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地震樓房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6:05:41 1
專利名稱:抗地震樓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技術屬於民用建築領域的一項新技術,能有 效地避免強烈地震對樓房造成的破壞。
技術背景當今的樓房通常是磚混結構的高樓,地震襲來時,橫波使樓 房左右擺動,縱波使樓房上下擺動,扭力使樓房處於扭動之中,這都容易給 樓房造成極大的破壞,即使很小的地震也會使高樓產生較強的晃動。如果地 震使地面從樓底破裂,樓房將會被撕裂,災難更為嚴重。至今尚沒有與此項 實用新型技術相近似的技術能有效地解決此項難題。
發明內容為了避免地震對樓房造成的巨大損失,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 "抗地震樓房"技術,它能使樓房在強烈地震中保持基本不動,有效地避免 災難的發生。本項實用新型技術解決樓房抗地震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1、 樓房與地面分離,樓房下面安置滾珠,滾珠使樓房跟地面成活動連接。
2、 樓房底面與地基面形成平行凹面。
3、 樓房下半部採用傳統的磚混結構;上半部框架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 鋼結構,地板和牆壁使用輕質板材。
本實用新型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樓房下面安置滾珠,地震使地面強烈振動
時,樓房基本能保持"地動樓不動"。地震使地面崩裂時,樓房毀損的可能性也 很小。樓房底面與地面形成平行凹面,使樓房在地震橫波襲擊時不容易離開原
位。樓房下半部採用傳統的磚混結構,以保證樓房的穩定性;樓房上半部使用 板材,以減輕重量降低重心,從而降低樓房傾倒的機率,同時也減少地震時磚 塊的掉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抗地震樓房"結構示意圖。 圖2至圖7是"抗地震樓房"抗震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當地震橫波襲來時,地面以3.2 4.0千米/秒作水平運動,因為滾珠使樓房 和地面形成活動連接,同時樓房的慣性很大,所以此時基本能保持"地動樓不 動"。見圖1。
圖2是地震縱波襲來時,地面以5. 5 7千米/秒作上下運動,波峰一個緊 接一個快速穿過樓底,使樓房被置于波峰之上,形成近似懸空狀態,而不是樓 房隨地面的波動而波動,從而避免了樓房被波峰推倒和強烈振動。 圖3是地面平行裂開,裂口穿過樓底時,樓房無倒塌。 圖4是地面錯裂,裂口穿過樓底時的第一種可能,此時樓房無倒塌。 圖5是地面錯裂,裂口穿過樓底時的第二種可能,此時樓房無倒塌。 圖6是地面錯裂,裂口穿過樓底時的第三種可能,此時樓房可能倒塌,也可 能不倒塌。因為,雖然此時樓房具備了翻倒的必要條件,同時還存在另外一種 可能當樓房開始傾斜時,樓房的重力被分解成兩個力,其中橫向分力有可能 使樓房平移,底面的滾珠又正好減少了平移的摩擦力,加強了平移的可能性, 最終使樓房成為圖5狀態或者圖7狀態。
鋼筋混凝土地基打好以後,在地基上面鋪一層厚度小於滾珠半徑的塑料墊 子,墊子的長和寬等於樓房底座的長和寬,厚度小於滾珠半徑的二分之一,墊 子上面留孔。滾珠用水泥或金屬或其他耐壓材料製成,滾珠表面包一層塑料膜, 把滾珠放在墊子的孔裡。這時在地基上面灌注樓房底座。包膜把滾珠與樓房底 座隔開,樓房底座與地基座被墊子隔開,從而保證地震時滾珠和樓房運動自如。
權利要求1、一種抗地震樓房,磚混結構或鋼結構乃至其他各種結構的樓房,其特徵是樓房與地基分離,樓房與地基之間安置滾珠以形成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震樓房,其特徵是樓 房底面與地基面形成平行凹面。
3、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抗地震樓房,其特徵是在 地基上面鋪一層塑料墊子,墊子的長和寬等於樓房底座的 長和寬,厚度小於滾珠半徑的二分之一,滾珠用水泥或金 屬或其他耐壓材料製成,把表面包有一層塑料膜的滾珠放 在墊子的孔裡,再在地基上面灌注樓房基座。
專利摘要一種能抵抗強烈地震的樓房,它使樓房與地基分離,樓房與地基之間安置滾珠以形成活動連接,當地面強烈振動時,無論是橫波、縱波、混合波的衝擊都能使樓房基本不動。當樓下的地面崩裂時,樓房毀損的可能性也會大大減小。
文檔編號E04H9/02GK201265275SQ20082011230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2日
發明者宋安寧, 近 蘇 申請人:宋安寧;蘇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