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藏品欣賞專題(眾美大觀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館藏精品賞析)
2023-05-04 21:45:32 1
前 言
「眾美大觀——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館藏精品賞析」活動在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進入第三個年頭。通過精心籌備,今年將近五十家美術館的典藏作品,涵蓋國畫、油畫、水彩、版畫、書法、連環畫等,繼續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以饗公眾。
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著力點,加強藏品研究,提升學術厚度,廣泛傳播經典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是幾年來我們堅持開展「眾美大觀——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館藏精品賞析」活動的中心目標。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發現,全省各美術館堅持立足江蘇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與地域特色,通過深入梳理地域美術,傳承弘揚江蘇文化。其中既包括在江蘇生活、工作過的大師名家,也有中青年藝術家;既有對經典作品在新的歷史語境中的解讀,對藝術傳統的根脈追尋,更多的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創新的探索與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江蘇美術的多樣風格和斐然成就。
好的美術作品,呈現的是線條之美、顏色之美、光影之美的視覺畫面,更應是表達當下、謳歌光榮、繪就時代的藝術記錄。我們期冀通過「眾美大觀——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館藏精品賞析」活動的持續開展,凝聚合力,不斷推進全省美術館的藏品保護、研究闡釋、陳列展覽、社會美育、交流合作,讓美術成果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以藝術之美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滋養心靈。
❖
德基美術館
吳大羽 《瓶花》 20世紀50年代
布面油畫
60.3cm×50.3cm
德基美術館藏
吳大羽,1903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22年赴法國留學,習藝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與波爾代勒雕塑工作室,耳濡目染於馬蒂斯、塞尚等藝術大師的藝術風貌,醉心沉浸於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等藝術思潮中。1927年,他學成歸國,受林風眠邀請合力籌備杭州藝專的前身「國立藝術院」,並首任西畫系主任,其作風開放、進取,作品色彩宛如交響一般。吳大羽是中國第一代油畫先驅,亦被稱為「中國抽象藝術的開拓者」。
吳大羽先生的創作,著力於形與色,著意於構思,更落腳於心境。在自己的文集中,他有許多移用或者自造的詞彙,如「勢象、光色、韻調、彩韻、採韻、譜韻、飛光、力苗、重象、定夢、走音、勢嘯、起笑、色歸、色草、飛心、彩奏、色奏、韻步、視感」等等,曾致信吳冠中說:「美在天上,有如雲朵,落入心目,一經剪裁,著根成藝。」
1940年代,「勢象」的提出,是吳大羽對抽象藝術探索的重要標誌。「我的繪畫依據,是勢象、光色、韻調三方面的結合。」這些創作理念,也體現在吳大羽的《瓶花》創作中。
《瓶花》是團簇的色彩,然細細觀來,可看到其揉入東方韻致的線條,以色彩濃淡勾勒出的清晰堅實的空間結構,清麗雅致而不失濃烈的光色湧動。「空間交迭而不紊亂,明暗紛織卻不繁雜」,輝映其中的白,藍,黃,黑也逐漸成為吳大羽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尤其是藍白基調,幾乎貫穿他所有的創作當中。以簡單的色調繪明亮的宇宙,以林風眠的話來說,便是「非凡的色彩畫家,宏偉的創造力」。
《瓶花》創作於 1950年,生發於吳大羽大隱於市、厚積升華的十年,是其抽象藝術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更是中國早期抽象藝術的萌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瓶花》作為吳大羽的重要力作曾多次展出。在1996 年於臺北舉辦的「吳大羽師生展」上,趙無極也曾在這幅作品前佇立良久。
吳大羽如此論《瓶花》:「在我看來那花是一種繽紛。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天心的仁慧,永愜人懷。英雄碧血,藉此增輝,聖母慈儀,非此無年,錦繡山河,國魂在依,素心芬芳,高士德貞,春滋生發,秋依其始,而一經圖寫於畫面,那花也融化於人靈活力之中,上天下地,飛翻須芥,永予有心人以詠矚之緣,昧者不察,識者自來。」
(德基美術館)
芥墨藝術館
周京新《羽琳琅冊之三》 2016年
中國畫 紙本水墨
35cm×46.5cm
芥墨藝術館藏
題識:京新寫意。
鈐印:京新(朱文)、 生肖印(白文)
周京新,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名譽院長、藝委會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美術創作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政府參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畫作品《水滸組畫》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揚州八怪》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西遊記組畫》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戰洪圖》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羽琳琅》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羽琳琅冊之三》作於 2016 年,是周京新先生所創作的花鳥題材《羽琳琅冊》中的一幅,現為芥墨藝術館的重要館藏之一。
「寫」是周京新一直所主張並實踐的,可以說是其筆墨語言的靈魂,正如他所言:「作畫的時候,我一貫追求乾乾淨淨地『寫』。」「寫」源於傳統書法的「書寫性」。周京新認為,畫裡的筆墨、造型、意趣只有與純正的「寫」相融合,才能出落得品潔格高,不落窠臼,也只有這樣才最能激發自己的創作潛力。「我無心去搞那種因特殊技巧而得特殊效果的製作,我始終覺得堂堂正正、自由自在地『寫』遠比那些『不可告人的製作訣竅』要高明得多。」這種「寫」,正是中國畫寫意傳統最經典、最至高無上的境界,是法度與個性完美合一的體現。
此幅作品純以生動的筆墨「寫」出,芙蓉花葉不同的形態、質感以不同的運筆方式以及墨的濃淡表現出來。鳥兒飛揚伸展的翅膀用筆爽利,而胸脯則行筆略為遲緩而略帶揉動,寫出絨絨一團的質感。雖為寫意水墨,卻有雕塑質感,以濃淡深淺的筆墨,雕塑形神,將鳥兒急速停落時,微閉雙眼,收緊爪尖的狀態,盡然捕捉。畫面布局疏密有致,觀之撲面而來皆是的一種「活潑潑地」生動,這正如董其昌所言「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
(芥墨藝術館)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