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無死腔膜殼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3:55:16
專利名稱:反滲透無死腔膜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純水製備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醫用純水製備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
背景技術:
目前,用於醫用純水製備的反滲透膜殼,由於結構設計不合理,使膜殼內的反滲透膜與膜殼本體之間形成死腔,積水不能排出,久而久之發生腐變,影響醫用純水,尤其是血液透析用純水的製備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保證血液透析用純水製備質量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它的膜殼本體為一密閉圓筒,其內設置有反滲透膜,膜殼本體內設置有上、下封堵,由密封圈密封,由卡箍卡緊,反滲透膜上設置有進水管、純水出水管,進水管、純水出水管穿過封堵且密封,其下封堵上設置有排汙凹槽,膜殼本體側壁上設置有排汙管。反滲透膜底部設置的插接管插入下封堵的定位槽,由密封圈密封。排汙凹槽橫截面呈V型狀,設置在封堵圓周上。純水出水管、進水管為上置式或下置式,排汙管為上排式或下排式。
本實用新型的膜殼封堵上與反滲透膜結合處設置有排汙凹槽,積水可沿著排汙凹槽從膜殼的排汙管流出,使反滲透膜與膜殼之間不會形成死腔,積水不會發生腐變,衛生可靠,保證血液透析用純水的製備質量,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主要適用於醫用純水製備,特別是血液透析用純水製備。也可適用於其它純水製備。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閱圖1、圖2所示,一種反滲透無死腔膜殼,主要包括純水出水管1、上封堵2、密封圈3、卡箍4、排汙管5、膜殼本體6、反滲透膜7、插接管8、下封堵9、進水管10等零部件;其膜殼本體6採用不鏽鋼材料製作,為一密閉圓筒,其內設置有反滲透膜7,膜殼本體6的頂部和底部內設置有上封堵2和下封堵9,由密封圈3密封,並由卡箍4將其與膜殼本體6卡緊;上封堵2和下封堵9採用PVC塑料或不鏽鋼材料製作,反滲透膜7上部設置有純水出水管1、進水管10,為上置式,純水出水管1、進水管10穿過上封堵2,由密封圈密封,各管可以安裝開關閥門,通過進水管10進入軟化水或自來水,經反滲透膜7處理後,由純水出水管1流出純水;反滲透膜7底部設置有插接管8,下封堵9中部設置有定位槽902,插接管8插入定位槽902由密封圈密封,與反滲透膜7底部結合的下封堵9上平面設置有排汙凹槽901,排汙凹槽901為四個,均布在下封堵9圓周,其橫截面呈V型狀;在膜殼本體6的側壁上部設置有排汙管5,為上排式,當反滲透膜7出水時,積存在反滲透膜7與膜殼本體6之間的積水流入排汙凹槽901,當向反滲透膜7內注水時,在其壓力下,積水從排汙凹槽901沿著反滲透膜7與膜殼本體6之間的通道由排汙管5流出,不會形成積水死腔。
實施例2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純水出水管1、進水管10也可以設置在反滲透膜7的下部,為下置式,純水出水管1、進水管10穿過下封堵9,由密封圈密封,排汙管5設置在膜殼本體6的側壁下部,為下排式。其餘結構同實施例1,不多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它的膜殼本體為一密閉圓筒,其內設置有反滲透膜,膜殼本體內設置有上、下封堵,由密封圈密封,由卡箍卡緊,反滲透膜上設置有進水管、純水出水管,進水管、純水出水管穿過封堵且密封,其特徵在於下封堵(9)上設置有排汙凹槽(901),膜殼本體(6)側壁上設置有排汙管(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其特徵在於反滲透膜(7)底部設置的插接管(8)插入下封堵(9)的定位槽(902),由密封圈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其特徵在於排汙凹槽(901)橫截面呈V型狀,設置在封堵(9)圓周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其特徵在於純水出水管(1)、進水管(10)為上置式或下置式,排汙管(5)為上排式或下排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純水製備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醫用純水製備的反滲透無死腔膜殼。它的膜殼本體為一密閉圓筒,其內設置有反滲透膜,膜殼本體內設置有上、下封堵,由密封圈密封,由卡箍卡緊,反滲透膜上設置有進水管、純水出水管,進水管、純水出水管穿過封堵且密封,其下封堵上設置有排汙凹槽,膜殼本體側壁上設置有排汙管;積水可沿著排汙凹槽從排汙管流出,使反滲透膜與膜殼之間不會形成死腔,積水不會發生腐變,保證血液透析用純水的製備質量,本實用新型主要適於醫用純水製備,特別是血液透析用純水製備使用。也可適於其它純水製備使用。
文檔編號A01G7/00GK2730108SQ200420092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2日
發明者黃書泉 申請人:黃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