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3:30:21 2
專利名稱: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蠶用品,特別是一種家蠶飼養用於除沙的一種工具。
公知的用於除沙的蠶網種類很多,通常的有棉線蠶網,麻線蠶網,聚乙烯擠塑蠶網,以及專利申請號為88220517X所公開的滌綸蠶網等。上述蠶網各有特點,棉、麻線蠶網的優點是吸溼、柔軟,但經、緯線易滑動,不耐用,不能採用漂白粉等化學藥劑殺菌消毒,且耗用日趨減少的天然原料、滌綸蠶網的孔目固定,可使用化學和物理的消毒方法,但易成團,展開困難,使用不太方便。聚乙烯擠塑蠶網,孔目固定,消毒殺菌方便,但網比較硬,不易貼緊蠶座,本身易脆斷。因此,一種柔軟硬挺、消毒方便、展開容易的蠶網是十分需要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所希望的優點的蠶網。
為實用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為在所編織的蠶網中,用塑料撕裂膜帶為襯緯材料,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單絲為編鏈材料,採用經編工藝編織。其中塑料薄膜撕裂膜帶襯緯起到柔和作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單絲編鏈既起連結又起挺括網的作用,經編織物孔目交叉處不用打結,使孔目定形牢固,而且易於生產。
所述的撕裂膜帶為一種片狀的薄膜材料,採用無毒塑料作成,本方案優先採用聚丙烯撕裂膜片。膜片也可用80~85%,聚丙烯15~20%的高壓聚乙烯改性製成,將其加工扁絲紗綻作為襯緯材料,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單絲作為編鏈材料。
上述的織網材料來源廣泛,塑料耐酸鹼,適應蠶用氯製劑,醛製劑石灰等化學藥品消毒。聚丙烯耐用溫度130℃,低壓聚乙烯許用溫度100℃,適應常規蠶具蒸煮(100℃)的物理方法消毒。
因此,上述方案的蠶網具有所希望的優點,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結合圖示更詳細的說明本申請的實施例。
圖1為實施例產品的墊紗圖。
圖2為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的結構圖。
本實施例的蠶網採用經編機GE246-4/1A型,對該機的織針進行了必要的改進,整經機自製。
經編機有五把梳櫛,其中L1成圈,L2,L3襯緯,L4、L5收邊。
使用材料L1(成圈)選用直徑為0.24mm的聚乙烯單絲,L2、L3、L4、L5均選用寬5mm,厚0.25mm的聚丙烯改性編織絲。
經紗總根數為512根,其中L1176根,由4個盤頭,每個盤頭44根紗整經,L2、L3各162根紗,共324根紗,由6個盤頭,每個54根紗整經,L1、L2、L3均採用被動式供紗,L4、L5收邊,每個用紗6根,採用紗綻直接上機。
編織本產品針距為2針/寸,收邊用4針/寸,上機門幅為70cm×3幅,總針數512,開機速度為135轉/分,收卷速度的齒輪搭配是B34牙/A108牙,機上緯密為6圈/寸,按照上列參數,開車效率達70%,成品重量每平方米為65克+2克。
本實施例產品的墊紗記錄如下L1(02/20)×6L2 66/44/66/44/66/00/66/44/66/44/66/22‖×2L3 00/22/00/22/00/44/00/22/00/22/00/66‖×2L4 00/44/00/44/00/88/00/44/00/44/00/66‖×2L5 88/44/88/44/88/22/88/44/88/44/88/00‖×2
本實施例產品的墊紗圖如附
圖1。
本實施例的產品圖形如附圖2。
按上述方法織出的網片孔目為1.3×1.8cm,然後按長度為105cm×70cm裁成網片,裁割邊緣熱合定型,即製成蠶網。
塑料撕裂膜帶材料除上述的改性材料外,最好全部採用低壓聚乙烯,其柔和性、耐熱性最適宜做蠶網。
上述的塑料撕裂膜帶蠶網,耐酸鹼腐蝕,耐蒸煮,具有化學物理全面消毒功能,對徹底消毒防治蠶病創造了條件,所述的蠶網柔軟,無短纖維掛蠶兒腹足,不影響蠶兒生長發育,特別適用於了3-5令蠶。
由於所述的蠶網既挺括又柔和,與蠶座貼著緊密,不沾帶蠶沙,加網除沙工效較常規蠶網提高20%以上。
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除了作除沙用網外,也可作蠶臺育的蠶屋網,隔沙育的隔離網,還可用於收集,蠶蛾等方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可行的。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是一種養蠶用具,由紡織材料編織成有孔目的織品,其特徵在於用塑料撕裂膜帶作襯緯材料,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單絲為編鏈材料,採用經編工藝編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塑料薄膜撕裂帶採用聚丙烯膜片作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其特徵在於塑料薄膜撕裂帶用低壓聚乙烯膜片製成。
專利摘要塑料薄膜撕裂帶編織蠶網,是一種養蠶用具,用塑料薄膜撕裂帶作襯緯材料,塑料單絲為編鏈材料經編成有孔目的紡織品,柔軟挺括,不成團,與蠶座貼合緊密,能實現化學物理全面消毒。
文檔編號A01K67/04GK2095540SQ9021510
公開日1992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10日
發明者張治康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