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螺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5:52:26 1
專利名稱:塑料螺絲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螺絲結構。
背景技術:
在某些條件下工件間必須兼顧固定及絕緣效果,為達到此要求,遂有塑料螺絲的應用,塑料螺絲是以塑料材質形成相同於現有螺絲的構形,有絕緣性良好、不生鏽、不腐蝕、重量輕的優點,惟塑料材質的強度有限,故仍以輕負荷的場合為限;由於螺絲使用過程,仍有因工件震動、搖晃而遭受外力作用的可能,特別是塑料螺絲容許稍微的彈性變形,該情形往往導致螺絲、螺帽逐漸沿著螺紋而逐漸鬆脫,造成固定強度降低,影響結合質量甚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螺帽鬆脫,強化墊片與工件間的牽制阻力,達到有效形成防松作用的塑料螺絲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塑料螺絲結構,包含有墊片、螺絲及螺帽,其特點是所述墊片的一面設有至少一斜尖條,該至少一斜尖條的內部設有相對應的至少一鋸齒片。
所述斜尖條為輻射狀等分設置。所述至少一鋸齒片形成於所述至少一斜尖條及墊片間。所述鋸齒片具有鋸齒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於螺絲的墊片上具有輻射狀排列的斜尖條,而斜尖條內設有的鋸齒片形成於斜尖條及墊片間,可加強斜尖條的強度,該鋸齒片於墊片緊迫時可嵌入工件,使螺絲不易鬆脫而達到防松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鋸齒片與墊片斜尖條的結構關係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的鋸齒片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鋸齒片作用於工件表面的狀態示意圖。
圖號說明1、1′墊片 11.穿孔12.第一楔形斜面121.斜面122.承面13.斜尖條131.垂直面 132.斜面14.鋸齒片 141.鋸齒2.螺絲21.螺絲頭 211.第二楔形斜面22.螺絲軸3.螺帽 31.第三楔形斜面4.工件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塑料螺絲結構,其包含有墊片1、螺絲2及螺帽3,其中該墊片1呈扁平狀,中央設有穿孔11,孔徑略大於螺絲軸22軸徑,該墊片1其中一面形成有至少一個等角度排列的第一楔形斜面12,該第一楔形斜面12由具一邊高一邊低呈斜推面的斜面121及略呈直立的承面122所構成,使該第一楔形斜面12前一斜面的最薄處恰為下一斜面的最厚處,成一環形連續斜面;該墊片1的另一面設有至少一輻射狀等分設置的斜尖條13,該斜尖條13由一垂直面131及一斜面132所構成,於該至少一斜尖條13的內部相對設有至少一輻射狀等分排列的鋸齒片14,如圖3所示,該鋸齒片14具有鋸齒141構形,於前述該墊片1成型同時形成於斜尖條13及墊片1本體間,以加強斜尖條13的強度,該鋸齒片14的鋸齒141靠近斜尖條13尖端;此外,該斜面132的推斜方向與該第一楔形斜面12的斜面121及螺帽旋緊的方向相同。
該螺絲2具螺絲頭21及螺絲軸22,該螺絲頭21可形成各種形狀,並具有提供手工具施力的對應構形,其中該螺絲頭21的內緣形成有與墊片1的各第一楔形斜面12相對應契合的第二楔形斜面211。
該螺帽3呈六邊形,於其中一內緣是具有與墊片1的各第一楔形斜面12相對應契合的第三楔形斜面31。
依上述構件加以實施時,如圖1所示,以該墊片1的斜尖條13面向工件4的方式,將該螺絲2依序穿過墊片1及工件4,再穿過一反置的墊片1』並套設螺帽3,螺固旋緊過程,螺絲頭21或螺帽3帶動墊片1旋轉並逐漸迫緊,墊片1順著斜尖條13的斜面132故可輕易逐漸螺緊螺絲及工件,當迫緊的壓力逐漸增強超過斜尖條13的強度時,斜尖條13尖端遂變形或彎折,導致包覆於其內的鋸齒片14的鋸齒141露出,使鋸齒141部嵌入工件表面,見圖4所示,據此,當螺絲頭21或螺帽3要反相做動時,由於各楔形斜面間相互推擠抗衡,加上鋸齒片14與工件4間存在的嵌合應力,使螺絲具有不易鬆脫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螺絲結構,包含有墊片、螺絲及螺帽,其特徵在於所述墊片的一面設有至少一斜尖條,該至少一斜尖條的內部設有相對應的至少一鋸齒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螺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尖條為輻射狀等分設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螺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鋸齒片形成於所述至少一斜尖條及墊片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螺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鋸齒片具有鋸齒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塑料螺絲結構,其包含有墊片、螺絲及螺帽,其中該墊片的一面設有至少一輻射狀等分設置的斜尖條,於該至少一斜尖條的內部設有相對應至少一輻射狀等分排列的鋸齒片,形成於斜尖條及墊片間,加強斜尖條的強度;利用該斜尖條尖端受迫變形或彎折時,使包覆於其內的鋸齒片露出,而嵌入工件表面,達到確切防止螺帽鬆動的功效。
文檔編號F16B43/00GK2783016SQ20052001145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5日
發明者林成懋 申請人:德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