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8:22:46 1
專利名稱: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特指一種可有效快速調整螺杆與調距器的間距及防止被輕易拆卸的螺杆調距器。
背景技術:
目前可調距螺杆為防止生鏽,其材質均採不鏽鋼材質,它通常被實施於吊管(物)或鋼索連接之組裝配件上,如圖4所示,其主要結構,包含具有左螺紋A1的上螺杆A及具有右螺紋B1的下螺杆B,上、下螺杆A、B分別被螺接於具有若干長度的調距器C的上、下螺孔C1、C2中,旋轉調距器C,可令上、下螺杆A、B在上、下螺孔C1、C2中上、下移位,如此可達成上、下螺杆A、B彼此距離的長短。
但是此不鏽鋼材質製成的上、下螺杆A、B及調距器C在螺接使用下,有如下之缺點(1).調距器C中,各形成狹穿孔C3、C4,組合後的螺杆A、B均暴露其中,有礙整體之美感觀瞻,尤其潤滑油分布於螺杆A、B上,在人手攀動操作下,容易沾黏於人手,而且有礙外觀的整潔。
(2).由於調距器C不需要特別的手工具,即可被他人輕易地旋動,因此調距器C容易被異動,而導致連接於下螺杆(或上螺杆)的被固定對象,遭到偷竊、拆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發揮可有效快速的調整上、下螺杆間的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手對於所提供一種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使其能發揮調距器與螺杆間不容易被他人拆解異動以及增進整體組件的整潔美感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包括有中空管體為中心,前、後端分別設有前、後銜接孔,前杆體的連接端是活接於前銜接孔中;後杆體前段的螺杆體螺接入後銜接孔中;圓柱形的螺帽是螺接入螺杆體上,其表面上設有一定位孔;螺帽形成後杆體與中空管體的鎖固組件。
以下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出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使之對其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所達到的功效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斷面動作實施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斷面動作實施例圖;圖4為已知螺杆調距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中組件編號中空管體10;注油孔11;前銜接孔12;環形槽121;後銜接孔14;側端面15;前杆體20;連接端22;後杆體30;螺杆體32;螺帽40;定位孔42;手工具50;凸柱體5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螺杆調距器結構包括中空管體10為中心,前、後端分別設有前、後銜接孔12、14,前杆體20的連接端22系活接於前銜接孔12中;後杆體30前段的螺杆體32螺接入後銜接孔14中;圓柱形的螺帽40系螺接入螺杆體32上,其表面上設有一定位孔42;螺帽40形成後杆體30與中空管體10的鎖固組件。
如圖2所示,根據上述的主要特徵,其中前銜接孔12之內孔壁具有一環形槽121;前杆體20其連接端22形成凸環狀,連接端22可活接(松配合)入環形槽121中。
根據上述的主要特徵,其中螺帽40環形表面,所設的定位孔42供手工具50其凸柱體52之插入,螺帽40受扭力可在螺杆體32移位。
根據上述的主要特徵,其中中空管體10上設有注油孔11。
如圖1、2所示,利用手工具50其凸柱體52插入定位孔42,並施扭力,使螺帽40在螺杆體32上移位,以將螺杆體32與中空管體10的鎖固狀態解除,施扭力於中空管體10或後杆體30,使螺杆體32在後銜接孔14的內螺紋上,做螺接的移位運動,使後杆體30可在中空管體10中做前、後移位,當間距設定完成後,如圖3所示,再利用手工具50將螺帽40鎖固於中空管體10的側端面15上,藉此將中空管體10與後杆體30兩者組件相迫緊定位。由於連接端22是松配合於環形槽121中,因此當中空管體10旋動時,前杆體20與中空管體10間不會移位,亦指中空管體10與前杆體20互為旋轉時,屬空轉,其中前杆體20用以銜接其它銜接物(如鋼索或螺杆)。
由於圓柱形的螺帽40的設計,可達到非特殊工具無法松滯螺帽40的效果,因此可防止他人輕易的異動到中空管體10與後杆體30的間距。另外注油孔11的設計,可被注入潤滑油,使中空管體10與螺杆體32的螺接運動更順暢,而且潤滑油不虞外露。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組件間的連結簡單操作上快速便捷,螺帽40、中空管體10及前杆體20均由圓柱狀或圓管狀的造型,可增進整體外觀的美感性。
權利要求1.一種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其結構包括有中空管體為中心,前、後端分別設有前、後銜接孔,前杆體的連接端系活接於前銜接孔中;後杆體前段的螺杆體螺接入後銜接孔中;圓柱形的螺帽系螺接入螺杆體上,其表面上設有一定位孔;螺帽形成後杆體與中空管體的鎖固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前銜接孔的內孔壁具有一環形槽;前杆體其連接端形成凸環狀,連接端可活接(松配合)入環形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螺帽環形表面所設的定位孔供手工具有其凸柱體的插入,螺帽受扭力可在螺杆體移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中空管體上設有注油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杆調距器的改良結構,其結構包括有中空管體中心,前、後端分別設有前、後銜接孔,前杆體的連接端系活接於前銜接孔中;後杆體前段的螺杆體螺接入後銜接孔中;圓柱形的螺帽系螺接入螺杆體上,其表面上設有一定位孔;螺帽形成後杆體與中空管的鎖固組件,其發揮可有效快速的調整上、下螺杆間的間距。
文檔編號F16B45/00GK2646464SQ03276759
公開日2004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6日
發明者何滕楠 申請人:何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