅動片22在中心軸10上的位置和間距,固定限位杆400防止驅動片20在焊接過程中產生轉動,保證了第一中心孔211和第二中心孔221之間的同心度,第一定位板110和第二定位板120分別對中心軸10的兩端進行限位,防止中心軸10產生上下竄動,同時保證切口槽11開口方向的一致性,確保焊接後的驅動軸00能配合隔離機構實現正常運轉,焊接質量明顯提高,同時,該焊接裝置000使得驅動軸00的焊接方便快捷,生產率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