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指示牌功能的智能化路錐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9:59:4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化路錐,尤其涉及一種帶指示牌功能的智能化路錐,屬於警示標識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伴隨我國高速公路的裡程日益增加,公路養護的任務日益繁重,對公路養護設備、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道路養護領域,德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研發出專用的自動化路錐收放專用車,能自動實現路錐的擺放和回收;但其指示牌和路錐的擺放與回收分別是由兩套收放機構來完成的,導致其系統機械結構複雜,製造和維護成本上升,因此難於普及開發。另外國內也有廠家嘗試過半自動化的技術方案,即由一套收放機構實現路錐的擺放和回收,指示牌則由操作人員下到路面進行人工擺放和回收,因為指示牌往往是第一個放置在路面的標識物,下車操作的方式不但效率低,而且有更高的危險性,因而也難於獲得大範圍的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指示牌功能的智能化路錐。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指示牌功能的智能化路錐,包括錐型外殼,它還包括支撐架、驅動機構、開合機構、旋轉機構;支撐架豎直設置於錐型外殼的內部中間;驅動機構設置於支撐架的下部,由滑塊、絲槓和電機組成;絲槓設置於滑塊的下端,滑塊通過絲槓與電機相連接;電機設置於支撐架的底部平面上;
開合機構設置於支撐架的上部,由開合推槓、橫槓和豎槓組成;豎槓為兩個,兩個豎槓對稱設置於支撐架的左右兩側;橫槓為四個,四個橫槓的一端均通過鉸鏈固定在支撐架上、另一端均通過鉸鏈固定在豎槓不同的端點上;兩個橫槓、一個豎槓和支撐架圍合成平行四邊形結構;
開合推槓為兩個,兩個開合推槓對稱設置於支撐架的左右兩側;開合推槓的下端均固定在滑塊上、上端分別固定在支撐架下側的兩個橫槓上;
旋轉機構包括旋轉推桿、展示片、主旋轉件、副旋轉件;旋轉推桿豎直設置於支撐架的上部;旋轉推桿的上端通過上彈簧固定在支撐架上、下端設置有牽引線;牽引線的下端設置有下彈簧;下彈簧與滑塊固定連接;
支撐架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多個展示片;展示片均設置於橫槓和豎槓圍成的平行四邊形內,同一側的展示片上下排布;主旋轉件、副旋轉件分別設置於展示片的內側、外側;
主旋轉件由主轉軸、主鉸鏈軸、主鉸鏈片和轉軸翅片組成;所述主轉軸通過支撐件固定在支撐架上;主轉軸的外側與主鉸鏈軸固定連接;主鉸鏈片連接在主鉸鏈軸上;轉軸翅片的一端通過鉸鏈連接在旋轉推桿上,另一端與主轉軸固定連接;
副旋轉件由副轉軸、副鉸鏈軸和副鉸鏈片組成;副轉軸固定在豎槓上;副轉軸的內側與副鉸鏈軸固定連接;副鉸鏈片連接在副鉸鏈軸上;展示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主鉸鏈片和副鉸鏈片上。
下彈簧的上端設置有限位擋塊;限位擋塊套置在牽引線上。
錐型外殼的左側面、右側面上均開設有狹槽;狹槽的寬度不小於展示片的寬度。
支撐架的底部平面上設置有控制電路。控制電路的左側設置有電源裝置。
本實用新型將路錐與指示牌設計為一體結構,使路錐的尺寸外形與普通路錐保持一致,從而可在同一套收放機構的作用下對路錐進行擺放或回收,具有操作效率高、簡化收放機構設計、降低生產成本的優點;此外,本實用新型指示牌可在控制電路的作用下自行展開或收攏,無需人工到路面進行操作,能有效降低路面操作風險性,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主旋轉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副旋轉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展開狀態下旋轉推桿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收攏狀態下旋轉推桿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收攏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際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絲槓;2、滑塊;3、電機;4、開合推槓;5、橫槓;6、豎槓;7、上彈簧;8、下彈簧;9、牽引線;10、限位擋塊;11、支撐件;12、旋轉推桿;13、主旋轉件;131、主轉軸;132、主鉸鏈軸;133、主鉸鏈片;134、轉軸翅片;14、副旋轉件;141、副轉軸;142、副鉸鏈軸;143、副鉸鏈片;15、展示片;16、支撐架;17、電源裝置;18、控制電路;19、錐型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錐型外殼19,它還包括支撐架16、驅動機構、開合機構、旋轉機構;支撐架16豎直設置於錐型外殼19的內部中間;驅動機構設置於支撐架16的下部,由滑塊2、絲槓1和電機3組成;絲槓1設置於滑塊2的下端,滑塊2通過絲槓1與電機3相連接;電機3設置於支撐架16的底部平面上;
開合機構設置於支撐架16的上部,由開合推槓4、橫槓5和豎槓6組成;豎槓6為兩個,兩個豎槓6對稱設置於支撐架16的左右兩側;橫槓5為四個,四個橫槓5的一端均通過鉸鏈固定在支撐架16上、另一端均通過鉸鏈固定在豎槓6不同的端點上;兩個橫槓5、一個豎槓6和支撐架圍合成平行四邊形結構;
開合推槓4為兩個,兩個開合推槓4對稱設置於支撐架16的左右兩側;開合推槓4的下端均固定在滑塊2上、上端分別固定在支撐架下側的兩個橫槓5上;滑塊2下行時,會通過開合推槓4帶動橫槓5向下收攏,從而帶動整體結構收攏至錐型外殼19內,將所有的機械及電子部件均隱藏在錐型外殼19中;錐型外殼19的大小與普通路錐的大小一致,方便與普通路錐進行同步擺放及回收操作。
旋轉機構包括旋轉推桿12、展示片15、主旋轉件13、副旋轉件14;旋轉推桿12豎直設置於支撐架16的上部;旋轉推桿12的上端通過上彈簧7固定在支撐架16上、下端設置有牽引線9;牽引線9的下端設置有下彈簧8;下彈簧8與滑塊2固定連接;
支撐架16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多個展示片15;展示片15均設置於橫槓5和豎槓6圍成的平行四邊形內,同一側的展示片上下排布;多個展示片共同組成帶有指示標記的指示牌;主旋轉件13、副旋轉件14分別設置於展示片的內側、外側;
主旋轉件13由主轉軸131、主鉸鏈軸132、主鉸鏈片133和轉軸翅片134組成;主轉軸131通過支撐件11固定在支撐架16上,相對支撐架16做旋轉運動;主轉軸131的外側與主鉸鏈軸132固定連接;主鉸鏈片133連接在主鉸鏈軸132上,相對主鉸鏈軸132做旋轉運動;轉軸翅片134的一端通過鉸鏈連接在旋轉推桿12上,另一端與主轉軸131固定連接;
副旋轉件14由副轉軸141、副鉸鏈軸142和副鉸鏈片143組成;副轉軸141固定在豎槓6上,相對豎槓6做旋轉運動;副轉軸141的內側與副鉸鏈軸142固定連接;副鉸鏈片143連接在副鉸鏈軸142上,相對副鉸鏈軸142做旋轉運動;展示片1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主鉸鏈片133和副鉸鏈片143上;
當滑塊2下行時,下彈簧8及牽引線9帶動旋轉推桿12向下運動,一方面使橫槓5和豎槓6圍成的平行四邊形在開合推槓4的作用下向下收攏,將全部部件收攏至錐型外殼19內;另一方面使轉軸翅片134發生90°位移,從而帶動主轉軸131進行旋轉,主轉軸131進而帶動主鉸鏈片133進行翻轉運動,實現展示片15在垂直紙面方向上的旋轉,避免在結構收攏時展示片之間相互擠壓而變形。
下彈簧8的上端設置有限位擋塊10;限位擋塊10套置在牽引線9上,用於實現對旋轉推桿12的行程限位,使旋轉推桿12運動至限位擋塊10的位置時,能夠剛好使轉軸翅片134發生90°位移,進而帶動展示片垂直翻轉,其運行原理如圖4、圖5所示。
錐型外殼19的左側面、右側面上均開設有狹槽;狹槽的寬度不小於展示片15的寬度;橫槓5在收攏時展示片同時進行翻轉,然後通過狹槽收攏至錐型外殼19內部。
支撐架16的底部平面上設置有控制電路18,用於驅動電機3進行工作,進而控制滑塊2的運動行程,還可在展示片上或周邊布置LED燈珠,以方便在視線不清的天氣情況下照亮展示片。控制電路18中包含有觸發電路,實際運用時根據現場需要選擇無線遙控、時間延時、行程開關的開合指示牌的觸發方式。控制電路18的左側設置有為電路供能的電源裝置17。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路錐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將路錐與指示牌設計為一體結構,指示牌可在控制電路的作用下自行展開或收攏,不僅操作效率高,而且無需人工到路面進行操作,降低了路面操作風險性以及人力成本;
(2)錐型外殼的大小與普通路錐保持一致,方便與普通路錐進行同步擺放及回收操作,自動化程度高,並且可以有效簡化擺放及回收機構的機械結構,降低車體大小和設計複雜度,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解決了現有的全自動設備需兩套機構來分別實現路錐和指示牌收放的問題;
(3)開合機構在將指示牌展開或收攏的同時,旋轉機構會帶動展示片同步進行紙面維度的翻轉,不僅具有翻轉視覺效果更佳、質感更強的優點,在收攏時也不會阻礙指示牌的收攏運動或對展示片造成擠壓或損傷,具有實用性強的優點;
(4)本實用新型的驅動機構中只包含一個電機作為動力源,在推動開合機構運動的同時,利用兩根彈簧、牽引線及限位擋塊,將直線運動轉化成固定角度的旋轉運動,由開合機構和旋轉機構同步配合完成展示片的旋轉和開合兩個維度的動作。
上述實施方式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