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三篇(優秀篇)
2023-10-19 17:39:22 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是一個系統。要求我們以完善自我開始,進而尋求團隊,最終要以終為始,使每個有志向的人走向自己的巔峰。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決心至關重要。做事的恆心和毅力,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個人修為。本書沒太多修飾性格的字眼,但頻繁的用了"習慣"二字。習慣是知識,技能和意願的交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三者的交匯構成個人行事做人的習慣。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從而實現個人性格的改變,最終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一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為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為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願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欲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為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為存在的。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著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後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眾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床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啟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第二篇: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有感
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於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閱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在書裡採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告誡人們:只有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當代大學生已經可以深刻體會到現在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因此,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不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展的最新資料。不至於成為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一、要想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必須養成前三種習慣,遵循相應的原則。
為什麼說前三個習慣,是因為這七個習慣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從低到高、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回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為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為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採烈;陰雲密布的時候就無精打採。而我們要爭取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價值觀才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精神。
消極被動的人還會受到社會天氣的影響。比如別人以禮相待,他就笑臉相迎,反之則擺出一副自我守護的姿態。他們心情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人的言行,任由別人的弱點來控制自己。而我們作為積極主動的人,應該理智勝於衝動,凡事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為自己行動的內在動力,對待外界刺激,應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回應方式,而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怨天尤人。牢記一點:最刻骨銘心的傷害並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竟然會聽任這些遭遇發生在自己身上。
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是作為一名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環境中都應具備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習慣。
習慣二是以終為始,相應的原則是自我領導的原則。這一習慣最基本的應用是應該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即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觀來決定一切。
你就應該明白: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才是你一生真正追求的目標。所以人的一生,明確真正的目標非常重要。當你確定了人生的奮鬥目標,才能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勞而有獲。否則,將勞而無獲,一事無成。
習慣三是要事第一,相應的原則是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習慣三是個讓人受益匪淺的習慣,是習慣一和習慣二的具體實踐。
生活工作中的有些活動是高效個人管理的核心,雖然不緊迫,但卻十分重要。這些活動包括建立人際關係,撰寫個人使命宣言,擬定長期規劃,進行體育鍛鍊,採取預防危機措施,從事準備工作。我們通常都能認識到這些事物的重要性,知道應該認真對待,但卻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加以落實,原因就在於這些都不是我們手頭最緊迫的事情。所以,我堅信,如果大家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做這些事情,那麼一定會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效率,一定會獲得成功。同時,你還會發現,問題和危機都將大大減少,不再難以應付。這樣,你就會實現20%的行動能夠獲得80%的成果。
總之,只有養成了這三種習慣,並能夠遵循相應的原則,才能從依賴期走向獨立期,才能取得個人領域的成功,進而養成另四種習慣取得公眾領域的成功。
我知道,要養成一種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成為一個高效能人士,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逐漸養成習慣,堅決遵循原則,就一定能走向成功。對我而言,目前能夠理解這七種習慣,但實踐它卻是一場長期的鬥爭,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最後的結語:如果你是鐵,請把自己投入火中,成鋼。如果你是木,請把自己劈開,成材。
第三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心得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於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為中心,以品德為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指點「做什麼」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說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通過不斷地閱讀和觀察總結來學習更多的規律和方法論,同時也要注意多實踐,來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積極向上,讓自己有意願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了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