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紅色人物紅色事跡(八婺紅色故事徐英)
2023-04-18 10:02:52 3
【編者按】「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金華是一方具有燦爛歷史文化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在這塊神奇秀美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方勤勞、善良、勇敢、堅毅的人民。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中共金華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浙報集團金華分社推出《八婺紅色故事之革命印記》一書,以發生在八婺大地上的紅色故事為緯度,生動展現先輩先烈們動人心魄的革命故事,讓我們見證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追尋「從哪裡來」的精神密碼、「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
徐英,原名徐胡連,又名古月、紫衡、風連,1907 年出生於武義水碓後村。1925 年在寧波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中共美球針織廠支部書記,中共寧波特支書記、地委委員,中共武義縣委書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書記。1930 年8 月27 日,在杭州國民黨浙江陸軍監獄刑場英勇犧牲,年僅24 歲。
臨危受命的省委書記
徐英5 歲成了孤兒,由姐姐撫養長大。為擺脫貧困,19 歲背井離鄉到杭州、寧波找工作。幾經周折,在寧波美球針織廠當工人。上海五卅運動時,正在上海培訓的徐英受到黨的教育,回寧波後,他就發動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1925 年冬,由王小曼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終於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先後任中共美球針織廠支部書記和寧波地委聯絡員、委員。
正當浙江白色恐怖日益加劇,省委機關經濟十分困難之際,徐英被推選為中共浙江省委第五任書記。他面對困難無所畏懼,主持省委作出4 項決議案,及時向黨中央寫出6 份關於浙江工作的報告,還起草了《軍事計劃草案》和《農村工作方針》,給各縣委、特委通報鬥爭情況。為打開工作局面,他的足跡踏遍全省。
1929 年4 月17 日,省委撤銷,徐英再次到寧波領導革命鬥爭,擔任中央巡視員。同年8 月,中共浙江寧波特支成立,徐英任特支書記。狡猾的反動派察覺到共產黨在甬城(即寧波)的行動,白色恐怖瞬間籠罩甬城。在徐英的部署下,甬城特支的執委們紛紛到相對安全的臨近縣城、農村開展工作,發展基層黨團組織,而他卻留守在城內最危險的特支機關。因為他的睿智能幹,也使蔣介石「老巢」寧波各地的革命鬥爭烈火重新熊熊燃起。
1929 年12 月17 日凌晨,反動派武裝包圍了甬城君子道三街四樓特支機關。危急時刻,徐英臨危不懼,迅速燒掉黨的機密文件,讓反動派撲了個空。他卻不幸被捕,次年被押解到杭州國民黨浙江陸軍監獄,4 月28 日被宣判死刑。面對死亡,徐英毫不畏懼,他說:「我為黨做的工作太少,只要活著一天,就要繼續鬥爭一天。」他利用放風的機會秘密與黨組織取得聯繫,積極參加和領導獄中鬥爭。同時,他還創辦了刊物《洋鐵碗》,供難友學習;又創辦《火花》,宣傳黨的「八七」和「六大」會議精神。
1930 年8 月27 日清晨,在杭州國民黨浙江陸軍監獄,年僅24 歲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五任書記徐英和一同臨刑的18 位同志緊緊握手告別,勉勵戰友不要悲傷,不要流淚,堅持鬥爭到最後。與他們一起高呼口號,高唱《國際歌》,在獄中刑場英勇就義。徐英入獄後常勉勵難友們,「法庭當戰場,監獄是熔爐,陸軍監獄是莫斯科大學。我們革命者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堅持與反動派鬥爭」。在徐英的影響下,一些出獄的難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