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1:34:16 1
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為山區陡坡路堤提供可靠的支擋,有效的控制路基橫向剛度協調,避免不均勻沉降,提高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的運行舒適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它包括:懸臂樁(3),在陡坡路堤下側沿路堤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其下部錨固於巖體中;鋼筋混凝土板(2),鋪設於路面結構層(1)之下,其外端與懸臂樁(3)樁頂固定連接;填方,填築於懸臂樁(3)樁後,其內豎向分層鋪設土工格柵(4)。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粧板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鐵路、公路路基加固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鐵路、公路的設計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聞速鐵路、聞速公路在山區大規豐旲修建。由於山區溝谷陡峻、地形地質複雜,不可避免的需要在陡坡上修建路基,並且較高的設計時速也對路基的整體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山區陡坡路堤,目前主要採用樁板牆進行加固。當自然橫坡較陡時,樁板牆懸臂長度較大,結構變形和穩定性難以控制,而且路基整體橫向剛度不均,引起不均勻沉降和路面結構的開裂,造成投資和安全風險難以控制。對於巖質陡坡路堤,尤其是半填半挖路基,挖方側巖質基底剛度與填方側填土的剛度不一致,存在較大差異,對於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來說,剛度的差異將引起不均勻沉降,從而影響運行舒適性,過大的不均勻沉降還將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迫切需要尋求一種可以解決高陡坡路基整體剛度協調的加固支擋結構。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為山區陸坡路堤提供可罪的支擋,有效的控制路基橫向剛度協調,避免不均勻沉降,提聞聞速公路或高速鐵路的運行舒適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本發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包括路面結構層,其特徵是它還包括:懸臂樁,在陡坡路堤下側沿路堤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其下部錨固於巖體中;鋼筋混凝土板,鋪設於路面結構層之下,其外端與懸臂樁樁頂固定連接;填方,填築於懸臂樁樁後,其內豎向分層鋪設土工格柵。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於路面結構層下方鋪設了鋼筋混凝土板,避免了路基整體橫向剛度的差異,防止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同時,鋼筋混凝土板與填方側懸臂樁樁頂相連,可以有效控制懸臂樁樁頂位移,提高加固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的運行舒適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三幅附圖:
[0008]圖1是本發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橫斷面圖;
[0009]圖2是本發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縱斷面圖;
[0010]圖3是本發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平面圖;
[0011]圖中示出構件及所對應的標記:路面結構1、鋼筋混凝土板2、懸臂樁3、土工格柵
4、樁間支護結構5。【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3]參照圖1、圖2和圖3,本發明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包括包括:懸臂樁3,在陡坡路堤下側沿路堤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其下部錨固於巖體中;鋼筋混凝土板2,鋪設於路面結構層I之下,其外端與懸臂樁3樁頂固定連接;填方,填築於懸臂樁3樁後,其內豎向分層鋪設土工格柵4,以確保樁后土體穩定,避免樁後薄條填土失穩,並提供必要的抗拉作用。於路面結構層I下方鋪設了鋼筋混凝土板2,避免了路基整體橫向剛度的差異,防止路基的不均勻沉降。同時,鋼筋混凝土板2與填方側懸臂樁3樁頂相連,可以有效控制懸臂粧3粧頂位移,提聞加固結構的穩定性和可罪性,有效地提聞聞速公路或聞速鐵路的運行舒適性,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0014]參照圖1和圖2,所述懸臂樁3之間固定設置樁間支護結構5。樁間支護結構5可以是固定掛設在相鄰兩懸臂樁3上的擋土板,或者是施作於相鄰兩懸臂樁3之間填方外側面上的噴射混凝土層或者土釘牆。
[0015]一般而言,懸臂樁3樁身橫截面尺寸為1.5mX 1.75m?2.5mX 3m,相鄰兩懸臂樁3的中間距為5?7m ;鋼筋混凝土板2的跨度為7?12m,厚度為0.4?1.5m,懸臂樁3樁頂深入鋼筋混凝土板2內的長度不小於IOOmm ;土工格柵4的長度宜為4?6m,或通長鋪設,填方內土工格柵4的層間距0.6?1.8m。
[0016]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發明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的一些原理,並非是要將本發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範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發明所申請的專利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包括路面結構層(1),其特徵是它還包括:懸臂樁(3),在陡坡路堤下側沿路堤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其下部錨固於巖體中;鋼筋混凝土板(2),鋪設於路面結構層(I)之下,其外端與懸臂樁(3)樁頂固定連接;填方,填築於懸臂樁(3 )樁後,其內豎向分層鋪設土工格柵(4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懸臂樁(3 )之間固定設置樁間支護結構(5 )。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樁間支護結構(5)為固定掛設在相鄰兩懸臂樁(3)上的擋土板。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樁間支護結構(5)為施作於相鄰兩懸臂樁(3)之間填方外側面上的噴射混凝土層或者土釘m 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懸臂樁(3)樁身橫截面尺寸為1.5mX 1.75m?2.5mX3m,相鄰兩懸臂樁(3)的中間距為5?7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鋼筋混凝土板(2)的跨度為7?12m,厚度為0.4?1.5m,懸臂樁(3)樁頂深入鋼筋混凝土板(2)內的長度不小於100m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於巖質陡坡路堤的側向樁板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土工格柵(4)的層間距0.6?1.8m。
【文檔編號】E01C3/04GK103806347SQ201410087542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1日
【發明者】梁瑤, 王瑋, 蔣自強, 侯中學, 蔡先慶, 吳曉春, 唐曉波, 苟印祥, 李施雲, 任劍, 宋傑, 李軍歌, 焦方輝 申請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