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包底不鏽鋼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2:24:06 1
專利名稱:複合包底不鏽鋼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一種複合包底的不鏽鋼鍋。
不鏽鋼鍋具有不易生鏽、美觀等優點,但又有導熱保溫性能不好的缺點,所以現有較高檔的不鏽鋼鍋均採用複合包底的結構,即鍋底為不鏽鋼內鍋底-鋁夾層-不鏽鋼外包鍋底三層複合的結構(參見圖1),這種結構是用鋁夾層來改善不鏽鋼鍋的導熱保溫性能,其加工方法主要是用釺焊或壓力摩擦的方法使鋁夾層與不鏽鋼內外底層結合而成型的。用不鏽鋼作外包底,其導熱保溫性能還是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因此最理想的是用銅作外包底材料,但由於銅對鋁的最佳釺焊溫度與鋁對不鏽鋼的最佳釺焊溫度不一致,所以若用釺焊的方法一次熱壓成型,其焊面結合多數通不過250℃急冷試驗不分離的檢測標準。若用傳統壓力摩擦的方法,則又由於鋁層與銅層產生共晶結合的效果不好,所以複合後的鋁夾層與銅質外包層結合不牢,很容易剝離。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複合包底的不鏽鋼鍋,其複合包底的結構可以使外包底與鋁夾層更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鍋體(1)的複合包底包括相互面連接的內鍋底(2),鋁夾層(3)和外包鍋底(4),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鋁夾層設有數個突起並埋入到外包鍋底內的鉚釘體(5)。
上述結構的複合鍋底可採用傳統的壓力摩擦法加工成型,只是在熱壓前,先在外包鍋底上加工出若干個鉚接孔,這樣在利用摩擦壓力機對模具上的三層鍋底施加瞬間衝擊力時,即可使接近熱熔狀態的鋁夾層一方面象常規的壓力摩擦成型法一樣,與內外鍋底接觸面產生共晶而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可被擠壓到外包鍋底的鉚接孔內,形成與外包鍋底鉚接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複合鍋底的鋁夾層與外包鍋底之間增加了鉚接的連接結構,所以結合牢固,不易剝離,從而當用銅材作外包底時,能夠彌補銅材與鋁夾層共晶結合不牢的不足,使以銅材作外包底的複合包底不鏽鋼鍋也能達到使用要求。
圖1、現有複合包底不鏽鋼鍋剖面結構示意圖1-鍋體 2-內鍋底 3-鋁夾層 4-外包鍋底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剖面結構示意圖5-鉚釘體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外觀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外觀示意圖實施例1說明本例是直徑為21cm複合包底不鏽鋼鍋,其銅質的外包鍋底4為周邊向上豎起包住鋁夾層周邊的的碗狀結構(參見圖2),鋁夾層所設突起並埋入外包鍋底的鉚釘體5直徑為3mm,均勻分布在厚0.5mm的外包鍋底豎起部分的圓周壁內以及靠近圓形底面圓周邊緣的層體內(參見圖2、圖3)。
本例在加工過程中,先將銅質的外包鍋底作成圓片狀,在靠近外圓周邊的部位均勻地打兩圈同心的圓形鉚接孔,鉚接孔直徑為3mm,再將圓片衝壓成周邊豎起的碗狀,外圈鉚接孔位於豎起的側壁上,裡圈鉚接孔位於底部,然後將圓形鋁板、碗狀外包鍋底與鍋體內鍋底同心定位,加熱至接近鋁材熱熔的溫度後置於模具上用摩擦壓力機施加瞬間衝擊力,即可一方面使接近熱熔狀態的鋁板與內外鍋底接觸面產生共晶結合,一方面被擠壓嵌入外包鍋底的鉚接孔內,形成鋁夾層與外包鍋底的其晶-鉚接的複合連接結構,使外包鍋底與鋁夾層牢固結合,不易剝離。
實施例2說明本例鋁夾層所設突起的鉚釘體5穿透外包鍋底4,鉚釘體的端面裸露在外包鍋底面上,鉚釘體的橫截面為 形。
鉚釘體橫截面可採用不同圖案,以美化鍋體外觀。
權利要求1.複合包底不鏽鋼鍋,鍋體(1)的複合包底包括相互面連接的內鍋底(2),鋁夾層(3)和外包鍋底(4),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鋁夾層設有數個突起並埋入到外包鍋底內的鉚釘體(5)。
專利摘要複合包底不鏽鋼鍋,現有這類鍋的複合包底均為不鏽鋼-鋁-不鏽鋼兩種材料的,其結構不能實現用導熱保溫性通良好的銅材作外包底,本實用新型複合包底包括內鍋底、鋁夾層和外包鍋底,其特徵在於所述鋁夾層設有數個突起並埋入到外包鍋底內的鉚釘體,這種結構可使鋁夾層與外包鍋底結合得更牢固,從而解決了以往不能用銅材作外包鍋底的難題。
文檔編號A47J27/00GK2421918SQ9924068
公開日2001年3月7日 申請日期1999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8日
發明者呂博揚 申請人:吳振滔, 呂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