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加溼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0:58:21 1
專利名稱:微波爐加溼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尤其涉及一種設置在微波爐內,可使加熱室內的食物的安排放置,具有更為寬敞的容設空間及變化性的微波爐加溼容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烹飪方式是利用熱的傳導、輻射等原理來加熱,所以必須先將容器、介質加熱後,再傳導至食物上加熱。而微波加熱則是利用高頻率的微波震動原理,對食物的內、外同時產生加熱效果,這種微波會被含有水分的食物所吸收,並激發食物中的水分子立刻變熱,以達到快速加熱的效果,由於微波加熱對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群與C)的流失量比一般加熱方式低,因此用微波爐作為食物的加熱方式,已廣為消費大眾所喜愛與使用。
微波爐在加熱過程中,若僅依靠食物本身所含水成份的多少來進行微波處理,經常會造成食物大量脫水並產生幹硬現象,所以如何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使微波處理後的食物保有原有的可口美味,成為本實用新型所研究的重要課題。
公知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大部分都以現有的瓷碗、塑料盤或玻璃杯等容器,盛水後放入微波爐的加熱室內;然而所述加溼容器由於形狀差異性大,經常會造成被微波處理的食物與加溼容器如何安排配置的困擾,從而造成容設空間的浪費,尤其是有承載盤的微波爐,將使加熱室的空間更顯狹小。另外,使用者對用塑料製成的容器成份並不熟悉,並非所有的塑料容器都可適用在微波爐中加熱,有些塑料容器在微波加熱時將滲出有害物質,造成使用安全性的疑慮。再者,所述加溼容器的開口寬度對水分子的運動影響很大,如果僅以小口徑的杯體盛水並放置在加溼容器內,將使該加溼容器所能發揮的功效大打折扣。
鑑於此,本設計人為改進並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經過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進上述缺陷的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其是將加溼容器設置在承載盤的外部,使放置在加熱室內的食物具有更為寬敞的容設空間及變化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其是將加溼容器設置在微波爐內,使食物的溫升反應更為迅速,並能保持經微波後食物的含水量,不使食物產生脫水幹硬現象。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包括一微波爐及一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該微波爐具有四方形加熱室,在該加熱室的底板設置有一圓形承載盤,在該承載盤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加溼容器,該加溼容器具有一立體狀本體,在該本體的中央處形成一儲水槽,從而實現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微波爐加溼容器能夠使加熱室內的食物的放置具有更為寬敞的容設空間及變化性,且被加熱食物的溫升反應迅速,並且能保持微波後的食物的含水量,不使食物產生脫水幹硬現象。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加溼容器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加溼容器設在微波爐內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加溼容器設在微波爐內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微波爐11-機體 12-加熱室13-蓋板 14-底面
15-頂面16-側內壁面17-後內壁面18-承載盤20-加溼容器21-本體22-底板23-第一邊板24-第二邊板25-第三邊板26-儲水槽27-握柄部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
圖1、圖2及圖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加溼容器的立體圖、加溼容器設在微波爐內的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如
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其主要包括有一微波爐10及至少一加溼容器20,其中微波爐10具有一矩形狀的機體11,機體11包括有一加熱室12及一蓋合在加熱室12前方的蓋板13。加熱室12呈一立體四方形,包括一底面14、一頂面15、兩側內壁面16及一後內壁面17。底面14與頂面15相互平行且為各內壁面16、17所間隔分開,且在底面14的中央處設有一承載盤18,用於放置各種不同的食物。另外,在機體11的右前方設有溫度與時間的功能鈕,利於使用者自行選擇調整加熱的條件。再者,在機體11內部右上方處設有磁電管及其它各種組件(圖中未示出),由於前述的各所述組件及結構與公知技術相同,不再予以贅述。
加溼容器20可設置在加熱室12的承載盤18外部,並且位於加熱室12底面14的右後方、右前方、左後方或左前方的任一位置處,本實施例設置在左後方。加溼容器20具有一立體狀的本體21,本體21的形狀可為三角形、近三角形、矩形、圓形、五邊形或其它各種不同幾何形狀,本實施例為三角形。本體21由一底板22及三邊板23、24、25圍繞而成,其中第一邊板23與加熱室12的側內壁面16平行設置,第二邊板24從第一邊板23的一端連接延伸,並與加熱室12的後內壁面17平行設置,使第一邊板23與第二邊板24相互垂直;第三邊板25與第一邊板23及第二邊板24的一端相連接,在本體21的中央處形成一儲水槽26,且第三邊板25呈一直線傾斜狀。
圖4及圖5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如圖4及圖5所示,在微波爐機體11的加熱室12中央設有一圓形承載盤18,承載盤18與加熱室12的側內壁面16及後內壁面17間所形成的區域,正好可供一加溼容器20放置。加溼容器20的第三邊板25的形狀沿承載盤18的周緣形狀彎曲成形,使第三邊板25呈一內凹弧形狀。在加溼容器20的第一邊板23與第二邊板24的相接處形成有一圓角,在第一邊板23與第三邊板25的相接處設置一握柄部27,使人的手部易於握持與方便取放。
使用時可將裝有水的加溼容器20放置在微波爐機體11的加熱室12的左後方角落處,使加溼容器20的第一邊板23與加熱室12的後內壁板17相互接觸貼抵,第二邊板24與加熱室12的左側內壁面16相互接觸貼抵,第三邊板25則與加熱室12內的承載盤18周緣相距一適當間隙,再將食物放在微波爐機體11的承載盤18上。當啟動運轉開關後,承載盤18將產生慢速旋轉運動,設置在微波爐機體11右上方的磁電管受到電流衝擊後就會產生電磁波震蕩,所述電磁波震蕩將使微波爐10的加熱室12內形成一電磁場,該電磁場將對加溼容器20內的水進行激發,使各水分子隨著磁場的震蕩來回碰撞,並互相摩擦對食物進行加熱。因為加溼容器20所提供的水能夠使加熱室12內的食物溫升反應更為迅速,並能使微波食物保持較佳的含水量,使食物在微波過程後不產生脫水幹硬現象。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具有實用性、新穎性與創造性,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也不曾見於同類產品及公開使用過,申請前更未刊登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微波爐,具有一加熱室,在所述加熱室內部設置有一承載盤;以及至少一加溼容器,所述加溼容器設置在所述加熱室的承載盤外部,所述加溼容器具有一立體狀本體,在所述本體形成一儲水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微波爐的加熱室為立體四方形,而所述承載盤位於加熱室的底部中央處,所述加溼容器設置在加熱室底面的右後方、右前方、左後方或左前方的任一位置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加溼容器本體為圓形、矩形或五邊形中的任一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加溼容器本體由一底板及第一邊板、第二邊板及第三邊板圍繞而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為一三角形,所述第一邊板與第二邊板相互垂直。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為一近三角形,第一邊板與第二邊板相互垂直,而所述第三邊板則與第一邊板及第二邊板的一端相連接,且其與承載盤的周緣形狀呈等間隙設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承載盤為一圓形,而所述第三邊板則呈一內凹弧形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邊板與第二邊板的相接處形成一圓角。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爐加溼容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邊板與第三邊板的相接處進一步設置一握柄部。
專利摘要一種微波爐加溼容器,包括一微波爐及一加溼容器。其中,該微波爐具有四方形加熱室,在該加熱室的底板設置有一圓形承載盤。在該承載盤的外部設置有至少一個加溼容器。該加溼容器具有一立體狀本體,在所述本體的中央處形成一儲水槽。由此,可使加熱室內的食物的安排放置具有更為寬敞的容設空間及變化性;且食物的溫升反應迅速,能保有微波後的食物的含水量,不使食物產生脫水幹硬現象。
文檔編號F24C15/00GK2750217SQ20042011764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2日
發明者周基福, 黃致凱, 張耀仁 申請人:聲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