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混凝土結構的智能保溫養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1:04: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混凝土結構的智能保溫養護裝置,用於嚴寒地區施工時混凝土結構的保溫養護。
背景技術:
混凝土冬期保溫養護技術是採取一定的加熱保溫措施使混凝土結構能夠在一定的溫、溼度環境中養護,從而使混凝土強度可以較快增長到所需強度,同時提高冬期混凝土的耐久性。
傳統的保溫加熱措施有蓄熱養護、燃煤蒸汽養護、電熱熱水養護等。蓄熱養護主要是通過搭設保溫圍護結構,減緩混凝土加熱拌制所獲得的初始熱量的散失,並充分利用水化熱和摻用外加劑使混凝土在降到冰點前達到所需的強度。但其熱量有限,保溫效果不好,不能滿足混凝土養護階段的要求。燃煤蒸汽養護的鍋爐需要佔用較大場地、資金、人力,同時還會產生有害氣體及PM2.5。電熱熱水養護雖然對環境比較友好,但是水的熱量流失快,供熱不及時可能結冰,因此保溫效果也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的混凝土保溫養護裝置存在的保溫效果不好而且養護環境差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於混凝土結構的智能保溫養護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混凝土結構的智能保溫養護裝置,包括智能測溫系統和智能控溫系統,所述智能測溫系統包括無線溫度傳感器、模數轉換模塊和計算機,所述無線溫度傳感器設在混凝土結構上,無線溫度傳感器與模數轉換模塊通過無線網絡連接,模數轉換模塊的輸出端與計算機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智能控溫系統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遠程電源管理器、電源、導線和絕緣電阻絲,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輸入端與模數轉換模塊的另一輸出端連接,遠程電源管理器的輸入端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電源與遠程電源管理器通過無線網絡連接,電源通過導線與絕緣電阻絲連接,絕緣電阻絲纏繞在混凝土結構的鋼筋上。
進一步地,所述無線溫度傳感器設在混凝土結構的表面或內部且至少設有1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絕緣電阻絲纏繞在混凝土結構的鋼筋上,並通過加熱絕緣電阻絲來提高混凝土結構的養護溫度,通過絕緣電阻絲的均勻布設,可以實現混凝土結構的均勻加熱,提高了熱量的有效利用率,保溫效果好。本實用新型可以快速、直觀、準確地掌握混凝土結構各部位的溫度變化情況,還能在氣溫變化時自動調節供熱量,在節約能源的同時保證混凝土結構的養護質量。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引入自動控制系統、無線測控技術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實現混凝土結構養護的自動化,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絕緣電阻絲的布設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無線溫度傳感器的布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用於混凝土結構的智能保溫養護裝置,包括智能測溫系統和智能控溫系統,所述智能測溫系統包括無線溫度傳感器1、模數轉換模塊2和計算機3,所述無線溫度傳感器1設在混凝土結構9的表面或內部且至少設有1個,無線溫度傳感器1與模數轉換模塊2通過無線網絡連接,模數轉換模塊2的輸出端與計算機3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智能控溫系統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遠程電源管理器5、電源6、導線7和絕緣電阻絲8,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的輸入端與模數轉換模塊2的另一輸出端連接,遠程電源管理器5的輸入端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的輸出端連接,電源6與遠程電源管理器5通過無線網絡連接,電源6通過導線7與絕緣電阻絲8連接,絕緣電阻絲8纏繞在混凝土結構9的鋼筋10上。
當混凝土一次澆築量大時,分區域布設絕緣電阻絲8和電源6,以使各區域可以獨立加熱。無線溫度傳感器1按梅花形布置在混凝土結構9的表面,其他形式亦可。靠近混凝土結構9表面邊緣的無線溫度傳感器1應與邊緣保持500mm左右的邊距。在混凝土結構9的背陰面應適當加密布置。當混凝土結構9較厚時,內部也可少量的布設一些無線溫度傳感器1,可分別布設於中部、兩端附近。
本實施例中,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系列PLC,遠程電源管理器5的型號為DND70000系列。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
(a)將無線溫度傳感器1設在混凝土結構9上用來測量混凝土結構9的溫度;
(b)將絕緣電阻絲7纏繞在混凝土結構的鋼筋10上用來加熱混凝土結構9;
(c)無線溫度傳感器1與模數轉換模塊2通過無線網絡連接,模數轉換模塊2將無線溫度傳感器1輸出的溫度數據轉換成數位訊號並傳輸給計算機3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計算機3上安裝VB繪圖程序,可通過編程實時繪製與顯示溫度數據曲線;
(d)當混凝土結構9的溫度超出設定的混凝土養護溫度範圍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4發出預警信號,並向遠程電源管理器5發出指令,控制電源6啟動或斷開,使絕緣電阻絲7給混凝土結構9加溫或停止加溫;或可通過遠程電源管理器5手動控制電源6的啟閉,使絕緣電阻絲7給混凝土結構9加溫或停止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