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6:48:51 1
專利名稱:一種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
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是有機矽裂解生產的關鍵設備,其結構對後部工序的生產影響較大。目前同類設備一般均帶有夾套,其內底部平板上設有一臥式U形管換熱器。此結構雖然有一定的特點,但由於夾套的存在,使上述裂解釜殼體厚度必然加大,增加了材料消耗等,在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接管、人孔和夾套等相互避讓、焊接強度與安全、焊縫適宜布置等,使裂解釜結構複雜,提高了造價;此外,按照標準設計的U形管換熱器的管間距小,不便於清理U形管換熱器管外部的物料等。
本實用新型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無夾套且可提高其換熱面積,使物料受熱均勻,利於傳質傳熱的結構簡單、造價較低的裂解釜等。
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主要包括殼體、平板、滑道、出料口、入口管和升氣管,其特徵在於取消了夾套,並在殼體內底部平板上的二滑道上各設有一臺臥式U形管換熱器。
上述裂解釜內設有的平板可向出料口方向傾斜。
前述的U形管換熱器的管間距可為40mm。
本實用新型取消裂解釜夾套後,可使釜壁厚度減小,簡化了結構,降低了造價;在上述裂解釜內底部的平板上的二滑道上各設一臺臥式U形管換熱器,既可補償由於取消夾套而導致的換熱面積降低,又可以提高換熱面積;前述的裂解釜內底部的平板,可向出料口(即人孔)方向傾斜,維修時可將釜底物料經出料口卸得比較乾淨;此外,U形管換熱器的管間距在不增大裂解釜內徑,滿足工藝所需換熱面積的情況下可加大至40mm,便於清理U形管外部的物料。
圖1為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A剖面圖。
從
圖1可見,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主要包括殼體1、平板5、滑道6、出料口8、人孔9、入口管10、升氣管11等。
上述的裂解釜取消夾套後,其殼體1內底部平板5上的二滑道6上各設有一臺臥式U形管換熱器3,並通過螺栓4將其固定在接口法蘭2上,從而可簡化裂解釜的結構,降低造價;不僅可補償由於取消夾套而導致換熱面積的降低,又可提高換熱面積,使物料均勻受熱,利於傳質傳熱。
從圖2可見,前述的兩臺U形管換熱器3,分別置於殼體1內平板5的二滑道6上。此二滑道6是焊在支架7上,而該二支架7一端焊在殼體1內壁上,另一端焊接在平板5上。
從
圖1可見,上面提及的平板5是向出料口方向(即人孔9一側)傾斜,這樣,檢修時可使裂解釜底物料從出料口卸得比較乾淨。前面所述的U形管換熱器的管間距在不增大裂解釜內徑、足以滿足工藝所需的換熱面積的情況下,以40mm為宜,便於對U形管外部物料進行清理。
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經脫氧、脫水後,由入口管10加入到盛有溶劑油的前述裂解釜中,並由相應的加料管(見
圖1,圖中未給出位號),將工藝所需要其它物料加入裂解釜中,在已知催化劑存在下,升溫至工藝所需要溫度,使直鏈矽氧烷裂解成環狀矽氧烷,並由升氣管11導出,再經精餾塔對其混合環體進行分離,收集目的產物(D4),其它重組份(D3、D5、D6)再由入口管10返回至裂解釜內再進行裂解。上述過程操作是在負壓下進行的。
權利要求1.一種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主要包括殼體(1)、平板(5)、滑道(6)、出料口(8)、入口管(10)、升氣管(11),其特徵在於取消了夾套,在殼體(1)內底部平板(5)上的二滑道(6)上各設有一臺臥式U形管換熱器(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裂解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平板(5)可向出料口(8)方向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裂解釜,其特徵在於U形管換熱器(3)的管間距為4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φ1.6m二甲基二氯矽烷水解物裂解釜,其特徵是該裂解釜無夾套,其內底部平板上的二滑道上各設有一臺臥式U形管換熱器。該滑道又焊在向出料口方向傾斜的平板上焊有的支架上,其U形管管間距為40mm,可提高換熱面積,使物料均勻受熱,提高傳質傳熱效果,簡化了結構降低了造價等。
文檔編號B01J3/00GK2529698SQ0122194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29日
發明者金傑, 王福民, 吳遠南, 崔光勳, 溫峻, 安振宇 申請人:吉林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石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