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8:14:56 2
專利名稱: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
背景技術:
目前對腹部手朮後傷口的癒合,疤痕組織形成,預防朮後腸粘連.臨床上 多採用傷口換藥,增加全身營養,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這種方法完全依靠患 者本身的免疫反應來恢復。從而使患者恢復慢,少數患者還並發術後傷口感 染,疤痕組織形成腸粘連,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發明內容
為克服患者傷口癒合慢、易形成疤痕組織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加快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組織形成的創傷止痛無菌電 子敷貼儀。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本體、電路控制板、鍵盤 電路、指示燈、顯示屏、正電極、負電極,所述本體上設有鍵盤電路、顯示 屏及電路控制板,電路控制板包括控制器、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 控制器分別與鍵盤電路、顯示屏、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指示燈相 連,電流電壓調節電路的輸出端接正、負電極,正、負電極連接到敷貼終端, 敷貼終端為長方形自粘性無紡布,無紡布的內側中部設有吸水棉,吸水棉外 側設有隔離網膜,吸水棉上的的兩側無紡布上設有金屬片正、負電極。
上述的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中,還包括水凝膠,吸水棉的兩側無仿 布上粘附有水凝膠,所述金屬片正、負電極粘附於水凝膠上。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其中水凝膠不僅 有良好導電性而且粘貼性強,並能將金屬電極粘附在皮膚上形成電場,促進 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的快速癒合,減少疤痕組織形成,預防腸粘連。傷口上 的吸水棉能很好的吸收傷口的滲出,保持傷口乾燥,並能隔離外部細菌侵入, 而隔離網膜能有效防止吸水棉與傷口粘連,自粘性無紡布將吸水棉粘貼固定 在皮膚傷口上,進一步保護皮膚傷口免招細菌侵入。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l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控制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l、 2,本發明包括本體l、電路控制板12、鍵盤電路2、指示燈 3、顯示屏4、正電極5、負電極6、水凝膠7、吸水棉8、水凝膠9、金屬片 10、金屬片11、隔離網膜13、自粘性無紡布14,所述本體1上設有鍵盤電 路2、指示燈3、顯示屏4及電路控制板12,電路控制板12包括控制器、電 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控制器分別與鍵盤電路、顯示屏、電流電壓調 節電路、定時電路、指示燈相連,電流電壓調節電路的輸出端接正、負電極, 正、負電極連接到敷貼終端,敷貼終端為長方形自粘性無紡布,無紡布的內 側中部設有吸水棉,吸水棉上附著自粘性隔離網膜,無紡布的的兩側粘貼有 水凝膠,正、負電極分別粘貼到兩側水凝膠上,也可粘貼到自粘性無紡布兩側 上。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鍵盤電路設定工作時間及需要輸出的電壓大小及電流頻率,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流電壓調節電路輸出所需電流電壓到電極 金屬片上,將敷貼終端無紡布中央的吸水棉對準傷口,水凝膠不僅有良好導 電性而且粘貼性強,並能將金屬電極粘附在皮膚上形成電場,傷口上的吸水 棉能很好的吸收傷口的滲出,保持傷口乾燥,並能隔離外部細菌侵入,而隔 離網膜能有效防止吸水棉與傷口粘連,自粘性無紡布將吸水棉粘貼固定在皮 膚傷口上,進一步保護皮膚傷口免招細菌侵入,金屬電極粘附在皮膚上形成 電場,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的快速癒合,減少疤痕組織形成,預防腸 粘連。
權利要求
1、一種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其特徵在於包括本體、電路控制板、鍵盤電路、指示燈、顯示屏、正電極、負電極,所述本體上設有鍵盤電路、顯示屏及電路控制板,電路控制板包括控制器、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控制器分別與鍵盤電路、顯示屏、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指示燈相連,電流電壓調節電路的輸出端接正、負電極,正、負電極連接到敷貼終端,敷貼終端為長方形自粘性無紡布,無紡布的內側中部設有吸水棉,吸水棉外側設有隔離網膜,吸水棉上的的兩側無紡布上設有金屬片正、負電極。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其特徵在於還包 括水凝膠,吸水棉的兩側無仿布上粘附有水凝膠,所述金屬片正、負電極粘 附於水凝膠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創傷止痛無菌電子敷貼儀,包括本體、電路控制板、鍵盤電路、指示燈、顯示屏、正電極、負電極,所述本體上設有鍵盤電路、顯示屏及電路控制板,電路控制板包括控制器、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控制器分別與鍵盤電路、顯示屏、電流電壓調節電路、定時電路、指示燈相連,電流電壓調節電路的輸出端接正、負電極,正、負電極連接到敷貼終端,敷貼終端為長方形自粘性無紡布,無紡布的內側中部設有吸水棉,吸水棉上附著自粘性隔離網膜,無紡布的兩側設有水凝膠,正、負電極分別粘貼到兩側水凝膠上。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在手術創傷面形成電場,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的快速癒合,減少疤痕組織形成,預防腸粘連。
文檔編號A61F13/15GK101427961SQ20081014398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5日
發明者丹 龍 申請人:丹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