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2:45: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水試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電工電子產品發展也十分迅速,對其可靠性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電工電子產品外殼防護性能的好壞也是影響產品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外殼的防水性能是外殼防護性能的重要指標,GB/T2423.38-2008、GB4208-2008、IEC60529:2013、ISO20653:2013等標準中規定了產品外殼防水性能等級,可分為IPX1~IPX9級別,ISO20653:2013中針對汽車產品還另外規定了IPX4K、IPX6K和IPX9K的外殼防水等級。其中IPX1和IPX2外殼防水等級在實驗室中採用垂直滴水試驗裝置進行試驗,以上標準中給出了該試驗裝置的示意圖。目前行業應用廣泛的垂直滴水試驗裝置外觀較為統一,如說明書附圖1和2所示,分別為現有滴水盤的立體圖和俯視圖,現有滴水盤為正方形,邊長約為1200mm,裝有2500個孔徑為0.4mm的滴水針頭,每個針頭中心距離20mm,該試驗裝置能夠滿足以上標準中的滴水試驗要求,但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降水面積不可調。滴水盤只有一個內腔,試驗時2500個針頭同時滴水,無法控制降水面積,對於小樣品的滴水試驗,造成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有悖國家節約用水的號召;
2、保證降水量的均勻度較為困難。由於滴水盤面積較大,滴水盤的微量傾斜將導致不同滴水針頭產生較大的降水量誤差。
3、降水量調節時靈敏度較差。由於滴水盤面積較大,降水量調節時的滯後時間較長,靈敏度較差。
4、維護保養較為困難。當部分針頭發生堵塞,需要清理、更換時,期間無法進行滴水試驗,只有待全部清理、更換完成後才能繼續試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提高降水量的均勻度,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包括滴水盤和向滴水盤內輸水的輸水裝置,所述滴水盤的內腔分隔為若干滴水模塊,每個滴水模塊底部設有若干滴水針頭。
優選的,所述輸水裝置包括與水源接通的水泵,水泵輸出連接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接通有若干分別設有電磁閥的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另一端分別對應接通一個滴水模塊。
優選的,所述電磁閥由一控制器連接控制。
優選的,所述主水管或分水管上設有分別與控制器連接的壓力表和流量計,所述壓力表和流量計檢測的壓力和流量信息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啟停和電機轉速、以及電磁閥的開閉。
優選的,所述滴水盤為方形結構,內腔分隔為25個滴水模塊,每個滴水模塊底部設有10×10=100個滴水針頭。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降水面積改成可調式,根據樣品的尺寸大小確定降水面積,儘可能的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響應國家節約用水的號召。
2.採用模塊式的滴水盤代替整體式滴水盤,減小單個模塊的降水面積,從而提高降水量的均勻度和調節時的靈敏度。
3.模塊式的滴水盤維護保養簡單,部分針頭需要清理、更換時,其餘完好的模塊可以繼續承擔試驗任務。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現有滴水盤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現有滴水盤的俯視結構圖;
圖3為實施例中所述滴水盤的立體結構圖;
圖4為實施例中所述滴水盤的俯視結構圖;
圖5為實施例中所述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降水面積可調式垂直滴水試驗裝置,包括滴水盤和向滴水盤內輸水的輸水裝置。如圖3和4所示,所述滴水盤1為正方形,邊長約為1200mm,滴水盤1的內腔分隔為5*5=25個滴水模塊11,每個滴水模塊11底部設有10×10=100個滴水針頭12,所述滴水針頭12孔徑為0.4mm的滴水針頭,每個針頭中心距離20mm。本實用新型採用模塊式的滴水盤代替整體式滴水盤,減小單個模塊的降水面積,從而提高降水量的均勻度和調節時的靈敏度。
如圖2所示,所述輸水裝置包括與水箱接通的水泵,水泵輸出連接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接通有25個分別設有電磁閥的分水管,所述分水管另一端分別對應接通一個滴水模塊。
所述電磁閥由一控制器連接控制。所述主水管上設有分別與控制器連接的壓力表和流量計,所述壓力表和流量計檢測的壓力和流量信息發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啟停和電機轉速、以及電磁閥的開閉。
試驗時,首先根據樣品大小,確定降水面積,在控制器中設定需要啟動的滴水模塊,打開對應的電磁閥,儘可能的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控制器控制水泵啟動,水通過對應的壓力表和流量計進入對應滴水模塊中,壓力表和流量計將監測到的數據信息反饋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據反饋信號調節水泵電機轉速,即可得到所需的降水量,實現閉環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滴水盤部分針頭需要清理、更換時,其餘完好的模塊可以繼續承擔試驗任務。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