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9:22:56

本發明涉及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具體的說是利用燃燒熱能來進行發電,屬於船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船舶的製造噸位也越來越大了,一般此類的大型萬噸級船出海一次至少需要一年,因此需要攜帶和消耗的柴油相當的多,將近要上百萬的柴油費用,而船舶主機燃燒柴油產生的熱能基本上都是隨冷卻水流向海洋,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費,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船用主機內部餘熱未利用的不足。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出一種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包括熱水管套、熱出水管、隔離環、冷出水管、冷水管套、發動機主體、冷進水管、熱進水管、發動機缸體、導熱片和活塞,發動機缸體一端連接發動機主體,發動機主體上安裝有發電機,發動機缸體外層套有熱水管套和冷水管套,熱水管套和冷水管套之間設有隔離環;發動機缸體內外壁上均布有多道導熱片,活塞安裝在發動機缸體內。
所述熱水管套上設有熱出水管和熱進水管,冷水管套上設有冷出水管和冷進水管;所述熱進水管與主機熱水源相連接;所述冷進水管與海水源相連接。
所述活塞頭與導熱片形成間隙配合,其材料為蓬鬆型鈦合金,具有一定的透氣性。
所述導熱片在熱水管套側的發動機缸體內外壁上均布有6道,在冷水管套側的發動機缸體內外壁上也均布有6道導熱片,兩側的導熱片相互獨立,且在發動機缸體內側兩者具有一定的間隙。
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對主機餘熱進行二次發電利用,將大大減少航行期間柴油的使用量,就能節約幾十萬的燃油費,應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附圖說明
圖1是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的缸體布置的前視圖;
圖3是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的缸體布置的後視圖;
圖4是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的缸體E-E向剖視圖;
圖中:1、熱水管套 2、熱出水管 3、隔離環 4、冷出水管 5、冷水管 6、發動機主體 7、冷進水管 8、熱進水管 9、發動機缸體 10、導熱片 11、活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但並不因此而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船用主機內部餘熱能發電裝置,包括熱水管套1、熱出水管2、隔離環3、冷出水管4、冷水管套5、發動機主體6、冷進水管7、熱進水管8、發動機缸體9、導熱片10和活塞11,發動機缸體9一端連接發動機主體6,發動機主體6上安裝有發電機,發動機缸體9外層套有熱水管套1和冷水管套5,熱水管套1和冷水管套5之間設有隔離環3,防止布置冷熱端直接串通傳遞熱量;發動機缸體9內外壁上均布有多道導熱片10,以增加傳導熱能的速率,布置在發動機缸體9外側冷熱端的導熱片10通過隔離環3隔離,內側冷熱端的導熱片10直接形成間隙配合;活塞11安裝在發動機缸體9內。
所述熱水管套1上設有熱出水管2和熱進水管8,冷水管套5上設有冷出水管4和冷進水管7;所述熱進水管8與主機熱水源相連接;所述冷進水管7與海水源相連接。
所述活塞11頭與導熱片10形成間隙配合,其材料為蓬鬆型鈦合金,具有一定的透氣性,這樣才能使冷熱氣體不斷的膨脹收縮,推動活塞11進行往復運動。
所述導熱片10在熱水管套1側的發動機缸體9內外壁上均布有6道,在冷水管套5側的發動機缸體9內外壁上也均布有6道導熱片10,兩側的導熱片10相互獨立,且在發動機缸體9內側兩者具有一定的間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離效果。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當船舶主機內的高溫熱水通過熱進水管8進入熱水管套1,低溫海水通過泵體進入冷進水管7,然後接入到冷水管套5,在發動機缸體9兩端形成巨大的溫差,從而帶動活塞11進行往復運動,從而帶動發動機主體6上安裝的發電機進行發電,為船上提供電能,省去了專用柴油發電機組的油耗,節能效果好,環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