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0:14:31
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包括驅動橋、支座、託架及氣囊組件,所述的支座上部通過U型螺栓與驅動橋連接,支座的下端與託架鉸接,託架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託架的另一端與車架鉸接。本實用新型是在驅動橋與託架之間設置支座,驅動橋與支座通過U型螺栓連接,支座下端與託架鉸接,同時託架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託架另一端與車架鉸接,此種結構,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振動,車架壓縮氣囊,與氣囊連接的託架的一端向下運動,託架圍繞其與車架的鉸接軸轉動,從而達到減震目的,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
【專利說明】 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零部件的結構形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
[0003]【背景技術】:
[0004]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客車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板簧客車的價格便宜,但舒適性很差;氣囊客車的舒適性雖好,但是價格成本較高。而且,如圖1、圖2所示,為現有氣囊客車的驅動橋與託架的結構示意圖,驅動橋101與託架102通過託板103及U型螺栓104連接,氣囊組件105設置在託架102的兩端,因此,一個驅動橋101對應四個氣囊組件105,這是氣囊客車的成本不容易降低的原因。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振動,通過氣囊組件105傳遞給車架,從而達到減震目的,有利於提高客車的舒適性,但是,託架102兩端都設置氣囊組件105,實際使用時,託架102前後兩端受力,而中間與驅動橋101剛性固定,不利於託架102的使用壽命。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它是在驅動橋與託架之間設置支座,驅動橋與支座通過U型螺栓連接,支座下端與託架鉸接,同時託架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託架另一端與車架鉸接,此種結構,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振動,車架壓縮氣囊,與氣囊連接的託架的一端向下運動,託架圍繞其與車架的鉸接軸轉動,從而達到減震目的,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8]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其中:包括驅動橋、支座、託架及氣囊組件,所述的支座上部通過U型螺栓與驅動橋連接,支座的下端與託架鉸接,託架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託架的另一端與車架鉸接。
[0009]進一步,所述的支座下端與託架通過軸鉸接。
[0010]進一步,所述的託架與車架通過鉸接軸鉸接。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2]本實用新型是在驅動橋與託架之間設置支座,驅動橋與支座通過U型螺栓連接,支座下端與託架鉸接,同時託架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託架另一端與車架鉸接,此種結構,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振動,車架壓縮氣囊,與氣囊連接的託架的一端向下運動,託架圍繞其與車架的鉸接軸轉動,從而達到減震目的,結構簡單,造價成本低。
[001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現有的氣囊客車的驅動橋與託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仰視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具體實施方式】:[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1]如圖3、圖4、圖5所示,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包括驅動橋201、支座202、託架203及氣囊組件204,所述的支座202上部通過U型螺栓205與驅動橋201連接,支座202的下端與託架203通過軸208鉸接,託架203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204,託架203的另一端與車架206通過鉸接軸207鉸接。
[0022]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思路和範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其特徵在於:包括驅動橋(201)、支座(202)、託架(203)及氣囊組件(204),所述的支座(202)上部通過U型螺栓(205)與驅動橋(201)連接,支座(202)的下端與託架(203)鉸接,託架(203)的一端設置氣囊組件(204),託架(203)的另一端與車架(206)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座(202)下端與託架(203 )通過軸(208 )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用兩氣囊驅動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託架(203)與車架(206 )通過鉸接軸(207 )鉸接。
【文檔編號】B60G11/27GK203666311SQ20132072646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8日
【發明者】高志起 申請人: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