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腳踏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22:26:31 1
專利名稱:雙人腳踏三輪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交通工具,涉及一種雙人腳踏三輪車。
現在常用的三輪車,是單人腳踏,通過一組腳蹬、輪盤、鏈條、飛輪傳動系統帶動。為了能正常轉彎,後軸只和一個車輪作剛性固定,另一個輪只能隨著車的前進被動轉動。這樣實際上驅動輪只有一個,單人騎行駛起來很費力,而且兩個後輪受力不均,轉彎時也容易翻車。CN2042048U提供了一種並列式雙人三輪車。可以雙人騎行,提高了車速,但沒有解決兩個後輪受力不均的問題,而且只能由一個人控制方向,還增加了一根中間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由雙人協調控制方向,兩個後輪作為驅動輪、不用中間軸,行駛安全省力的雙人腳踏三輪車。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雙人腳踏三輪車,主要由前後輪、2個車把、2個車座及2套腳蹬-輪盤-鏈條-飛輪傳動系統組成。在車的前三通(2)上裝有水平前橫梁(3),前橫梁(3)的兩端鉸接2個T形車把(4),車把(4)的下端有1個向前伸出的彎臂(5),前叉(6)的上端固定1個轉動臂(7),轉動臂(7)始終和前叉(6)同步轉動,彎臂(5)的前端和轉動臂(7)用連杆(8)鉸接。後軸用2根長度相等的半軸(9)插接構成,插接處一根半軸(9)端部為一個突出的圓柱形插頭,另一根半軸(9)端部為一個空心圓柱,圓柱形插頭正好插在空心圓柱內,2根半軸(9)的另一端各和1個後輪作剛性連接,2根半軸(9)可相對轉動。2個飛輪(15)對稱地固定在2根半軸(9)上。2根半軸(9)靠插接處一端各固定1個剎車輪(21),2個剎車輪(21)相對,剎車皮(20)和剎車板(19)包在2個剎車輪(21)的外緣上。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和圖2展示的是同一個實施例,只不過車廂部分形狀不同。圖3是本實用新型傳動部分結構圖。車架(1)由2層鐵管焊接製成,前部中端均焊接在前三通(2)上,車架(1)的上層管在前端形成前橫梁(3),2個T形車把(4)鉸接在前橫梁(3)兩端。前叉(6)穿過前三通(2)。半軸(9)為2根等徑等長鋼管,其中一根半軸(9)內鍥入一外徑與半軸(9)鋼管的內徑相同的插管(14),2根半軸(9)插接形成後軸。2根半軸(9)通過軸承(10)定位在車架(1)上,兩端和後輪(11)用固定螺母(12)緊固。
騎行時兩個人各踏動一套傳動系統。兩個人同步用力時各人的用力減少了一半。需要轉彎時,只要其中一人轉動車把,即可通過彎臂(5)-連杆(8)-轉動臂(7)-前叉(6)帶動前輪(13)轉彎,此時處於處側的人用力,車子即可正常轉彎。
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後面的車廂製成多種多樣。用於貨運可增大載重量,省力和加快速度。用於旅遊非常輕巧、方便,也可以作成雙人賽車型。由於雙後輪驅動,只要兩人協調一致,各部受力均衡,騎行起來很安全。本實用新型車把採用了連杆一曲柄傳動機構,兩個人操縱時很容易做到配合默契,提高車速也不會發生危險。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圖2——本實用新型俯視圖,圖3——本實用新型傳動部分結構圖,1——車架 2——前三通3——前橫梁 4——T形車把5——彎臂6——前叉7——轉動臂 8——連杆9——半軸10——軸承11——後輪 12——固定螺母13——前輪 14——插管15——飛輪 16——鏈條17——輪盤 18——腳蹬19——剎車板 20——剎車皮21——剎車輪 22——車座23——閘把 24——閘線
權利要求1.一種雙人腳踏三輪車,主要由前後輪、2個車座、2個車把及2套腳蹬-輪盤-鏈條-飛輪傳動系統組成,其特徵在於a)在車的前三通(2)上裝有水平前橫梁(3),前橫梁(3)的兩端鉸接2個T形車把(4),車把(4)的下端有1個向前伸出的彎臂(5),前叉(6)的上端固定1個轉動臂(7),轉動臂(7)始終和前叉(6)同步轉動,彎臂(5)的前端和轉動臂(7)用連杆(8)鉸接;b)後軸用2根長度相等的半軸(9)插接構成,插接處一根半軸(9)端部為一個突出的圓柱形插頭,另一根半軸(9)端部為一個空心圓柱,圓柱形插頭正好插在空心圓柱內,2根半軸(9)的另一端各和1個後輪作剛性連接,2根半軸(9)間可相對轉動;c)2個飛輪(15)對稱地固定在2根半軸(9)上;d)2根半軸(9)靠插接處一端各固定1個剎車輪(21),2個剎車輪(21)相對,剎車皮(20)和剎車板(19)包在2個剎車輪(21)的外緣上。
2.按照權利要求1的雙人腳踏三輪車,其特徵在於半軸(9)通過軸承(10)定位在車架(1)上,兩端和後輪(11)用固定螺母(12)緊固。
專利摘要一種有2個均可操縱前叉的車把、2個車座、2套腳蹬-輪盤-鏈條-飛輪傳動系統的雙人腳踏三輪車,後軸用2根長度相等的半軸插接構成。雙後輪驅動,騎行省力、安全。
文檔編號B62K5/02GK2078727SQ9021698
公開日1991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1990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1990年7月31日
發明者楊明哲 申請人:楊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